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欧盟对华反倾销“非市场经济”问题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欧盟反倾销法中,“非市场经济”问题始终是困扰中国出口企业的最大难题之一。欧盟对华反倾销中的替代国标准、倾销幅度的认定等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对中国出口企业构成了歧视并严重阻碍了中国对欧贸易。本文对欧盟“非市场经济”待遇的产生、变化规律及造成的后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文章首先介绍欧盟反倾销法的法律渊源以及“非市场经济”问题在欧盟反倾销法中的产生及演变过程;进而结合相关案例,分析欧盟“非市场经济”待遇的适用后果,包括替代国制度、非市场经济国家出口产品正常价值的计算、“一国一税”及其例外等;文章最后就欧盟对华“非市场经济”待遇进行了基本评估,并提出了我国政府与企业的应对策略。只要我国政府与企业充分利用欧盟反倾销条例中的新规定,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欧盟反倾销指控,就可以争取有利的应诉结果。  相似文献   

2.
文章全面剖析了亚洲反倾销与被反倾销的特点、措施和影响.亚洲反倾销在国际反倾销和对华反倾销中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印度、韩国、印度尼西亚和土耳其是亚洲反倾销的主要国家和国际反倾销的主要"新使用者",亚洲反倾销的申诉对象主要是欧盟、韩国、日本、中国台湾省、美国、印度尼西亚、俄罗斯、泰国,中国已成为亚洲各国对外反倾销的首要对象.与此同时,亚洲被反倾销申诉和制裁的案例也不少.  相似文献   

3.
印度的反倾销摩擦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贸组织(WTO)成立以来,印度不仅是全球对国外进口产品使用反倾销手段最多的国家,也是本国出口产品遭受国外反倾销案件最多的国家之一.因此,WTO成立以来印度的反倾销摩擦具有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特点.本文从WTO成立以来印度对国外进口产品发起的反倾销和印度出口产品遭受的国外反倾销两大方面,对印度反倾销摩擦作了实证分析,进而探讨了这一时期印度反倾销摩擦的特点及其成因,并相应提出对中国的启示及建议.  相似文献   

4.
能源安全战略一般存在于主权国家语境,由主权国家的能源经济利益和能源安全风险决定。欧盟是一个主权国家集合体,在能源利益和能源安全风险方面,成员国之间差异较大,难以形成超国家性质的能源安全战略。但是,欧盟成员国都存在着对外油气依赖所产生的安全问题,气候变化又凸显了能源安全的多维性和整体性。为此,欧盟成员国达成了政治共识,决定采取团结一致的立场,共同应对能源安全挑战。本文尝试从经济自由主义、地缘政治、制度主义三种理论范式,对欧盟能源安全战略做出较为全面的解析。  相似文献   

5.
随着2016年12月11日的日渐临近,关于欧盟能否如期以及如何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法律与政策争论日益升温。其最终结果取决于一系列复杂的政治、经济和法律因素。《中国加入议定书》第15段的模糊规定留下了巨大的法律争论空间,《里斯本条约》生效后欧洲议会介入立法程序也导致欧盟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进一步复杂化和政治化,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中美欧关系、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产能过剩和贸易防御工具现代化等。欧盟需要在遵守欧盟法律和WTO规则的前提下寻找某些替代性保护措施,以便在尊重法治与迎合保护主义之间找到平衡点。对此,中国政府和企业应该采取"两手准备、有所作为"的策略。一方面,做好法律诉讼准备,在2016年12月11日之后择机提起WTO诉讼或者欧盟法院诉讼;另一方面,采取外交、法律、经济等手段敦促欧盟根据WTO规则如期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或者改变对华反倾销中的正常价值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
欧盟是对华反倾销的最大发起集团,中国产品是欧盟反倾销的最主要对象。本文以均衡分析为工具,通过实证研究来探讨反倾销对欧盟的消费者福利和产业利益所产生的影响;结合对欧盟对华产品实施反倾销活动的具体利益分析,揭示欧盟对华反倾销在对中国有关产品造成重大损害的同时,自身并未能从中获得利益的现实。  相似文献   

7.
韩秀丽 《欧洲研究》2005,23(6):41-53
比例原则的思想在早期建立三个共同体的基础条约中只有有限的表述,是欧洲法院的司法实践使比例原则被广泛承认为欧共体法中的一般法律原则。这也在后来修订的欧洲共同体条约第5条中得到了反映。比例原则在反倾销领域主要被用来挑战共同体机构的反倾销措施,但欧洲法院在反倾销案件中对适用比例原则表现出极大的自我克制。考查欧洲法院在反倾销案件中对比例原则的适用情况,就自然会得出需要加强比例原则在此问题上之适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聚焦中欧光伏争端,以衍生自双层博弈理论的三层博弈理论为分析框架,对此次贸易争端进行分析和梳理。本文主要尝试通过"赢集"这一核心概念,解释此次争端中德国和欧盟的立场及行动。本文认为,在此次光伏争端的案例中不仅存在着中国与欧盟在国际层面的谈判和互动,欧盟与其成员国和利益集团之间,以及成员国与利益集团之间也存在着紧密的互动关系。而争端最后的解决结果是这几个层面互动的合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揭示中国产品在国外遭受反倾销的情况入手 ,对中国产品在国外遭受反倾销的原因进行了具体分析 ,进而指出我国反倾销工作面临的问题 ,以便为政府和企业的有关决策提供科学而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反倾销措施的适用常常不可避免地带来国内不同产业团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如何平衡不同的利益诉求 ,进而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是一国反倾销法需要妥善处理的课题之一。本文着重探讨了欧共体反倾销条例中“共同体利益”条款在不同阶段 (以 1994年为分界 )的应用情况 ,勾勒出欧共体反倾销主管机关目前在反倾销过程中权衡共同体利益的具体程序和指标评价体系 ,并对这一机制在实践中的应用做出了初步评价 ,指出“共同体利益”条款的存在赋予反倾销主管机关一定程度的自由裁量权 ,但是并没能遏制欧共体反倾销措施在实践中的滥用。在此基础上 ,文章分析了欧共体的共同体利益机制对中国反倾销法的完善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