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写在“南水北调工程”边的几点小疑问—— 6月1日,三峡工程开始下闸蓄水了,这意味着当初围绕三峡工程的众多争论不久会得到一部分了断。相比之下,2002年12月27日正式开工建设的南水北调工程虽然耗资数倍于三峡工程,但对它的论证和开工都显得乏人问津,与它将带给人们生活的改变程度恰成反差。  相似文献   

2.
随着蓄水、发电等一系列工程的进展,三峡工程开始进入收获期。许多中国人在庆祝这项伟大成就并且享受其带来的回报时,却有一些人认为自己一直没有得到他们应得的东西。  相似文献   

3.
反对和批评者的每一句话,都成为建设者在下一步行动之前必须考虑到的内容。在今天的中国,三峡工程始终不断被提及和议论着,与之相伴的是各种质疑和非议。可是,它所遇到的每一个问题不断找到了解决或者应对的办法,没有成为阻挡工程建设的理由,相反促成了工程的不断修正、完善和良性进步。所以著名水利工程学家潘家铮说:“那些反对三峡工程的人对三峡工程同样贡献很大。”政府似乎早已经意识到三峡工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当时的决策者认识到,如果不加快寻找新能源,不对长江中下游的洪涝灾害想出解决的办法,将会成为引发中国社会不稳定的一个重…  相似文献   

4.
正三峡工程,不仅提升了中国水电工程建设水平,推动了国产装备的设计制造进步,形成了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等多方面成果,同时,三峡建设者在工程建设中体现出的"三峡精神"也为民族精神注入了时代内容。在三峡工程建设过程曾涌现出以王家柱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管理工作者,以郑守仁为代表的一批优秀科技工作者,也曾涌现出以蒋再英、张文平、女子电焊班等优秀基层产业工人和群体。  相似文献   

5.
尹鸿伟 《南风窗》2011,(13):23-25
在三峡工程问题上,官员、工程专家和民众的交流并不顺利,前两者经常指责民众"对三峡工程属盲人摸象",却很少想到民众对这项工程的感受很真实——虽然不够理性,但却拥有足够的感性。2011年春夏之交,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及洪湖等其他湖泊的水位都下降到了半世纪以来的最低点。6月2日至4日,温家宝总理亲赴江西、湖南和湖北等地考察抗旱工作。此次大旱导致近167千公顷  相似文献   

6.
可建上百座葛洲坝电站; 可建几处三峡工程; 然而,偌大一笔银行资金却“有名无实”……  相似文献   

7.
2003年6月,三峡水库将开始蓄水,现在,三峡库区的百万移民大搬迁和滑坡治理已进入倒计时阶段。但迭传的滑坡消息,令人忧心。据悉,国家已准备在蓄水之前,投入40亿重金整治三峡库区的地质灾害。中国有信心也有能力,交给后代一个安全的三峡,一个青山绿水的三峡。  相似文献   

8.
库区隐忧     
自三峡库区第一次蓄水以来,水质恶化就成了长江沿岸人家的心病,重庆人担忧更甚。  相似文献   

9.
长江三峡的命运再次成为举国关注的热门话题。我刊去年刊出的《三峡,大战役的前夜》,曾披露有关这一工程的种种争论。本文继续提供的一些前景资料,相信有助于读者对三峡工程问题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最近,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播出了水利界泰斗张光斗和原水利部部长钱正英呼吁三门峡水利枢纽应该尽快放弃发电停止蓄水、以及今年渭河洪水泛滥的报道。张光斗说,渭河的老百姓太苦了。他  相似文献   

11.
又是一个春天,又是一届两会, 笔者蜗居北京,感慨万千。记得1992 年3月,第七届五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兴建三峡工程”议案,交付大会全体代表举手表决。那次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不和谐”场面:有170张反对票,800多弃权票和1000多赞成  相似文献   

12.
1991年夏,中国长江流域一场特大洪水,掀起了国内外赈灾浪潮。一个多月后,万里委员长指出,这场灾难如此之大,“根本原因就在于缺乏骨干性的防洪排涝工程”。其实,早在37年前,中共中央便下了决心,要以三峡工程根治长江水患……  相似文献   

13.
读者     
《南风窗》2006,(11)
追溯既往,展望未来2006年5月20日三峡大坝主体完工,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纪念的日子,它必将写进中国的历史和教科书。在重要时刻追溯既往和展望未来都是我们的传统。追溯既往,三峡工程从决策历程上的饱受质疑,到开工以来历经的重重困难和感人故事,出现了各种版本或粗或细的历史复述  相似文献   

14.
从1997年起,为配合三峡工程的建设,经国家文物局统一指挥的各地考古队伍的抢救性发掘,现已出土了代表巴楚文化特色的文物数万件,其中的一批造型精美、工艺精湛,研究价值极高的器物,已鉴定为珍贵文物。消息不胫而走,尽管掘墓盗取文物是非法的,但对许多人来说,金钱的诱惑太大了,往往一次盗墓的“成果”转手倒卖出去,所获的脏款就超过一年的正常收入。  相似文献   

15.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浊水向东流。江声浩荡,不舍昼夜,两岸的污水垃圾,也在发展脚步中汩汩汇入大江。江畔的人们千百年来不都是如此生活的吗?但为何昔日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今日之水浊兮,濯足都没人用?我们来到江城重庆,这个因三峡工程一夜直辖的城市,目前是中国农村人口比例最大的直辖市,城市化和工业化的热情也因此格外迫切,但污染问题也因此呈现酷烈。  相似文献   

16.
渝蓉比剑     
最近,在东南大学推出的城市竞争力排行榜上,重庆名落孙山。 这颇富戏剧性的一幕,再次将这个刚刚度过直辖五周年生日的西部大城市置于轩然大波之中,而其背后就是一直以来“谁将是西部中心”的悬念,以及人所共知的竞争对手成都的力量。这是一个敏感的地带。 在中国式的“西进运动”汹涌而来时,西部的双城记有了更为巨大的悬念空间。因为,谁都想在一个上升的历史运动中奠定自己的中心位置。重庆能够冀望通过直辖、三峡工程和西部大开发的“三大机遇”胜出吗?  相似文献   

17.
锐评     
《南风窗》2002,(15)
从近年的平均统计数据看,我国每天各类事故造成300人丧命,其每年的经济损失相当于两个三峡工程(《中匡信息报》7月5日)。另有抽样调查表明,我国安全投资在20世纪90年代对生产的贡献率大多是3%,高危险行业则高达约7%。 在安全经济学上,预防性的“投入产出比”5倍于事故整改的产出比。发达国家的预防投资占GDP的3.3%,而我国的预防投资不足GDP的1%,只占企业更新改造资金的10%~20%,且在实际执行过  相似文献   

18.
谭德波 《南风窗》2013,(7):71-73
不妨放下货币"超发多少"这种在数量上的纠缠,转而从价格角度去审视货币对经济的影响。事实上,廉价货币的长时间推行,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微观伤害,比宏大视角更富有痛感。池塘里的水到底比"理想蓄水状态"多出多少立方米,这是无法精确统计的,但水的温度是否适合鱼苗生长,伸手摸摸就知道。中国央行"货币超发"正变为一场罗生门式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日前,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了三峡大坝蓄水至135米的壮举,许多人又开始担心三峡大坝会成为可能的攻击目标、是顶在长江下游六省一市数亿百姓和经济密集地区“头顶的一盆水”。 三峡大坝作为一个固定的目标,攻击的手段很多,但从攻击效果和实施条件上分析,可能性较大的有四种:战略核弹头攻击从敌国本土直接发射,只要有一颗弹头直接击中,就可以达到摧毁大坝的目的。如果使用一枚多弹头分导式核弹头,  相似文献   

20.
云阳,是一座长江边的古老城市,战国末年即已设县,隶属巴郡。有资料记载,由于长期战乱,明代在云阳的人口,曾经逃亡殆尽,现今的云阳人多是清初湖广等地移民的后裔。云阳老县城幅员3649平方公里,山大、坡陡,土地构成为“七山两水一分田”,人口密集在河谷低坝和山间平谷——它是农业大县,也在国家级贫困县之列。1997年时,云阳全县人口已多达123万,以农业人口居多,老县城里的常住人口不过五六万人。云阳县城迁建时采取了三镇合一的方案,新城常住人口增至十二三万,其中包括一万多人的占地移民。在三峡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农村移民和外迁移民一直引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