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必须明确自身的历史使命,以加强全社会的理想信念为目标引领、以大力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为任务驱动、以增强人民的"四个自信"为责任担当;在理论基础上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必须科学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正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在实践要求上,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维护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始终坚持引领人的思想发展、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大力培养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着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进入新时代,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处的历史方位发生了深刻变化,迫切需要进一步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包括以塑造学生思想观念为核心的思想教育;以铸牢学生理想信念为核心的政治教育;以涵育学生道德品质为核心的道德教育;以培养学生健康心态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以提升学生文化素养为核心的文化教育;以完善学生法治素养为核心的法治教育;以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育。  相似文献   

3.
进入新时代,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处的历史方位发生了深刻变化,迫切需要进一步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包括以塑造学生思想观念为核心的思想教育;以铸牢学生理想信念为核心的政治教育;以涵育学生道德品质为核心的道德教育;以培养学生健康心态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以提升学生文化素养为核心的文化教育;以完善学生法治素养为核心的法治教育;以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育。  相似文献   

4.
坚定的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历史实践的深厚根基,在新的时代环境下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增强理想信念的有效载体,践行初心使命集中体现了新时代共产党人的政治信仰和政治担当。在新的历史时期,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断加强政治学习、严肃政治纪律、践行政治信仰、推进制度建设,不断巩固新时代政治建设的信仰信念基础。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新型政党制度论"的提出,是以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为指导,在新时代条件下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新发展,具有深厚的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在利益表达、社会整合和决策民主方面具有旧式政党制度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必须强化概念创新和实践创新,探索新型政党的内在机理和有效形式,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6.
在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和社会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以及文化本身所具备的特征是坚定文化自信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年代创造出的红色文化以及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创造出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为文化自信提供了实践基础;在全社会宣传、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文化自信厚植了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高度重视对红色革命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在对"红船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三山一坡精神"等红色革命精神的论述中,赋予了其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精神内涵,形成了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强的党性原则、高度的文化自信和勇于革新、实事求是、无私奉献精神为主要精神内涵的红色革命文化思想。新时代,传承和弘扬红色革命文化,既是对革命先烈崇高献身精神的深切缅怀,也是奋力实现伟大梦想的强大精神动力,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向前推进具有重要的价值和精神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8.
《奋斗》2017,(15)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领导干部要不忘初心、坚守正道,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是领导干部武装头脑、提高修养、提升能力、指导实践、推动发展的关键。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讲政治、讲规矩、讲道德、讲奉献,用马克思主义和红色文化打造共产党员的精神高地,用中国  相似文献   

9.
<正>文化是孕育理想信念的沃土。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互相渗透润补、互为犄角合力、浑然一体而成的文化整体。理想信念则是对社会现实状态及其未来走向的内心认同和思想信任,表现为群体或个人对民族、国家、政党发展前景发自内心的一种崇敬追求、一种矢志不渝的意志坚守。"坚定的理想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九大第一次提出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作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强调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推进党的其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突出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有其深厚的历史逻辑、扎实的理论逻辑和坚实的实践逻辑。一、胜利完成历史使命是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的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11.
《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经典文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离不开《宣言》的科学指引和精神鼓舞。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宣言》的理论基因,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以理论和实践双重形态继承和发展了《宣言》的核心思想和基本理论。从"两个必然"到"四个自信",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最终胜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高度自信;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到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建立共产主义新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从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到"以人民为中心",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对马克思、恩格斯人民立场的坚持和发展;从"世界历史"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思想的坚持和发展。因此,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宣言》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呈现出理想信念明确、"四个自信"日趋坚定,人生观、价值观比较端正积极,道德意识、法治意识良好的总体趋势。同时也存在诸如信仰缺失,关心时政不够、政治认知不足,价值观念多元化且功利和实用性倾向突出,思想道德认知与实践知行背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知广度、深度不够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创新性的马克思主义人民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观点之一。习近平创新性的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以"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唯物史观为前提,站在"新时代"的新高度,要求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研究方法,根据"新时代"的新特点,拓宽"人民"的内涵;把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和中国人民书写历史的实际结合起来,使其中国化,增强了"四个自信"的底气和无穷的精神力量;遵循中国自身发展的历史逻辑和"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深刻理解"新长征"中的重大使命,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论、新论断、新观点、新战略,逐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了理论创新,作出了历史性贡献。这些理论创新与历史贡献突出表现在:标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的历史方位,揭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历史性新变化,提出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新观点,绘就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确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的奋斗目标,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总要求。学习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提出了文化自信的理论命题,文化自信作为中国道路上的重要元素,它根源于中国具体实践,有其深厚的现实基础,所包含的内容从历史维度看,它传承延续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发展积淀下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现实维度看,它包含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伟大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改革建设中形成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它们共同组成了文化自信发展的底气。进一步增强和提升当代中国文化自信,需要通过激发文化发展动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创新,加强文化交流等路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十九大着眼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  相似文献   

17.
思想理论源于并高于实践,也终将服务和指导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最大理论创新成果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主题,立足我国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转化,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中找准逻辑起点;紧扣"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之问,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用"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从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两大层面,完整清晰地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实质和实践方略;在确立目标及推进路径的一致中,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这是文化自信的一种重要方式和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创新的必然要求。以"讲好中国故事"创新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必须坚持内容至上。通过逻辑架设、彰显主体、实践体验、提升教师、深度参与来实现以"讲好中国故事"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蕴着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开拓创新的实践精神、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精神以及中国共产党的远大理想,中国道路的这些精神特质从不同方面发力,促使"道路自信"得以生成。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涵括实践形态的"中国道路"和理论形态的"中国道路"两种道路形态,它们的相互作用为建立"道路自信"奠定根基,它们既服从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前进方向又服务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展现出的精神特质汇聚成"道路自信"生成发展的源流。以"道路自信"坚守"中国道路",要以"实践自信"提供深厚实践基础,以"历史自信"提供历史传统基础,以"文化自信"提供心理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世纪桥》2017,(6)
近些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沉渣泛起,以"告别革命""重新评价"历史为由,否定革命、否定党和人民奋斗的历史,丑化正面人物,曲解民族文化,胡乱改编历史文艺作品,在社会上产生不良影响。"四个自信"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是基于对国史、党史、中国近现代史正确认知基础上的自信,是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有力武器。历史虚无主义动摇和削弱了"四个自信"的认知基础,对此要有清醒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