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杨春贵(1936—),辽宁阜新人,马克思主义哲学家。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会长(1994-2009)、名誉会长,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哲学”课题组首席专家。著有《党的思想路线研究》《党校教学论》《杨春贵自选集》《我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杨春贵文集》《和领导干部谈思想方法》等。  相似文献   

2.
深入学习《共产党宣言》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理论研讨会”综述左凤荣1998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党校、中央编译局、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基金会在中央党校联合举行“纪念《共产党宣言》发展150周年研讨会...  相似文献   

3.
《求知》2011,(6):46-46
中国政法大学李德顺教授在4月18日《北京日报》发表文章指出,深化马克思主义研究,“吃透”两头很重要。首先,“吃透”马克思主义经典是一个问题。我们以前主要是接受“二手”的马克思主义,现在进入到“一手”的研究。马恩著作里有不少提法我们一直理解不透、有争议。例如,在马克思那里,阶级斗争似乎并不是思想理论最精华的核心,而是一个外围概念。  相似文献   

4.
一边 《理论视野》2006,(1):59-60
2005年底,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和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在四川成都组织召开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讨会暨2005年度《理论视野》杂志编委会会议”。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王伟光同志出席会议,并就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和发展、加强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的工作以及如何办好《理论视野》杂志的有关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5.
郭建宁 《理论视野》2009,(12):57-59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代表:为时两天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论坛2009”就要闭幕了。这次论坛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一件盛事,其规模之大、层次之高、内容之广泛、议论之深刻,为近年来之少见。为了举办好这次论坛,早在今年春天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就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征文,征文通知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学习时报》、《理论视野》等报刊多次刊出,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6.
《理论视野》2008,(1):62-62
《文汇报》2007年12月3日发表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汪行福的题为“现在正是马克思有话要说的时候了”的文章说,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持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年度报告》第一辑《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报告2007》在国内外学者的通力合作下已经问世。标志着国内在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上达到一个新水平。具体来说,该书有以下特点:不仅关注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新的成果,也关注国外社会主义和左派的各种政治运动,不仅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生命力,也彰显它的政治生命力:不仅关注国外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中取得的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7.
王虎学 《理论视野》2014,(3):16-18,21
总体上看,国内外关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思想内容和历史地位的争论主要可以归结为两种截然相反的代表性观点即“顶点论”和“不成熟论”,二者争论的焦点是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关系问题。由此自然会引申出这样一个问题: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科学对待《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而这也涉及到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重大理论问题。事实上,科学对待《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有助于系统地、完整地、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8.
边群 《理论视野》2012,(3):71-72
《光明日报》2012年1月29日刊登胡长栓的文章指出,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问题,人们通常更多讲的只是语言的大众化,从而把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理解为马克思主义话语的生动、平实、通俗和易懂化过程。事实上,仅有语言的生动和通俗是明显不够的,因为真正说来,语言的问题并不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问题,只有“彻底”、“抓住事物的根本”,才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而要“彻底”“抓住事物的根本”,就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理论品性。  相似文献   

9.
全面把握《宣言》的基本思想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央编译局李兴耕《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提到,《共产党宣言》是他的“入门老师”。他说,“学马列要精,学管用的。”《宣言》就是每一位共产党人必读的“精...  相似文献   

10.
沈宝祥 《理论视野》2008,(7):18-19,38
一、《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最早的光辉文献,是共产党人崇高理想和伟大实践的基本依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说,是在《共产党宣言》的基础上展开和深化的。在这个意义上,《共产党宣言》与马克思主义是同义语。《共产党宣言》以来的一系列马克思主义著作所包含的思想体系,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我们的党章规定,党的指导思想首先是马克思主义(文字表述为“行动指南”),这是非常重要的,具有根本性和基础性的意义,决不是权宜之计,也不是摆样子。对此,要有足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老子思想与现代领导者──读《道德经》随记郭涤列宁有句名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完备的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列宁选集》第2卷,第443页。)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世界观的理论体系,它属于工人阶级,是工人阶级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2.
内容提要     
《党政论坛》2012,(15):1-1
闫海潮的“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的反思与展望”一文指出,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重大命题,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日益成为热门领域。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缘由、可能性、内容及其路径、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历史进程、经验及其规律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要科学地分析马克思主义的“过时”问题 孙显元在《论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过时”和“超域”问题》文章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否过时,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客观特征问题。不是由人们的主观愿望所  相似文献   

14.
强调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结合”是我们党的一个重要的哲学指导思想。毛泽东同志早在四十年代就指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759页)。邓小平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3页)。江泽民同志也指出:“……要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人民日报》1998年7月17日)。无论是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全局和局部的结合,还是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的结合,…  相似文献   

15.
刘润忠 《求知》2001,(9):36-37
江泽民同志的“七一”重要讲话,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深入学习、贯彻“七一”讲话,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自觉保持党的先进性,首先需要全面准确地把握(讲话&gt;的精神实质,深入领会贯穿在《讲话》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造性和丰富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6.
《求知》2010,(9):45-45
张兴国在《辽宁大学学报》撰文指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着重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听得懂”,这要求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普及的过程中。既要注意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整体性。又要善于将晦涩的专业学术语言转化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语言和日常生活话语,让更多的人能听得懂。二是“能接受”。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和精神实质问题。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复兴问题的提出早在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前,中共中央编译局《国外理论动念》刊物2004年第9期刊登了俄罗斯几个左翼共产党领导人联合撰写的题为“争取马克思主义的复兴”的倡议书,他们呼吁信仰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人士加入到俄罗斯马克思主义组织协会中去,共同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在俄罗斯的复兴。  相似文献   

18.
1932年马克思的“巴黎手稿”(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题名)首次公开出版,遂及在正在兴起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学界引发了解读热潮。其中,以法国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学者列斐伏尔、梅洛-庞蒂的解读,构成了对“巴黎手稿”之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解读之主要蓝图。本文认为,其基本特点包括:在具体-总体中,强调“总体的人”(total man)的“自然”与“历史”的“生成”过程,也即人的“存在的”属性,这种存在的属性,换言之,就是行动的哲学或曰立足于“日常生活批判”的“存在的哲学”(existential philosophy)。  相似文献   

19.
白敦遥 《理论导刊》2001,(12):10-12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主要思想及其地位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设想中,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是核心内容之一,但在过去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和研究中,对此却严重忽视了。《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的重要著作。在该书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把他们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称之为“真正的共同体”,认为:“在真正的共同体的条件下,各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己的自由。”(《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95年版第1卷第119页)显然,这种“真正的共同体”是一种联合体,各个人在联合中获得自由。在…  相似文献   

20.
吉登斯作为一位西方马克思主义,或曾经作为一位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其重要作《超越左与右》一书中,提出了超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全球世界主义秩序”理论。这个理论是他全球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