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激烈的国际、国内人才竞争中,高校人才建设必须彻底改革现有的人事分配制度,树立人才有价的新观念,依法保护智力资本与所有者的合法权益;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大幅度提高优秀人才的工资待遇;加大教育经费和科研投入,努力为我省高校人才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只有留住现有人才,吸引外来人才,才能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西部开发兴黔富民作贡献。  相似文献   

2.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已成为高校教学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目前还面临着种种问题,资源的重复建设、信息资源难共享、缺乏特色和复合型人才等。因此,我们在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应加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训,在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注重突出本馆特色,建立起特色数据库,利用现有图书馆的资源优势,推进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高校专业教师党支部是党联系高校教师员工的桥梁和纽带,是培育优良校风、教风、学风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组织者和实践者。当前,高校专业教师党支部建设面临的问题是:部分党员党性不强,党的建设基础比较薄弱;组织生活与党员需求结合不够、活力不足;活动经费少、考核激励机制不完善等。加强高校专业教师党支部建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强化高校专业教师党支部班子建设,增强支部的凝聚力和亲和力;提升党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一流学科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加强高校专业教师党支部制度建设;完善党员教师的激励与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4.
"千人计划"是"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实施为高校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千人计划"中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表现出以下特点:年龄层次偏高;学科分布以理工科为主,人文社科类相对不足;地缘上以美国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主;非华裔高层次人才极少。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完善人才发现机制和评价机制,促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年轻化进程;形成大视野,以人才的多国化推进"涵养"多样文化的队伍文化建设;依托学科建设,推动"内涵式"人才引进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一直相对稳定的我国高等教育正面临着极为严峻的挑战。在"党管人才"的原则下,人才的稳定与发展,工作积极性、主动性的调动,如何保证每一个来到学校的人才都能在现有条件下发挥最大的作用等,已经成为高校建设的新课题。因此,各高校党组织如何通过进一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发挥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保障人才工作的进一步落实,保持本学校教师队伍的稳定和良性发展,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和主动性还需要认真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6.
围绕党外人才队伍建设 推进高校统战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统战工作是人才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特殊的人才工作,因此,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要求,高校统战工作必须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坚持以人为本,使各类人才都有用武之地;注意发挥统一战线的优势,为服务大局做贡献;应与时俱进,积极开展创新理论研究和创新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7.
高校人才队伍是国家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对高校人才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高校统战工作应根据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着眼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以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发挥统战工作优势,做好高校党外人才工作。在高校统战工作中贯穿人才工作的新理念,营造人才工作的良好环境,建立和完善人才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应发挥其特有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建设和谐校园,培养和谐理念,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树立典范;通过社会精神文化建设,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思想、政治、道德基础和人才保障,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9.
时代赋予新生代高校党外人才新的群体特征,面临新媒体和社会形势的新挑战,做好其政治引导和团结工作,在群体诉求和工作手段上存在的三对矛盾:思想活跃化与反馈机制迟钝化之间的矛盾,价值取向多元化与引导手段一元化的矛盾,政治诉求强烈化与实现渠道狭窄化之间的矛盾。因此,本文认为要从加强组织建设,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作为党外人才引导和团结的纽带;加强平台建设,探索建设高校社会主义学院深化对党外人才的教育入手;加强统战工作制度建设,将党外人才引导团结工作融入高校大党建格局。从而以满足多层诉求,不断增强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10.
物探公司引进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毕业生是物探公司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后备梯队,他们的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势对于公司的人才引进和未来发展都具有重大的影响。为此,我们针对2000-2005年引进的高校毕业生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高校毕业生的职业发展的实际状况为:对企业的认知度较高;工作满意度较高但认为培训机会还是较少;环境满意度较高但仍有不足;薪酬待遇满意度相对较低;职业发展满意度较高。为此,我们建议对高校毕业生要加强教育,正确引导;深化企业文化建设,真诚关爱;统筹兼顾,加强培训;完善机制,促其成才。  相似文献   

11.
统战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做好高校的统战工作,对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和改善党对高校统战工作的领导,是搞好高校统战工作的根本保证;为学校的改革发展服务是高校统战工作的中心;协调关系,举荐人才是高校统战工作的重要内容;民主党派组织和党外代表人物是高校统战工作的重点;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是搞好高校统战工作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对高等学校来讲,教师队伍是实现高校又好又快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教师是践行大学理念、使命的主体;教师是建设一流学科的关键;教师是实现高校科研科技创新的原动力;教师是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决定性因素。高校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摆在学校发展战略的更加突出的位置。  相似文献   

13.
<正>昭平县是国家级山区贫困县,近年来,该县突破现有体制障碍,实施"人才小平台"工程,为全县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舞台,使人才抱团发展、组团发挥,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一、搭建"小平台",汇才聚智谋发展昭平县围绕全县重点产业、重点行业和重点项目建设,分"刚性""柔性"两类建设14个人才小平台。刚性人才小平台,聚集行业综合能力较强的优秀人才,脱离原工作岗位,专职推进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柔性人才小平台,引导不同行业  相似文献   

14.
天水市人才队伍建设要以更新人才观念为先导,营造人才建功立业的良好环境,立足于开发利用好现有人才资源,建立开放型的人才管理机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人才,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人才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5.
人力资源管理是高校图书馆建设的核心内容,是高校图书馆留住人才的有效手段,也是其他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的前提和基础。高校图书馆要创新管理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人力资源规划,建立合理的人才结构,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搞好人力资源培训开发,建立规范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建构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绩效评价考核体系,完善高校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为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地方高校承担着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各类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重任.在全国高校中,地方高校不论是学校的数量、还是在校生的人数都占了绝大多数.通过对111名地方高校校级领导的问卷调查,提出促进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加大地方政府和社会对地方高校的支持力度;增强地方高校主动服务当地经济建设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高校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是政治理论教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新时期合格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目前高校思政实践育人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寻找解决的办法,以提升高校思政实践育人的实效性,为培养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际竞争已经演变成了人才竞争,我国只有不断加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大学的主要目标是人才的培养,建设优良的学风是高校培养优秀人才的前提,学风建设与载体运用密切相连,为此,我们要加强学风建设载体的研究,进一步优化学风建设。文章中,对学风建设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重点探讨学风建设的载体选择及运用,为高校学风建设工作提供行之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明了对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本质上的认识,即硬件条件建设和软件条件建设双线并行,以培养实践创新型人才为首要中心;同时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是一种多部门的协作管理;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和绩效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核心。文章对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提高等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总结了若干做好实验室建设的管理思路。  相似文献   

20.
发挥地方高校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及途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高校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具有突出的优势和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发挥高校的这种优势,必须采取如下对策和措施:为创新型城市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创新型人才;面向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设一批优势特色学科;改善并加强与地方合作的机制,形成院校和地方互惠共赢的良性发展;倡导创新文化和创新理念,为创新型城市建设营造创新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