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共青团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领导的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题中之义。以坚持党的领导为政治前提,共青团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其政治性群团的组织定位,在科层化的组织形式与整合功能所需的运行模式之间实现协调和取得平衡。以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为制度前提,共青团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须通过有效的内部制度和外部制度重塑带动组织重塑和政策重塑,推动青年工作和共青团工作制度更加成熟定型,从而树立起制度优势。以党领导和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方式为切入点,共青团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应努力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持续提高组织力、引领力、服务力,进而助力国家治理效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并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其重要内容,这对于中国未来政治发展乃至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均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国家治理体系,是党领导人民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所建立的制度体系,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方式民主化法治化、治理制度理性化、治理技术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的基本特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提高公民素质并充分发挥文化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并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其重要内容,这对于中国未来政治发展乃至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均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国家治理体系,是党领导人民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所建立的制度体系,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方式民主化法治化、治理制度理性化、治理技术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的基本特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提高公民素质并充分发挥文化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要素是价值体系。价值体系赋予国家治理以灵魂和关怀,价值体系就是国家治理的心灵版图。近代以来的政治竞争实质上也是价值体系之争,占据价值体系制高点是世界范围内不同制度模式竞争的秘诀之一。故确立国家治理的价值体系,就成为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国家治理的价值体系是在中国文化、马克思主义与现代化、全球化的融合中构建起来的。它面向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两根价值支柱。在国际层面,"人类命运共同体"超越了资本和强权征服的逻辑;在国内层面,"以人民为中心"奠定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终极指向。  相似文献   

5.
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针对人民政协在改革发展中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推动了人民政协在理论、实践和制度上的创新。人民政协的创新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相辅相成,两者在时间维度、治理空间、历史传统、理论逻辑上具有相关性。人民政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应在强化载体功能、凝聚治理力量、协同治理手段、有序政治参与等方面选择实施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新的政治自觉,是中国共产党秉持科学社会主义人民当家作主和人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理念,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重大成果之一。中国共产党国家治理由传统社会主义的全能型国家治理向协同共治型国家治理的逻辑演进,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放眼世界政治文明浪潮的博大气度和坚毅的共产主义精神追求。研究我们党国家治理的逻辑演进,对于进一步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为了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缓解社会冲突与矛盾,实现国家和社会协同共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健全各种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实现形式,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必须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下更大功夫。政府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治理模式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治理模式发生了显著变化,其变迁体现了从管制到管理再到治理转型的逻辑主线。政府治理模式现代化的关键在于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基于治理现代化的目标,对现行的政府治理边界、治理结构、治理工具、治理方式等作出调适,构建政府主导、市场与社会协同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前苏联社会整合失效的主要原因是权力的垄断、意识形态的僵化以及制度权威的流失。特别是制度权威的流失,导致苏共党内个人崇拜盛行,权力高度集中,社会治理日益僵化和腐化,最终导致政治体系崩溃。透视前苏联社会政治生态的生长与演进,梳理前苏联社会整合失效的原因与背景,对于我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不断增强制度治理的自觉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改革、法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国家治理相对于传统国家治理具有主体多元化、客体立体化、目标人本化、方式规范化、手段文明化的特征。改革对于国家治理现代化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要推进和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就必须进行全方位的深化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和社会运行体制改革。在现代国家治理中,法治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法治既是现代国家治理的手段,更是现代国家治理的目标。为了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必须正确处理改革与法治的关系,以法治思维和法治理念指引改革、以法治原则和法律程序规范改革、以法律制度和法律机制制约和保障改革。  相似文献   

11.
政府职能转变蕴含着理论与过程双重逻辑。一方面,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和治理方式的变革直接关乎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全面推进,而兼顾治理能力和治理方式的政府职能转变,天然地成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和关键突破口。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政府职能转变遵循着"国家职能—政府职能—政府职责—职责体系"的过程逻辑。这两种逻辑在改革内容和发展脉络上具有内在关联,并统一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历史场域中。基于此,下一步改革应当聚焦治理方式变革和治理能力提升,重点把握三项原则:一是要在政府、市场、社会三者的动态均衡中调整职能边界;二是要将政府职能转变和治理工具的应用创新有机统一起来;三是要打破自发形成的职责结构模式,推动职责体系重塑。  相似文献   

12.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步骤,建设美丽中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追求,两者之间存在着逻辑目标的一致性,所以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进路中必然蕴含着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理性。建设美丽中国不仅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逻辑起点,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价值取向目标。因此,在建设美丽中国的现实路径选择中,一要大力弘扬生态文明理念;二要大力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机制;三要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  相似文献   

13.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而国家治理体系是党领导下治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宪法作为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和保证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法,对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要更加重视发挥宪法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中推动宪法发展,并通过宪法实施保障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对于中国的政治发展,乃至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来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统一战线是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增进共识、凝心聚力、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重要法宝,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重要的独特的优势作用。  相似文献   

15.
统一战线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构成在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是支撑国家治理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实践中开展政治工作的重要法宝,统一战线在新时代下被赋予了服务国家治理的责任使命.从功能定位上来看,统一战线在国家治理历史演进中发挥内生优势,协同推动市场治理、社会治理、政府治理取得突破性成就...  相似文献   

16.
人民政协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基础建构,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依托,承担着协调政治关系、社会关系和利益关系的重要角色。充分明晰人民政协制度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整体布局中的职责与作用,系统研究人民政协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中的内在机制、实现路径、效用展现、改革方向,探索将人民政协制度更好的嵌入国家治理架构的途径渠道,利用柔性治理实现国家治理的理性民主,彰显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潜能,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制度优势、制度效用、制度潜能,更好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目标的关系,应循着现实问题——对应性改革措施——系统性顶层设计的逻辑来解释。一方面,改革措施是针对问题提出来的。政治体制改革的三个重点正好与中国政治领域长期积累的突出问题相对应:以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适应社会日益增长的政治参与要求;以改革司法体制和运行机制来获得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长效机制;以健全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来化解久拖不决的公权力失范问题。另一方面,在对应性改革措施与系统性顶层设计的关系中,三个改革重点又都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次级命题,它们的协同推进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基础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历程,尽管邓小平没有提出国家治理现代化理念,但毫无疑问,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开拓,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了根本性的历史基础。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既是启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建设民主政治的标志性文献,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以全新角度思考国家治理体系问题的一个历史起点。1986年至1987年提出政治体制改革和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总体设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思想的雏型。1992年"南方谈话",作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指针,更是将实际上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升华到了一个新境界。  相似文献   

19.
国家治理内在地、深层次地与地方性知识联系在一起。从根本上说,当代中国的国家治理在于人民需要和实行什么样的治理方式,在于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理新概念、新范畴、新范式,这就必须依赖于地方性知识。国家治理知识是一种地方性知识,国家治理与地方性的法律、规范和价值观密切相关并受后者制约,国家治理的效果与其差异性联系在一起。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以地方性知识为起点,在尊重和把握地方性的文化特征等基础上提出更加接地气、得民心的治理目标和方式。要以"党内治理"现代化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打造中国特色的治理话语体系,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话语重构。要积极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在人类治理文明中创造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西方民主治理在现代化进程中逐渐出现价值认同、社会整合和政治运作上的困境,这很大程度与其民主政治本身的治理结构缺陷不无关系。与此不同的是,由于统一战线在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及其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特的治理特征以及所体现出来的政治原则,统一战线治理在中国国家治理中发挥了独到的作用,有效规避了西方民主的治理困境,彰显了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优势,成为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