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海洋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巨大的危害,国际社会一直在尽最大努力进行立法以控制海洋环境污染的蔓延。其中最重要是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还有国际海事组织(IMO)制订的《1969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及其1992年议定书,对于后两者的主要内容与规定通过对比可以看到1992年议定书提高了赔偿的额度。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国沿海油污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泄漏事件频发,对海洋环境造成严重损害.然而,对污染造成的海洋公共资源损失,究竟应由哪个部门代表国家提出索赔,法律规定尚不够明确,司法实践中也十分混乱.面对这一现状,通过对中国现行法律规范的梳理和解读,对不同原因、不同区域发生的海洋环境污染事件造成的公共资源损失,明确其相应的索赔主体.  相似文献   

3.
海洋生态损害是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功能等造成了难以恢复或不可逆转的损害。在实体法上,中国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对生态利益实体权利规定不足;在程序法上,公益诉讼相关规定有所缺失。法律上的缺陷使得传统环境侵权法很难解决海洋生态损害问题。海洋生态损害索赔的权利来源有两种设定:一是物权路径,即私法想象,国家作为民事主体;二是管理权路径,即公共管理想象,国家机器作为公共管理的主体,代表社会公众或道德意义上的人类社会利益。  相似文献   

4.
人类的“活动半径”从“内陆”延展至“海洋”,海洋资源保护及污染治理已经开始成为新的“环境危机领域”,成为《人类环境宣言》40年后凸显的一个新课题.以往,学者主要从受害人角度对海洋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进行民事侵权方面分析,鲜少从海洋因子保护视角对海洋污染损害赔偿机制进行探讨.笔者以海洋因子保护为视角,针对海洋污染损害赔偿的概念、特征及有关的国外立法,通过对海洋污染损害赔偿的原则和主体界定等方面的分析,对海洋污染损害赔偿机制进行了探讨,以求能为海洋污染治理及其损害赔偿问题研究提出思考路径.  相似文献   

5.
海洋生态系统法律保护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其云 《河北法学》2005,23(1):27-31
面对日益严重的海洋资源衰竭、海洋环境污染、海洋生境破坏等问题,应对这些问题的立法备受关注,在保护海洋资源、防治海洋环境污染、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等方面均有了相应的法律。认为需要遵循生态系统规律,从海洋生态系统的角度来立法保护海洋资源、防治海洋环境污染;建立健全科学的海洋生态法体系需要注重研究海洋生态规律和海洋生态系统的特性,由三个层次的海洋生态法律有机地形成海洋生态法体系。  相似文献   

6.
无论是对海洋环境要素的污染或破坏,还是因污染或破坏造成的海洋生态系统功能退化,都可归结为广义的海洋环境领域的“公益损害”,即海洋生态(环境)损害.海洋生态利益是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利益基础,但是,在现行法尚未对海洋生态利益作出规定的情况下,需要确定由国家依据其法定责任率先提出赔偿要求,主张以修复受损的海洋生态(环境)为优先考虑的责任形式,以承担生态(环境)修复费用为替补责任形式.同时,由环保组织提起的公益诉讼与之配合,形成社会驱动、政府保障的法律救济机制,全面维护海洋生态利益.  相似文献   

7.
行军安 《中国律师》2011,(12):65-66
上帝创造了海洋。并将海洋的管理权赋予人类,但是人类却从未停止过对海洋的掠夺与伤害。随着人类深海石油开采技术的进步.原油泄漏造成的污染成为有容乃大的海洋再也不能承受之重。  相似文献   

8.
海洋行政管理究其实质是海洋监察管理。近几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类在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经济活动中对海洋造成的污染日趋严重。为保证海洋这个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平衡发展,保证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减小污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近年来,我国海洋有关监察执法部门在依法管理海洋污染和保护海洋环境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诸如,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等方面的问题。为此,笔者在分析我国近年来海洋监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从法制化建设的角度提出了我国海洋监察管理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燃油污染损害民事责任国际公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海商法年刊》2001,12(1):445-452
本公约各当事国 :忆及《1982年联合国海洋公约》第 194条之规定 ,即 ,各国应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 ,防止、减少和控制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还忆及该公约第 2 35条之规定 ,即 ,为保证迅速足够地赔偿因海洋环境污染而造成的一切损害 ,各国应在进一步发展国际法的相关规则方面予以合作  相似文献   

10.
<正> "除非在人类事件的进程中发生根本性的转折,工业社会势将向海洋推进,以至最终坐落于海洋的城市工业的某些种类的综合企业可能成为普通的事情。"确实,国家由于耗尽陆地资源、环境污染,以及人口过渡的日益增长,产生了运用现代技术提供的可能重新利用海洋的思想。为了勘探和开发海底资源、为了工业、科学及其他许多目的而建筑的人工岛屿及其他设施,就是这一新动向的显著例证。食物、能源及用于建筑房屋和工业的土地的新的来源,在危机到达之前,利用海洋是迫切需要的。海洋,以其巨大的潜力,是可能解决这些紧  相似文献   

11.
本世纪初始,从墨西哥湾到南大西洋以及西太平洋沿岸,从事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跨国公司酿成海上溢油重大环境污染事故乃至生态灾难事件频发。以法律视角看,海洋污染与陆地环境污染有显要区别:前者危害结果往往波及境外,可能发生国际法与国内法责任竞合;就多数国家而言,海洋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建设及司法实践相对滞后抑或贫乏。本文以美国雪佛龙石油公司参与巴西近海石油开发而发生油井泄漏事  相似文献   

12.
随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生效施行,沿海国家在海洋上的利益格局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了显著的变化,这更加深了海洋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当前,我国的海洋强国建设也将成为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需要统筹规划、分步推进。本文认为在统筹规划、分步进行的过程中,增强管控海洋的能力应在建设海洋强国中发挥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而这一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完善的海洋法律法规的保障,因此,本文主要从当前我国海洋法制环境存在的问题入手,通过阐述不足从而明确我国制定《海洋基本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与主要周边国家陆地勘界工作的临近,可以预见,我国今后的威胁将主要来自海上;同时,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化,我国开发利用并依托海洋的深度与广度将不断拓展,面临的海上问题将日益增多,即所谓的海洋安全或海上保安。海上安全主要为海上通道安全(海盗行为)、海域划界争端包括岛屿主权归属引发的冲突安全、测量活动尤其是军事测量活动引发的军事安全、大陆架外部界限扩展引发的公海航行安全等。而确保海洋权益、维护海洋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是积极遵守国际、区域以及双边关于海洋问题的条约制度,重点是制定和完善国内相关海洋政策与法制。  相似文献   

14.
海洋,生命的起源之地,财富的聚集之处,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摇篮。然而,在海洋给予人类巨大回报的同时,人类却在以自己的行为无情地伤害着海洋。在这其中,除了人类对海洋无止尽的索取与掠夺式的开发之外,对海洋环境造成的污染也是其中不容忽视的问题,而且,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一问题更加凸显出来。在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的诸多原因中,石油泄漏造成的污染是颇受人们重视的一个方面,这是因为石油泄漏对海洋造成的损害是巨大而且难以消除的。石油在海面形成的油膜能阻碍大气与海水之间的气体交换,影响了海面对电磁辐射的吸收、传递和反射。长期覆盖在极地冰面的油膜,会增强冰块吸热能力,加速冰层融化,对全球海平面变化和长期气候变化造成潜在影响。石油污染也会破坏海滨风景区和海滨浴场。对于海洋生物来说,石油污染物会干扰生物的摄食、繁殖、生长、行为和生物的趋化性等能力。受石油严重污染的海域还会导致个别生物种丰度和分布的变化,从而改变群落的种类组成。可以说,海洋石油泄漏对环境与生态的损害是巨大的。因此,研究如何建立合理的机制,消除海洋石油泄漏带来的损害,进而消除海洋石油泄漏事故的发生,是杜绝海洋石油泄漏这一生态灾难的最佳途径之一。就此而言,研究世界各国发生...  相似文献   

15.
海洋环境污染的刑法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海洋环境污染事故频发,其中相当一部分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已经构成犯罪,但我国刑法对此却缺乏相应具体罪名予以规制.既有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对于打击严重的海洋环境污染行为显得力不从心,因此,污染海洋罪应当走到前台,纳入立法.这既是严密刑事法网之需,也是国际趋势及我国履行国际条约义务的必然要求.在海洋环境污染的刑法调控中,执法环节亦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国际海洋石油开发环境污染法律救济机制一直是一个法律空白。随着海洋石油资源开发利用步伐的日益加快,这一问题理应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美国墨西哥湾漏油事故和中国渤海湾漏油事故的先后爆发,使得这一问题的解决更显迫切。建立国际海洋石油开发环境污染法律救济机制,具有深厚的国际法基础,应当遵循三个基本的法律原则,从应急处理和损害赔偿等不同层面加以系统构建。  相似文献   

17.
张晏瑲 《当代法学》2016,(4):139-150
海洋酸化是海洋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之后产生的一种化学变化,主要是由大气污染物所引起.这种污染物也是“人为气候变化”的主要推动者,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和其他进入海洋的污染物一样严重.然而,目前缺乏专门的法律制度或治理体制来应对这种问题.本文从四种制度人手来评析海洋酸化的规制问题:其一,气候变化制度;其二,海洋污染防治制度;其三,大气污染制度;其四,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度.虽然海洋酸化的现象部分受到这四种制度的规制,但没有一种制度是完全致力于解决海洋酸化的问题.因此,海洋酸化位于国际法上的一个灰色地带.鉴于其对全世界海洋生态完整性带来的严重威胁,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是将海洋酸化当作一个跨领域的环境挑战来研究.  相似文献   

18.
韩琦 《法制与社会》2013,(23):81-82
本文以海洋环境污染的刑罚处罚为视角,分析当下我国海洋污染事故的处罚手段对海洋污染力所不逮,并重点阐释我国新修改后的《刑法》仍然存在的环境污染犯罪刑罚处罚的具体不足,最后针对这些不足提出进一步拓展《刑法》中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行为范围、刑事责任体系设计、加大刑罚处罚力度等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杨华 《新法规月刊》2021,(1):114-127
进入新时代以来,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被列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部署,依法治海势在必行.我国应尽快制定出台海洋基本法,在立法原则上应体现维护国家海洋主权、激励海洋发展、保障海洋安全、实施海洋综合管理,在立法框架上主要由确立海洋基本法在海洋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明确我国海洋主权范围、建立海洋开发利用许可与激励机制、设置海洋综合管理机构、保障海洋安全、维护海洋权益、和平解决海洋纠纷及法律责任和附则组成.发挥该法与其他海洋单行法的协调配套作用,在激励海洋高质量发展、加强海洋综合管理职能、增强海洋法的域外效力、切实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目标等方面起到法治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20.
孙超  马明飞 《河北法学》2020,38(1):183-191
海洋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海洋领域的细化,反映了国际海洋法的发展趋势和价值目标。它创造性的继承并发展了和而不同思想以及共同体思想,为全球海洋治理提供了新的价值指引。海洋命运共同体是共同体成员基于海洋共识和共同的海洋利益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在海洋领域的共同合作形成的联合体,包括海洋政治、安全、经济、文化和生态命运共同体。中国在区域可以通过实施多边海洋行动,构建区域海洋命运共同体,实现区域合作关系的升级。海洋命运共同体是超越民族和国家的海洋观,中国在全球可以通过构建海上丝路命运共同体、提升国际制度性话语权和形成国际海洋法律新制度来践行海洋命运共同体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