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南中国海共同开发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未来的时代是海洋时代。《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是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而制定的最重要的法律文件。特别是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制度的建立,把沿海国的海洋资源及管辖权扩大到200海里或更远。所以,共同开发这种海洋重叠区域的资源或跨境矿藏的国家实  相似文献   

2.
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经过艰苦卓绝的谈判诞生了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为全面、最为完整的海洋法典——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公约》创设了以第76条和附件二为核心的200海里以外大陆架的法律制度,使沿海国得以在大陆架界限委员会的指导和协助下依据国际法建立范围最大、也是最后的国家管辖海域。地理位置相对不利的中国虽然存在一定的机遇,但来自周边各国的严峻挑战使得中国在东海、南海的200海里以外大陆架的划界异常艰难。中国需要在国家层面从历史性权力和全球战略的视角提出中国未来海洋权益的目标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经过艰苦卓绝的谈判诞生了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为全面、最为完整的海洋法典——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公约》创设了以第76条和附件二为核心的200海里以外大陆架的法律制度,使沿海国得以在大陆架界限委员会的指导和协助下依据国际法建立范围最大、也是最后的国家管辖海域.地理位置相对不利的中国虽然存在一定的机遇.但来自周边各国的严峻挑战使得中国在东海、南海的200海里以外大陆架的划界异常艰难.中国需要在国家层面从历史性权力和全球战略的视角提出中国未来海洋权益的目标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海洋划界需要有关国家通过协议实现公平解决,一国单方面确定国际海洋边界并将之强加于对方的行为是国际法所不许可的。就中日东海划界而言,由于冲绳海槽中断了两国领土在这一区域的自然延伸,因此公平的大陆架划界结果应当是一条位于冲绳海槽轴线和日本200海里界限线之间的等距离线。而专属经济区界线则应当是一条调整的海岸中间线,但有关基点必须由双方协商确定,同时做有利于中国的调整以反映出两国海岸线长度间的重大差别。因此,日本在东海单方面划定的中间线是毫无国际法根据的。由于划界最终极有可能产生两条不同的海床和上覆水域界线,因此两国还需就有关重叠部分的管辖权分配问题做出安排。  相似文献   

5.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是海上武装力量平时海上军事行动的主要依据,赋予了军舰在海上的豁免权、无害通过权、过境通行权、航行自由权、管辖权等权利以及相应的义务。当前,我国一些海域划界未完成,主权归属不明;各国对《公约》的解释也不统一,法律主张冲突等状况,为平时海上军事行动带来了较大挑战。以《公约》为依据,加强海上军事互信和安全合作,建立完善平时海上军事行动相关制度等,是解决海洋争端、维护海洋权益较为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推进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多地区、各部门的通力合作。针对海南独特的地理位置、良好的贸易基础及突出的侨乡优势,深入分析海南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之南洋航线建设中的重要战略意义及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就海南如何深化与东南亚各国的开放合作,积极参与和服务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提出具体措施和建议:扩大区域外生需求,加快互联互通建设,提升自由贸易水平,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发展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完善对外经贸服务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7.
和平利用海洋是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主题。《公约》通过限定海洋活动形式、规定海洋争端解决方法以及倡导加强国际合作的方式促进海洋的和平利用。和平利用海洋并不意味着禁止一切海上军事行动,但也确实对海上军事行动构成一定的限制。为实现海洋的和平利用,各国的海上军事行动应符合《联合国宪章》、《公约》和其他国际法规则的规定。此外,加强海上军事互信与安全合作也是解决有关国家海上“安全困境”,维护海洋和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韩纪翔 《法制与社会》2010,(36):167-168
本文从我国经济发展对海洋权益的要求着笔,结合我国海洋执法管理体系的现况以及海上邻国执法体系的建设,呼吁我国也应当建立类似海岸警卫队的机构,以充分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理顺海洋执法管理关系,打击违法和侵害行为,并更好地提供海上公共服务;再从我国涉海机关的硬件状况、国家海洋意识的提高、政府机构改革的趋势以及主要海洋强国的可借鉴实例,论述了我国建立海岸警卫队的可能性。文中最后对我国海岸警卫队的建立提出了较为详细的设想,以期尽快建立类似机构为我国海洋事业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9.
海洋是各国经贸文化交流的天然纽带,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全球化形势下,中国连接世界的新型贸易之路,其核心价值是通道价值和战略安全。但是目前来自传统安全问题如军事威胁、非传统安全问题如海盗问题、恐怖主义、海洋环境破坏等都在威胁着海上安全。为此,"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有必要在遵守国际法的前提下,寻求深度的海上安全合作。  相似文献   

10.
赵理海 《中外法学》1997,(5):116-126
<正> 联合国已将1998年定为国际海洋年,承认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1%。浩瀚的海洋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生物资源及矿物和其他非生物资源,是“人类食物、居住和收入的泉源”。 然而,随着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等法律概念的出现,由海域划界而引起的争端,此起彼伏,层出不穷。因油轮失事、海洋开发等人类活动,石油泄入海洋造成严重污染的事件也司空见惯。沿海国养护和管理生物资源的利益同其他国家在其海域内捕鱼的要求经常处于矛盾对立之中。渔业争端屡见不鲜。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普遍建立迫使远洋捕鱼国的部分渔船转移到公海。在专属经济区内外的邻接水域内,沿海国与远洋捕鱼国之间矛盾加深。即使1995年国际  相似文献   

11.
论海洋科技发展与国家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进步对国际社会的影响极大,其中之一是促进了国际法的发展,尤其是促进了海洋法的发展。国际海洋科技快速发展的巨大压力和国内海洋事业发展的迫切需求,都要求我们尽快制定出国家海洋科技发展规划,以全面统筹海洋科技发展思路、目标和任务,使我国海洋科技有一个大的发展。海洋科技的发展加速了国防现代化,同时也增加了对国防安全的威胁。所以,我们必须以新理念保障国家海上安全,以维护海上地缘安全为重心,调整国防布局,建立海洋强国。我们须提出符合我国利益的海洋公共安全理念,争取地区安全合作中的主动权;须建立综合海上安全保障体系,以多种手段维护国家安全;建立一支现代化的强大海军,打赢信息化战争;构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海洋科技发展,提高海洋科技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保障国家安全,实现建设海洋强国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海洋社区渔民社会保障的功能,分析了当前海洋社区渔民社会保障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海洋渔区渔民社会保障的基本措施与办法。  相似文献   

13.
一、案情1995年3月9日,一艘加拿大籍巡逻舰对一艘在西班牙注册的捕鱼拖网渔船开火。这艘名为埃斯泰(Estai)的拖网船,当时正在离加拿大海岸线外245海里的海域捕鱼,完全位于加拿大宣布的200海里专属渔区之外。加当局官员随即登船,扣留该船并拘捕渔船...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实施至今,中国海上交通管理体制和模式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和海上交通安全管理理念的转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面临着修改的迫切需要。面对中国与周边国家海上权益及争端日趋激烈的形势,在探讨海洋强国战略下海上交通安全新内涵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基础后,分析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在维护海洋权益上存在的问题,建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在制度上设置方面,建立管辖海域巡航制度、完善港口国监督制度、明晰无害通过和紧追制度、确立中国籍船舶的域外管辖制度、明确部门协作制度,以期更有力地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相似文献   

15.
燃油污染损害民事责任国际公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海商法年刊》2001,12(1):445-452
本公约各当事国 :忆及《1982年联合国海洋公约》第 194条之规定 ,即 ,各国应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 ,防止、减少和控制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还忆及该公约第 2 35条之规定 ,即 ,为保证迅速足够地赔偿因海洋环境污染而造成的一切损害 ,各国应在进一步发展国际法的相关规则方面予以合作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与主要周边国家陆地勘界工作的临近,可以预见,我国今后的威胁将主要来自海上;同时,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化,我国开发利用并依托海洋的深度与广度将不断拓展,面临的海上问题将日益增多,即所谓的海洋安全或海上保安。海上安全主要为海上通道安全(海盗行为)、海域划界争端包括岛屿主权归属引发的冲突安全、测量活动尤其是军事测量活动引发的军事安全、大陆架外部界限扩展引发的公海航行安全等。而确保海洋权益、维护海洋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是积极遵守国际、区域以及双边关于海洋问题的条约制度,重点是制定和完善国内相关海洋政策与法制。  相似文献   

17.
阿碧 《检察风云》2012,(22):46-48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上执法力量在保卫国家安全和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方面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随着国家利益尤其是海洋权益的不断拓展,各国海上执法部门的任务从早期的以"海上缉私"为主向着海上"维权、执法、服务"等多方位扩展,海警的执勤范围也由领海、毗连区以内水域向外延伸,覆盖了包括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在内的整个国家管辖海域。近年来,国际海域划界、岛屿主权、资源开采等争夺日趋激烈。各国海上执法部门不断装备高科技设备,对各自的海域实行全方位、立体式监控。这些设备逐渐成为海上执法利器,可有效地打击违法犯罪和维护海洋权益,并在反恐、指挥海上交通、救援、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天气预报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海上钻井平台成为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主要工具,其产生的商业和法律问题也越发突出。本文在考虑我国现阶段的具体国情并借鉴国际社会对海上钻井平台污染损害赔偿问题的处理经验的基础上,选择规范海上钻井平台污染专门问题的立法体制。其次建议应当建立以强制责任保险制度和损害赔偿基金为主体的双重保障机制,旨在使海上钻井平台造成的污染损害赔偿起到很好的缓解和分散作用。  相似文献   

19.
宋时喆 《中国律师》2009,(11):42-44
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确定了200海里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法律制度,把沿海国的海洋管辖权扩大到自其领海基线起至200海里的范围。这一规定导致世界上出现了大量具有油气等资源潜力的海域及其海床、底土成为国家权利主张的重叠区域.从而形成争议海区,导致相邻该等区域的海洋资源的勘探、开发、利用、保有等相关的权利主张在相关国家间引发争议。对于我国来说,中国与日本在东海的大陆架划界争端由来已久。中日双方在东海大陆架的划界立场上不一致,  相似文献   

20.
黄瑶  廖雪霞 《法学》2012,(12):80-92
孟加拉湾案是国际海洋法法庭审理的首宗海洋划界案,它对盂加拉国与缅甸的领海、专属经济区及大陆架的划界纠纷进行了裁决,并在划界中沿用了国际法院及常设仲裁庭近年来普遍适用的等距离/有关情况规则。该案也是国际司法机构首次划分当事国200海里以外大陆架的案件,法庭对此类大陆架划界案件的管辖权、关于当事国对这一区域的权利基础以及划界的法律与方法的阐述都值得深入分析。该案判决在和平解决海洋争端的同时,亦为增强海洋划界法律与规则的确定性做出了贡献。但法庭在关于岛屿的划界效力、对划界有关情况的考量以及在200海里外大陆架划界问题上的推理及论断却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