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通过采集不同类型的交通事故案例,利用监控视频结合PC-CRASH仿真结果对涉案车辆进行逐段车速计算,对动量守恒定律在车速计算中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归纳出动量守恒定律在交通事故车速鉴定中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2.
张琳 《刑事技术》2014,(6):49-50
两轮摩托车以其轻便、灵活的特性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使用.由于其体积小,行驶稳定性、抗击性较差,同时摩托车驾驶人多超速行驶,缺乏安全防护意识,从而易导致两轮摩托车与汽车的碰撞事故高发,造成人员伤亡的严重后果.据统计,两轮摩托车与汽车碰撞事故中,转弯碰撞最为普遍,占到摩托车事故总数一半以上[1].转弯碰撞现场一般比较复杂,驾驶人和摩托车多呈分离状态,且多因各种环境因素导致数据收集难度增大.本文重点讨论摩托车与汽车转弯碰撞事故中的两种主要类型,即两轮摩托车正面与汽车侧面碰撞和汽车正面与两轮摩托车侧面碰撞.  相似文献   

3.
动态图像序列在交通事故车速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交通事故鉴定工作中,常需要对事故车辆发生碰撞前的行驶速度进行计算,从而为认定车辆是否存在超速违法行为提供依据。行业标准《典型交通事故形态车辆行驶速度技术鉴定》推荐的鉴定方法有根据车辆碰撞前的滑移距离计算车辆行驶速度,如根据车辆制动拖印、侧滑印、倒地划痕、轧印、滚压印等计算;  相似文献   

4.
目的 针对导致交通事故的各种原因就车辆因素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方法 对进行车辆技术状况检验的着手方面、要点做了相关分析并结合相关实例进行举例分析,对造成事故中的关键因素车速的计算及计算方法做了简要讨论.结果 总结了进行整车配置、制动系统、转向系统、汽车灯光与信号系统与轮胎检验时需注意的要点.根据车速计算方法,得出一起追尾事故中某货车在事发时未达到高速公路最低限速的鉴定结论.结论 进行车辆安全技术状况检验时,需注意相关要点,以尽量避免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由于汽车数量的激增,交通管理水平的参差不齐、汽车驾驶人员素质的高低不等、相关法律法规不太健全等各种原因,交通事故的数量不断上升,每年世界上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呈激增态势。交通安全已经是现代社会每一个人都必须直接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张琳 《刑事技术》2014,(5):60-61
在交通事故鉴定中,车辆行驶速度计算是判明事故过程,进行事故重建的一项基本工作。当前,用于车辆行驶速度计算的方法较多,包括理论计算方法、软件分析法、经验公式法、实验验证法、仪器读取法、监控信息测定法和人体损伤分析法[1],不同方法适用情况有所不同。在碰撞过程较复杂的实际案例中,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解决车速计算问题。本文主要讨论综合运用路面轮胎痕迹及车损变形分析两车正面碰撞事故的车辆行驶速度。  相似文献   

7.
在以非机动车中发展较快的自行车为例,基于从事故发生接触碰撞的机动车、非机动车和人等上面提取和检验得到的微量物质交换及其表面附着物等证据,提出了认定嫌疑车辆的方法,通过大量相关资料、事故现场案卷以及一些典型案例,将现场痕迹检验鉴定方法进行分类和汇总,主要分析、阐述车辆痕迹方面问题,进而重现事故现场。这为判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交通事故中非机动车行驶状态提供了方法和思路,提高了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相似文献   

8.
车辆碰撞护栏是高速公路上常见的一类事故,主要有两种常用的车速分析方法,即法向弹性恢复系数法和切向摩擦系数法。但是由于高速公路上,车速较快,经常有车辆冲出道路,在此情况下,提出一种基于护栏变形能量的车速分析方法,用来计算车辆碰撞护栏时的最低速度,并通过实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用视频方法鉴定车速结果的准确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在选定的实验场地上,让实验车辆以一定速度匀速通过一段距离,使用高空、垂直、斜角和车载四个位置的摄像机同时录制,将车速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理论和实验数据分析表明,误差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车速和帧速率,车体上参考点和路上参考点的对齐效果,还有行车距离的大小和播放器屏幕的大小等。结论用视频方法进行车速鉴定,相对于传统的用力学公式进行计算,其准确性和可信度较好;一般条件下,误差可在5%~10%之间估算;夜晚条件下,可在车灯的轮廓线上选择车体上参考点,炫目情况除外。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从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的涵义、构成要件、具体规定等方面来论述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的构成体系,期望在抵御道路交通灾害的过程中,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危险事故的发生;公平地分担因机动车损害这一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害;及时妥当地救济受害人,给予合理的补救;促使机动车驾驶人认真履行自己业务上的注意义务,从根本上减少因机动车交通事故给人们所造成的伤痛和损失。  相似文献   

11.
道路交通事故中骨盆骨折与致伤方式的相关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道路交通事故中骨盆骨折的致伤方式 ,从而有助于交通事故的重建分析。方法 对 112例交通事故中已知致伤方式 ,即被撞击、摔跌以及被碾压的伤 (亡 )者骨盆骨折的X线片 ,按照骨盆骨折的分类学进行研究 ,并对有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X2 检验。结果 机动车碾压伤所致骨盆重型损伤发生率明显大于撞击伤 ;机动车撞击伤所致骨盆骨折中 ,耻骨骨折的损伤特征可以反映外力的作用方向。结论 根据骨盆骨折的损伤特征推断致伤方式有助于推断交通事故当事人的交通状态 ,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阐述数据挖掘的概念及在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侦破中的应用。方法利用粗糙集等数据挖掘的算法 ,从中发现事先未知、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结果将这一方法运用到具有共性问题的刑事案件侦破领域 ,可以对该类案件发生的规律、模式进行比较系统的描述和较好的预测。结论为公安机关迅速侦破案件提出高效的、实用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红外显微镜联用技术检验交通肇事案物证的方法,该方法具有样品用量小,检材不用预处理,检验方法快速、准确、可靠的特点,可广泛应用于交通肇事现场提取的物证鉴定中。  相似文献   

14.
711例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案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711例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案例,探讨道路交通死亡事故的特点。方法收集相关市区711例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案例,按照死者性别、年龄、死亡原因、死者交通方式等项目分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11例死者中男性多于女性(2.18∶1),21~60岁占70.6%,气温较低的季节发生交通事故较多,一天中高发时间段为6~8、18~20及23~1时,死者中以非机动车驾乘者和步行者居多,分别占41.4%和29.1%;肇事车辆主要为货车和轿车,分别占38.2%和25.1%;交通事故造成颅脑损伤导致死亡的占损伤致死亡的比例最高(54.7%),联合损伤致死的其次(30.9%)。结论本文数据来源地交通事故造成人员死亡案例的特点,与沿海其他较发达城市的相关调查数据相符,需综合治理以减少相关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成都地区道路交通事故致残人员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uang SX  Li SY  Zhang XG  Kong B  Zhu YL  Liu KL 《法医学杂志》2007,23(4):269-273
目的 探讨成都地区道路交通事故致残的流行病学特点,为研究道路交通事故伤害成因和事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成都地区2003至2006年10月所有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资料,统计分析致残者性别、年龄、交通方式、人员类型的构成及事故发生的月份、星期、地域分布.结果 6364例交通事故致残人员资料纳入统计.男女之比为1.84∶1,以18~50岁年龄段所占比例最大(66.34%);自行车、摩托车驾乘人员及行人共占80.90%.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或不同事故地域的交通事故致残者中,各交通方式的构成比均显著不同.损伤部位中,下肢所占比例最高(39.49%),其次为颅脑损伤(22.77%).结论 预防交通事故应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地域、不同时段和不同交通方式,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措施,制定相应的政策.  相似文献   

16.
Han W  Gu SZ  Chen T  Jia XD 《法医学杂志》2006,22(2):144-146
在法医精神病学鉴定实践中,精神伤残的评定越来越多。现行《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标准中关于精神伤残评定的相关条款过于笼统,可操作性差,常因认识不一致而产生歧义。本文结合典型案例主要从三个方面对精神伤残司法鉴定中常见问题进行探讨:(1)在评定智力缺损程度时,应结合伤前智商进行评定;(2)精神伤残评定的时间应在医疗终结后一年;(3)精神伤残评定中应引入量表进行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7.
This case report describes a noncontact traffic accident involving a motor scooter and a tractor-trailer with a focus on the wind-drag effect. We used load cells to measure the drag force acting on a substantially similar motor scooter when a substantially similar tractor-trailer passes by it,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various speeds of the tractor-trailer and distances between the two vehicles. A three-dimensional steady-state flow analysis was also performed by using the CFX program for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to examine the streamlines and the pressure distribution around the tractor-trailer at various speeds. From the experiment, for a separation distance of 1.0 m (3.28 ft) and a speed of 90 km/h (55.9 mph), the maximum resultant drag force is 124.5 N (28 lb); this constitutes a degree of force that could abruptly disrupt the stability in maneuvering by an operator who is unaware of the approaching tractor-trailer. In addition, a single equation that relates the tractor-trailer speed to the drag force that acts on the motor scooter was derived on the basis of the Reynolds number (Re) and the wind-drag coefficient (C(d)): C(d) = 1.298 × 10(-7) Re.  相似文献   

18.
An investigation of a traffic accident involving a tractor-trailer and a passenger car that were traveling at high speed is presented. The cause was the fracture of a trailer axle. The investigation showed that the fracture was because of the fatigue failure. In addition, cracks were found in the remaining three trailer wheels. Hardness measurements showed that, because of inadequate heat treatment of the metal, they were prone to failure.  相似文献   

19.
轿车与自行车碰撞事故仿真研究及骑车者致伤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Zou DH  Liu NG  Chen JG  Zhang JH  Jin XL  Zhang XY  Chen YJ 《法医学杂志》2007,23(4):250-253,257
目的研究计算机仿真技术重建自行车骑行状态下交通事故发生过程,并探讨此技术在分析真实事故中骑车者人体致伤方式、特点及损伤程度上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对事故人、车痕迹鉴定和模型建立,构建相关碰撞环境并利用高性能计算机及PC-Crash软件对事故进行再现研究。结果计算机仿真技术建立的人、车模型在模拟碰撞过程中,骑车者发生的运动过程、损伤分布及损伤动力学响应结果与法医学尸表检验人体损伤部位、程度基本吻合。结论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重建自行车骑行状态下的事故碰撞过程、分析骑车者致伤方式及提供损伤部位动力学响应参数等,对于交通伤法医学鉴定及深化交通伤机制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后期医疗费评估的法医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 13 71例交通事故中受伤人员后期医疗费的影响因素 ,并为此类案例后期医疗费的法医学评估积累经验。 方法 设定影响因素参数为“评估时间、是否评残及后期有无手术” ,并行卡方检验。 结果 评估时间在 1月内者为 475例 ,3月内者 1118例 ;评估时间的不同、是否评残及后期有无手术等因素对后期医疗费的影响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结论 后期医疗费的法医学评估是必要的 ,原则上应依据“普及价格”并考虑多种影响因素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