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模拟痕迹实验是痕迹学教学和痕迹检验的一种专门手段.长期以来,这一专门手段在痕迹学教学和痕迹检验中一直发挥着独特的功能作用.怎样正确地认识和实施模拟痕迹教学法是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公安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为此,本文作者力图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地探讨了模拟痕迹教学法在痕迹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模拟痕迹的制作、实施,以及评估等问题,以期使模拟痕迹教学法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2.
痕迹学是以法律科学为基础,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运用自然科学的原理和技术方法,研究犯罪遗迹的形成规律及其发现、采取和鉴定的一门科学。为了适应同犯罪作斗争的需要,充分运用痕迹学的理论和方法揭露犯罪和证实犯罪,一方面必须打破闭关自守的思想,积极引进和移植外国的先进技术,购置和仿制外国的先进仪器,同时,也要根据我国的特点大力开展对痕迹学的研究。研究痕迹学,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痕迹学的研究对象。这个问题,是我国痕迹学研究什么和怎样研究的重要课题,是痕迹学的基础理论问题,它对于我国痕迹学的发展、痕迹检验人员的培养、痕迹检验技术的普及与提高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尽管对工具痕迹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已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工具痕迹研究中还有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尚未形成共识。诸如,工具痕迹的概念,工具痕迹的形成和分类,工具痕迹检验与手印检验、足迹检验的异同,工具痕迹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体系等等。由于理解和认识不一,以致在同类教科书中对相同的问题的论述相差很大,甚至互相矛盾,这既不利于工具痕迹学科理论框架的构建,也有碍于实际应用。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这些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使之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4.
痕迹检验为公安机关侦查人员综合灵活应用痕迹检验有关理论学知识和方法学知识,通过对犯罪现场遗留下的各项犯罪痕迹进行收集、保存、检验及比对,以明确确定犯罪嫌疑人的一系列侦查活动.痕迹检验为刑事侦查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刑事侦破中扮演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本文将对痕迹检验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在侦查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并进一步对现阶段痕迹检验在实践应用中的制约因素及提高方法进行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5.
微量证物提取是应用于痕迹检验中的一种先进的侦查技术,对破获各种疑难案件起到了关键作用.本文主要对微量证物进行研究分析,并深度探讨微量证物提取在几种常见痕迹检验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研究了砖体的形成机理及其痕迹特点,提出特定砖体痕迹的检验利用。  相似文献   

7.
《痕迹学》是刑事技术的基础性课程,是办理刑事等案件必不可少的一门专门性技术。根据教学理论与痕迹学教学实践,本文提出了从十个环节来抓好痕迹学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痕迹检验是指侦查人员运用痕迹学、化验学等理论,对案发现场遗留的各种痕迹进行搜集比对,并推测物证痕迹与犯罪事实之间逻辑关系的司法鉴定技术,是刑事侦查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中作者详细介绍了几种主要痕迹检验技术在刑事侦查工作中的应用形式和作用,并就公安机关如何进一步提高痕迹检验技术的应用水平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9.
物体痕迹检验技术在刑事侦查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工作实际,介绍了物体边缘痕迹的形成原理,分析了在现场侦查中如何运用痕迹学知识采集、检验物体边缘痕迹。指出:加强对物体边缘痕迹检验的研究有助于分析留痕物体的基本形状,锁定犯罪嫌疑人,了解其作案手法和作案过程,为刑事案件顺利告破提供必要的信息与依据。在物体边缘痕迹的采集和检验中,要注意环境影响,把握物体性质、特征,以增强痕迹检验的准确性,促进侦查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10.
通过痕迹认定肇事车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交通事故勘验技术的发展,物证技术在重特大交通事故现场勘验以及侦破交通逃逸案件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痕迹检验技术作为物证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在认定肇事车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交通事故中的痕迹是车辆与车辆、人体、道路等客体在路面上相对高速运动形成的痕迹,相对于其它类型案件有着自己的特点.交通事故中的痕迹分布范围广、造痕体和承痕体相对运动剧烈,形成痕迹的造痕体和承痕体大多都会发生形变.基于交通事故中痕迹形成的这些特点,交通事故中的痕迹检验难度是比较大的.但交通事故中车辆的特殊结构形成的印压痕迹、车辆轮胎、摩托车车篮等造痕体在灰尘等介质作用下在人体的衣服等表面形成的印压痕迹都可以很好反映造痕体的外部结构特征,从这些痕迹反映出造痕体的外部结构特征可以寻找和认定交通肇事车辆.  相似文献   

11.
《刑事技术》2010,(1):72-72
《刑事技术》是由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报道法庭科学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和与其相关的新技术、新观点、实践经验及典型案例分析等。涉及的专业有法医病理学、法医物证学(包括DNA检验),毒物毒品分析、痕迹检验(包括枪弹、爆炸、足迹、工具痕迹等)、指纹识别、文字检验、微量物证理化检验、视听技术检验和电子物证等等。  相似文献   

12.
《刑事技术》2011,(1):72-72
《刑事技术》是由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报道法庭科学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和与其相关的新技术、新观点、实践经验及典型案例分析等。涉及的专业有法医病理学、法医物证学(包括DNA检验),毒物毒品分析、痕迹检验(包括枪弹、爆炸、足迹、工具痕迹等)、指纹识别、文字检验、微量物证理化检验、视听技术检验和电子物证等等。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在车辆痕迹检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计算机对痕迹图像处理,进而分析确定遣留痕迹车辆是一种有效的检验手段.本文将介绍计算机在车辆痕迹检验中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内窥镜条件下检验技术开锁痕迹的方法.方法 通过对内窥镜的分析,探索适用内窥镜的选择标准;通过分析锁芯结构,确定内窥镜检验开锁痕迹的工作通道和进入锁芯的方法;通过内窥镜观察锁芯内痕迹实验,研究内窥镜下观察技术开锁痕迹的方法;以传统的方法研究L形开锁器痕迹,验证内窥镜下检验技术开锁痕迹的可行性.结果 检验开锁痕迹适合用硬性直杆式内窥镜,根据圆头弹子位置确定工作通道,用移动锁具或窥镜的方法将内窥镜送入锁芯.结论 内窥镜下检验开锁痕迹应选择0.5 mm、1.0 mm直杆式硬性内窥镜;选择与圆头弹子相同或相邻的空间作为工作通道,按照移动锁具或内窥镜的方法进入锁芯,可实现圆头弹子球面、柱面、孔槽壁上的痕迹观察.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非同一整体分离痕迹的概念、特点、检验方法以及非同一整体分离痕迹与同一整体分离痕迹的区别,拓宽了分离痕迹检验的范围,为非同一整体分离痕迹的鉴定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被伐树木形成的整体分离痕迹有其独特性,反映出特有的规律。本文介绍了在盗伐林木案件中,运用整体分离痕迹检验原理、方法,检验被伐树木分离面、分离缘的形态,检验其凸凹断茬特征、虫眼特征、裂纹特征、空心特征等特殊特征以及节子特征、年轮特征、木射线特征、树皮纹理特征等固有特征。特别是在两对应的锯断面之间木质完全缺失情况下,综合运用上述特征有针对性地检验,解决了部分被伐树木整体分离痕迹检验中分离痕迹能否作为同一认定证据、分离体是否原为同一整体的问题。文中所述对被伐树木上的特殊特征和固有特征的研究和运用,拓宽了被伐树木整体分离痕迹检验中特征标记的范围,为丰富被伐树木整体分离痕迹的检验方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刑事技术》2007,(1):63-64
《刑事技术》是由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报道法庭科学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和与其相关的新技术、新观点、实践经验及典型案例分析等。涉及的专业有法医病理学、法医物证学(包括DNA检验),毒物毒品分析、痕迹检验(包括枪弹、爆炸、足迹、工具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代刑事诉讼法学的诞生与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 0世纪初 ,在引入西方刑事诉讼法学成果 ,对中国传统司法体制和律学进行改造的基础上诞生了中国近代刑事诉讼法学。夏勤的《刑事诉讼法要论》、陈谨昆的《刑事诉讼法通义》、徐朝阳的《中国诉讼法溯源》等著作对中国近代刑事诉讼法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由于该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大多留学日本 ,所以中国近代刑事诉讼法学 ,无论是框架体系、基本内容 ,还是概念术语 ,都深受日本刑事诉讼法学的影响 ,在理论深度和研究方法上也带有比较幼稚的痕迹。  相似文献   

19.
在道路交通事故中,交通肇事逃逸事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类型,一般包括人-车碰撞事故和车-车碰撞事故。对于此类事故,通常需要借助对车体痕迹检验、人体衣物痕迹检验、微量物证检验、法医人体损伤检验、现场散落物整体分离痕迹检验等法庭科学技术以及运动学、动力学等物理学相关知识认定肇事车辆,判定车与车、车与人是否接触,推断接触部位及接触方式。  相似文献   

20.
本篇文章针对基层痕迹检验工作的开展现状一题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同时结合笔者的自身经验总结出了几点提高我国基层痕迹检验工作水平的相关措施,其中包括全面提升痕迹检验人员的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进一步提升基层痕迹检验的科技水平以及有效提升基层痕迹检验工作程序的规范性等等,以期能够对我国痕迹检验工作的未来发展献上笔者的一点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