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相互之间的社会联系及经济往来越趋复杂化。由此导致了经济纠纷诉讼其诉讼主体的多元化。原告、被告以外的第三人频频出现在纠纷诉讼中。第三人虽不是改革的产物,但在改革中有所发展。然而,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对第三人的规定仅仅是原则性的,还缺乏适用性,诉讼法理论对第三人的问题亦观点不一,众说纷纭。本文仅就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参加  相似文献   

2.
3.
诉讼法学界及司法实践中对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颇有争议。在理论界,对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概念的界定首先不一致,至于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的诉讼地位、承担责任的依据以及如何追加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等,更缺乏统一的认识。而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原告为了实现自己的权利,任意选择没有利害关系的人作为第三人,法院为了实施地方保护主义,回避管辖制度,滥列第三人,有的甚至蓄意为当事人出谋划策,在本地当事人之间伪造假合同,以连环合同为由将外地当事人列为第三人,诸如此类情况,严重歪曲了我国民事诉讼法设立第三人制…  相似文献   

4.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一直是中国民诉法学界争议的一个焦点,经过多年的论证,仍无定论,也许正是因为我们立足第三人制度,就事论事。本文试图做一个新的尝试,从经济学、社会学等相邻学科的视角分析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合理性与公正性、成因与现状,在此基础上找到正确的方向,进行第三人制度的重构,既然是尝试就一定会有破绽和浅薄之处,借以抛砖引玉,与同道共飨。  相似文献   

5.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靳建丽 《河北法学》2001,19(3):152-154
我国民诉法关于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规定过于原则 ,以致理论和实务中分歧众多 ,影响了法律实施的统一 ,更损害了案外人的合法权益。对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诉讼地位、参诉方式、民事责任承担三个问题进行粗浅探讨 ,以期对民事诉讼立法和民事审判实务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诉讼第三人制度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众所周知,民事诉讼第三人又分为有、无独立请求权两类。近几年来,由于理论界与司法界人士的不断研究和探讨,对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已有了比较明确、一致的看法,但对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认识仍有较大争议,司法实践中也很难统一。为了提高办案效率,保证民事案件质量,笔者试图对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理论与实践中的几个主要问题作一些探讨,以抛砖引玉,求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7.
编者按:目前,民事诉讼中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情况已越来越普遍,而且在列无独立请求权第三入上发生的错误也比较突出。澄清在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上的一些认识,对于律师在民事经济案中依法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有重要意义,希望本文能对律师在这方面有所帮助。所谓无独三请来仅第三人,根据民诉法第五十六条第二款规定,是指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委然没有独立请求权,僵案件处理结果园地育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因而可以申请参诉助或青田人民法院通知地参加诉讼的人。从民诉法第五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留,其一,刘兰事入双方的诉记…  相似文献   

8.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主体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在实现诉讼经济,提高诉讼效率,维护司法公正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但其制度本身存在的弊端,导致了理论界对许多重要问题认识不一致,司法实践中的作法也不统一,本文就此作几点探讨。  相似文献   

9.
我国民事诉讼法对元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规定,不仅过于简约、不易操作外,还存在一定的疏漏和不合理之处,以致理论界众说纷纭,实务中也不利于保护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利益。有鉴于此,本文试图对该制度略作探讨。一、两个先决性问题很多理论上的争议,有时很难取得多大成效。因为许多论者对于某些本来可争议的前提性问题。有时潜意识地将个人认识看成是不证自明的,然后将之作为一个当然的逻辑起点,去讨论一些相对“细节性“的问题。由于每个人的前提立场不同,对细节问题的讨论自然难以达成一致。要使我们对  相似文献   

10.
论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诉讼问题吴靖我国民事诉讼法对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涉诉问题作了规定,这是我国民事诉讼立法的一大发展,它不仅为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行使诉权提供了法律空间,而且为人民法院正确地处理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涉诉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由于民...  相似文献   

11.
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诉讼中的第三人制度并非古来有之,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古以前的民事诉讼法总是寓于实体法之中,因而缺乏其完整性和系统性。即使作为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的罗马法,也不曾涉及第三人的问题。然而事实上,有的法律上的争议并不仅限于原告与被告之间,往往也涉及第三人,即一些原先没有参加诉讼的人,同案件有直接或  相似文献   

12.
我国民事诉讼法律制度中,第三人分为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和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两种类型。司法实践中,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情形比较常见,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不符合基本法理与制度设计的问题,对于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合法权利的保护还存在一些不足,应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民事诉讼理论和实践中,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主要包括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诉讼地位、参诉根据、参诉方式的规定较为模糊。本文在分析比较外国法律的基础上,对重建我国的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葛静 《山东审判》2007,23(2):92-95
在民事诉讼法律问题中,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一直是一个争议较大、分歧较多的问题。立法上,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律关于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的  相似文献   

15.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是近些年诉讼法学界异议较多,争议颇大的问题之一。现行民事诉讼法虽对之进行了较具体的规定,但仍有一些理论及实践中的问题值得我们认真地探讨。一、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概念关于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概念,一个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观点认为:“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是指对原、被告双方争议的诉讼标的没有独立请求权,但案件的处理结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而参加到已经开始的诉讼中来的人。”①显然,“案件的处理结果同他有  相似文献   

16.
吕芊 《法制与社会》2010,(26):57-57
本文分析了当今中国民事诉讼理论中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制度弊端,通过对比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建议,并提出:应当赋予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当事人地位且应当由本案当事人提出而不是法院追加。  相似文献   

17.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在不同法系的多数国家都有名目不同的规定,体现了其在民事诉讼领域中的重要地位。而在我国,该制度亦是存在问题和分歧最多的制度之一。究其原因,则是我国关于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立法存有显著缺陷。学术界对于现行立法的先天不足已基本达成共识,但在梳理或重新建构制度体系方面的理论研究却是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18.
一、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特征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是诉讼中两种第三人之一。民诉法第48条第二款规定:“对当事人争议的诉讼标的,第三人虽然没有独立请求权,但是案件处理结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的,可以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参加诉讼。”从这一规定可以  相似文献   

19.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诉讼权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忠 《行政与法》2002,(4):60-61
本文认为: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诉讼权利主要在于对抗被参加人的不当诉讼行为。即:利益受本诉判决主文影响的第三人可以对被参加人的不当诉讼行为主张撤销或代位;利益受本诉讼判决理由中的事实认定影响的第三人可主张自已不受被参加人不当诉讼行为之效果的约束。  相似文献   

20.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是诉讼当事人。我国民事诉讼法关于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立法规定存在着内在冲突,在理论和实务上产生了诸多令人困惑的问题,立法应明确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诉讼当事人地位。当事人申请参加是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参加诉讼的适当方式,法院依职权追加和通知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参加诉讼,是超越司法被动性原则的体现,立法上应取消这一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