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公安研究》2012,(11):90-90
郭万敏、巩建华在《长自学刊》2012年第4期撰文认为,政治文化对国家的政治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一作用的发挥依赖于政治文化社会化的路径建构。在“文化强国”视野下推进政治文化社会化,必须创新政治文化,创设政治文化社会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以“大话”、“戏说”类影视剧和娱乐选秀类节目为代表的“另类文化”蔓延发展,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在这场追逐风暴中,以青年人为主体的军营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冲击。正视“另类文化”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引导青年军人科学认识和对待“另类文化”.因势利导利用“另类文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的现实课胚。  相似文献   

3.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成功”地对前苏联、东欧国家进行“和平演变”之后,近年又通过支持反对派搞街头政治,先后让南联盟、格鲁吉亚、乌克兰、吉尔吉斯政权易帜,建立起亲美政权。街头政治成为美国搞垮别国政权、推行自己全球战略、扩大战略利益的一大法宝。街头政治和平夺权街头政治通常指某些政治势力为达到政治目的,发动大量群众走上街头游行示威,甚至冲击政府部门的活动。在过去的十多年中,街头政治成了许多国家政权的“和平终结者”。在狂风暴雨般的街头政治冲击之下,1991年8月29日,拥有93年历史、1900万党员的苏共土崩瓦解。苏联演变…  相似文献   

4.
在苏联政治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形式主义的东西 ,究其根源就在于苏联的文化模式和行为模式之间的脱节。这主要表现在政治结构的形式化、过于强调共同性、政治生活中充满“作秀”的味道等。形式主义给苏联的政治发展带来了难以估量的负面后果。  相似文献   

5.
文章认为,政治文化论是在当代世界文化研究的热潮中兴起的。作者分析了其代表人物阿尔蒙德的这一理论。阿尔蒙德认为,从横向看,政治文化有三个最基本的成分,即认识部分、感情部分、评价部分;从纵向看,政治文化又由不同的“亚政治文化”构成,不同的“亚政治文化”可以从体系、过程和政策三个层次进行区分。阿尔蒙德还提出了政治文化的三种基本类型:偏狭型、从属型和参与型,本文指出了阿尔蒙德政治文化论的突破与弱点。  相似文献   

6.
田贵平 《前沿》2014,(13):48-49
农村政治文化和“村选”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运用实证调查分析,发现罗城“村选”存在“贿选”、被动选举、宗族选举、参与程度不高和认可度差等问题;放映了小农意识、“潜规则”观念、家长本位、政治主体意识薄弱等复杂的农村政治文化;提出建立优化“村选”与培育公民文化的良性循环机制。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文化政治”自有其传统根基,延续千年的科举制度培养了知识分子对政治根深蒂固的热衷与迷恋,同时也潜在地蕴育了中国政治的文化气质。时至20世纪,政治家们仍然延续着这样一种思路,即运用文化的思维、战略和运动来实践政治变革;或者说,文化即政治——无论是三四十年代的“新生活”运动还是六七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都是如此。但前者无疾而终不了了之,后者则在一代中国人心中埋下了深深的创痛。  相似文献   

8.
文化:国际政治中的“软权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冷战体制下,国际政治斗争主要集中于政治军事和意识形态层面而使文化对国际政治的影响处于潜在的隐性状态。冷战后伴随冷战时期处于潜伏和生成状态的许多因素开始跃居国际政治的前沿,使影响国际政治的因素呈现出日趋多维化的特点。文化作为国际政治中无形的“软权力”...  相似文献   

9.
正确对待西方政治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资产阶级政治文化为主体的西方政治文化 ,是在反封建斗争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矛盾统一体。它既是资产阶级利益的集中反映 ,又包含了不少具有社会性、普遍性的科学内容。我们既要批判、抵制西方敌对势力的“西化”、“分化”图谋 ,又要大胆学习、借鉴西方政治文化中的合理因素 ,为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服务。  相似文献   

10.
“政治萌化”是当代青年在新媒体时代政治参与的公开性表达方式之一。自兴起以来,“政治萌化”逐步得到了主流媒体的首肯。而饶有趣味的是,2020年初,作为发起人的青年主动扛起了“反政治萌化”的大旗。从“政治萌化”到“反政治萌化”,青年的政治参与经历了身体在场、沉浸式狂欢、理性化批判的流变,反映出当代青年政治主体性建构、再构与重构的动态变化,揭示了以“萌”为核心的儿童文化的消减以及具有青年特征的成年文化的崛起。  相似文献   

11.
传统是现代的基础,传统政治文化是政治现代化的起点。在政治文化的现代化过程中,传统政治文化发生过、而且仍然发生着影响。从中西政治现代化的早期情况来看,传统政治文化对政治现代化的影响具有积极和消极两面性,这种影响集中表现在文化主体的“坚守”和“选择”,“解释”和“融合”则构成了产生影响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台湾当局近来一直把“民主”挂在嘴边,甚至还把“民主”作为统一的前提条件。台湾当局不厌其烦地到处宣扬所谓的台湾的“民主成果”,将台湾的选举视为“民主化之经典”,是展示台湾“民主政治”的“精彩广告”。但是,在台湾“民主政治”外表之下,许多严重的社会和政治问题正在酝酿发酵,台湾当局标榜的“民主体制”和“民主政治”究竟是什么样子,已引起海内外一切关注岛内政治发展人士的高度重视。选举文化的败坏台湾的选举文化已经悄悄地建立起自己的游戏规则,即栽赃诬陷、争相媚俗以及花钱买票。政客之间的相互抹黑是选民们最为熟悉…  相似文献   

13.
高莹 《前进》2022,(5):57-59
<正>浑源,是山西省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黄芪之乡、北岳恒山所在地。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增强政治自觉和涵养文化自信“双核驱动”,不断厚植良好政治生态土壤,弘扬厚重历史人文底蕴,探索产业富民强县新路,以政治清明促生态文明,以文化自信促清廉党风。一、以政治自觉引领文化自信,开创党风廉政建设新局面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思想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坚定,坚持“两手抓、两手硬”,  相似文献   

14.
政治文化对国家的政治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一作用的发挥依赖于政治文化社会化的路径建构。在"文化强国"视野下推进政治文化社会化,必须创新政治文化,创设政治文化社会化的路径,通过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合力推动,构建出政治文化社会化的双向互动模式,实现政治价值认同,提升核心价值观的整合作用。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政治文化与政治稳定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伟 《理论月刊》2002,(4):38-40
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呈多样化、复杂化的发展态势,主流政治文化和非主流政治文化同时并存,共同作用于政治系统。目前中国政治系统的稳定局面是建国以来最好的,但也存在着许多影响政治稳定的因素。本文认为,政治文化是影响政治稳定极其重要的因素。因此,为了维护政治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必须从“讲政治”的战略高度重视政治文化建设,同时也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探索,不断推进政治文化内容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1956年,美国政治学家加布里埃尔在其《比较政治体系》一文中,首先提出了“政治文化”的概念。此后,这一概念迅速流传开来,成为西方政治学中运用最广泛的概念之一。但“政治文化”一词的确切含义究竟是什么?至今无一致的看法,但是,承认政治文化与政治行为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却是一个普遍性的共识。笔者以为,任何政治系统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进行的。如果一种政治行为不被所处的社会风俗习惯、道德伦理、宗教信仰等所认可、消化和吸收,那么它的实际功效便会大打折扣,而作为社会文化特殊组成部分的政治思想、政治意识和政治信念等,对人的政…  相似文献   

17.
自从民进党执政以来,台湾一直处于政治不稳定的状态之中。台湾之所以难以实现政治稳定,有着深层次的政治文化根源。主要包括台湾政治体系结构的客观缺陷和民进党当局主观上对制度的不尊重,受到台湾“政治民主化”进程中“民主政治”恶质化倾向的影响,以及台湾政治文化极端化趋向导致民众政治参与心理和行为出现偏差等等。只要这些问题不解决,台湾将难以在短期内实现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18.
新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一个显著的重大变化就是增设了“文化生活”模块。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政治学科的一个突出亮点。该模块内容目标的第一条就是:“观察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阶层的文化生活,体察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这里,作为“文化生活”的开篇,就需要弄清楚什么是文化的问题。一、文化是一个众说纷坛的概念地球上原本没有文化,只是在出现了人类之后,才出现了文化。例如,发现于坦桑尼亚的“奥杜威文化”、发现于法国的“莫斯特文化”,就是考古学认定的旧石器时…  相似文献   

19.
论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文化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南龙 《湖湘论坛》2001,14(5):69-71
在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作进一步前瞻性的考察时,学界往往较多地将注意力放在政治体制改革之上,而很少注意到政治文化的泛化性影响。本文试在回溯中国政治经济体制形成的特点及由此产生的政治体制改革、政治文化转型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后,揭示政治文化转型和经济体制改革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揭示我国渐进式体制改革的文化渊源。 一、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政治文化转型及三者的关系 从50年代初开始,我国在建立新中国的政治体制时,主要模仿苏联建立起中央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同时,为了尽快恢复国民经济和建立…  相似文献   

20.
骆沙鸣 《政协天地》2009,(11):31-31
台湾地区的政治转型采取了“省籍——族群——本土化”的转型路径,加剧了这一时期台湾地区的民主实践沦为“数人头”的政治游戏。转型路径的演化过程中,“省籍——族群”意识、“国家认同”问题、“选票”民主等等作用,使得台湾地区的政治文化偏重于对抗,政治悲情被滥用和泛政治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