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洞庭湖区位于长江中游荆江河段以南,地面高程一般在吴淞50米以下,为我国长江的主要调蓄湖泊,人称“八百里洞庭”。总面积18780平方公里。其中:天然湖泊面积3991平方公里(天然湖泊面2691平方公里,洪道1013平方公里);堤垸面积约1.1万平方公里(有堤垸227个,总面积1664万亩,其中耕地879万亩,内湖105万亩,渠道沟港2万公里,150多万亩)。洞庭湖接纳湘资沅澧四水,又吞吐长江,多年平均径流量达3018亿立方米。1998年天然湖泊调蓄量256亿立方米。  相似文献   

2.
一、洞庭湖的基本情况洞庭湖区位于长江中游荆江河段以南,地面高程一般在吴淞50米以下,为我国长江的主要调蓄湖泊,人称“八百里洞庭”。总面积18780平方公里。其中:天然湖泊面积3991平方公里(天然湖泊面2691平方公里,洪道1013平方公里);堤垸面积约1.1万平方公里(有堤垸227个,总面积1664万亩,其中耕地879万亩,内湖105万亩,渠道沟港2万公里,150多万亩)。洞庭湖接纳湘资沅澧四水,又吞吐长江,多年平均径流量达3018亿立方米。1998年天然湖泊调蓄量256亿立方米。洞庭湖区冬枯季有水面1171.897平方公里,泥滩地1134.655平方公里,草地1031.819平方公…  相似文献   

3.
浩淼洞庭涌一波──记高级工艺美术师侯一波文/@@刘锴或许是眷恋着他的湖南原籍。或许是八百里洞庭留给他的回忆太多,要不,为何取艺号“洞庭一波”呢?在为民瓷厂美研所,我们见到了侯一波先生。造访的话题自然从“洞庭一波”开始。“‘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  相似文献   

4.
1“万里长江,险在荆江”。长江的洪患主要在中游,中游的洪患又主要在荆江。荆江两岸平原有耕地2200万亩,人口1500万,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棉基地,还有一批重要的大中型城市和油田、工矿企业。荆江两岸堤防2000余公里,是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的重要防洪屏障,荆江堤防的安危关系到两湖平原几千万人民生命财产的  相似文献   

5.
长江文化源远流长。由于大量考古新发现的纷华照眼和长江流域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日益显著,对长江文化的研究已成为当今的热门课题。首届长江文化暨楚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5年在武汉召开,标志着长江文化研究已步人新阶段。如何把这一研究推向高潮?引向深入?各界有识之士正拭目以待。 长江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需要多学科、多角度地开拓研究领域。在研究中注意宏观与微观结合,古与今结合,不失为有效途径之一。长江流域有上、中、下游,其文化有上游、中游、下游地区文化之分。长江中游地区主要指今湖北、湖南两省地区。但两湖之称出自近古,从古今文化纵览来看,似不宜以此两省名称来称呼这两个亚区。愚以为长江中游地区文化可分称江北的江汉文化,江南的江湘文化两个亚文化区。这两个亚文化区从长江中游地区整体来看,是一个地理上、文化上不可分开的总体,从与长江下游及中原文化的比较来说,长江中游地区可作为一个整体与之比较。然而长江中游这两个小区在历史文化发展长河中又有一些差别,从加深区域文化研究来说,区分为江汉文化、江湘文化予以探讨是可取的。 然而可能有读者会提问题,湖南在近代有湖湘文化之称,而罕闻有以江湘文化指湖南地区文化之说。因之有必要先就江湘文化之称予以“正名”  相似文献   

6.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物质文明的进步和对外开放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文化资源的重要性。一个地区(或流域)文化资源的开发、挖掘程度直接关系到该地区(或流域)文化形象的创建和拓展。不仅如此,它更是一个关系到整个地区(或流域)经济发展潜力大不大、后劲足不足的问题。长江和黄河自古就是中华文明的母亲河,是中国早期古人类遗址的所在地。长江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宜,尤以吴越文化、江汉文化和巴蜀文化著名。搞活长江文化,并且由此带动长江经济的腾飞,将有利于东部沿海地带与中西部地区的同步发展,有利于扩大长江流域在世界…  相似文献   

7.
张丽萍 《中国减灾》2013,(6X):59-59
<正>位于西洞庭湖畔的湖南省安乡县,是长江洪水进入洞庭的"洪水走廊",它有一道最出名的景观——400公里防洪大堤,戏称"湘北金字塔"。它占常德市堤防线的五分之二,湖南省的八分之一。在湘鄂边区黄山头北麓,有一条荆江分洪区的南线大堤,安乡县人俗称其为湖南省的"北大门",它防御着长江的"天河之水",维系着洞庭粮仓的安全。初夏时节,笔者对一个被一代代人用扁担挑出400公里大堤守卫"百湖之县"的地方,一个震惊中外在洪灾中成为湘鄂十万难民救命孤岛的地方,一个惊天地泣鬼神把"98"抗洪  相似文献   

8.
<正> 荆江,是长江流域的重要江段,上起湖北枝城,下迄湖南城陵矶,襟带两湖平原(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全长337公里。在荆江两岸、两湖平原,伴随长江的演化治理,逐步形成了一个对长江具有强烈依附性的荆江经济区。以距离荆江南北两岸大堤约5公里为分水线,距堤约5公里以内范围简称近堤区,距堤约5公里以外范围简称远堤区。目前在近堤区内,大约国土面积1700平方公里,含荆江沿线  相似文献   

9.
多亏来了“陈户籍”郑年庚,陈海华,黄土长江湖北沙市港旁边有个叫“玉和坪”的居委会。“玉和坪”又名柳林洲。名字挺好的,地方可不怎么样。荆江大堤从玉和坪外侧碗蜒而去,“包抄”出一片低洼地,一片柳林洲就这样出现了。屠户、裁缝师、小皮匠、搬运工……36个行当...  相似文献   

10.
打开中国地图,你会看到,万里长江,冲出陡峭峻险的三峡河谷,泻入沃野千里的江汉平原,形成九曲十八湾的荆江河段。它像一条翻腾的巨龙, 奔腾东去。历史文化名城荆州就坐落在“九曲回肠”的北岸。 悠久的历史文化名城荆州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丰富的历史资源。春秋战国时期,楚人以荆州为中心创造灿烂的荆州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提起荆州文化,人们会自然想到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爱国诗人屈原,以及他的不朽诗篇------《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这些诗篇创造了一种新诗体------楚辞…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长江流域经济发展并不平衡,这主要表现在:长江下游发展迅速,尤其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热点地区。而相比之下,长江中游地区发展就较为缓慢,与发达地区差距有继续拉大的趋势。在这种情形下,构筑中部战略大支点,依托长江流域主通道,促进我国东中西部协调发展,减缓地区发展差距扩大趋势已成必然选择。这样,长江中游地区的发展与腾飞,便成为本地区乃至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而中游地区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区域应属长江与汉江交汇的主要辖联地区,具体说是从宜昌到黄石的长江沿岸地区及由襄樊至武汉的汉江流域地区所构成的荆江三角带。  相似文献   

12.
省九届人大常委会坚持“抓重点、议大事、求实效”,就实施法律、法规和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作出决议决定17项,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一府两院”的工作。大堤作证“万里长江,险在荆江”,湖北自古以来就是有名的“水袋子”。长江这条母亲河带给人们美丽与富饶的同时,无尽的水患也带给人民深重的灾难。谁也无法忘记1998年8月1日,嘉鱼簰洲湾堤段突发大面积塌陷,排山倒海的洪水席卷而下,滔滔江水像千万头猛兽  相似文献   

13.
春秋战国时代,楚国越长江、洞庭向南扩展,逐步实现对湖南的开拓。本文拟就此作一初步探讨。 从地理条件看,楚国势力进入湖 南,首先是沿洞庭湖西部的路线。 湖北荆襄地区和沿长江中游的枝江、江陵一带,西周和春秋时一直为楚国政治、经济中心和都城所在地。这一地区同湖南的洞庭湖西部地区为近邻,山水相连。由枝江、江陵一带越江,经松滋(春秋战国的兹方)、公安,水路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中游地区,是楚国早、中期的腹心地带;江淮地区,是楚国晚期的政治、经济中心。随着楚人以江汉平原为基地逐步向长江中游乃至江淮地区拓展,楚文化亦渐次渗透到上述地区。而作为文化重要裁体的长江中游及江淮地区都市,自然与楚国历史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研究楚国历史文化与长江中游及江淮地区都市的关系,对于辨析长江中游乃至中国南方都市的文化基因及其演进轨迹,揭示楚文化与蛮濮文化、百越文化、淮夷文化碰撞与涵摄的奥秘,以及促进长江经济文化带的生成与发育,都不无裨益。 武汉 自春秋中期以至战国中期,今武汉地区一直处于楚国的腹心地带。楚人最早控制武汉地区,是西周晚期。《史记·楚世家》记:“周夷王之时,王室微,诸侯或不朝,相伐。熊渠甚得江汉间民和,乃兴兵伐庸、扬粤,至于鄂。”熊渠所伐之“鄂”,在今湖北鄂州市境,是扬越(百越族最主要的支系)的经济  相似文献   

15.
傍晚,朋友请客,说在“洞庭鱼头王”等我。第一次听这名字,打听好方向就匆匆去了。在南宁市东葛路延长线,一个很热闹的地方。抬头,有匾云:南宁味湘来洞庭鱼头王。一看是湘味,一串红辣子就在眼前晃。湘味是什么?湘味让人想到楚国。屈原,香草,美人.红辣子一样亮的湘妹子,还有洞庭鱼。洞庭鱼来自洞庭湖。一想到洞庭湖.霎时间八百里烟波浩渺涌来眼前。眼界心胸一下子宽了。若干年前,泛舟洞庭,与友人把酒临风,四周蓝天白云,碧波绿水,其景其情,令人宠辱皆忘。  相似文献   

16.
苗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早在四、五千年前,就已分布在长江中游的江汉地区,在那里的丘陵、湖沼地带生息、劳动、繁衍,度过原始社会的生活。苗族民间传说他们的祖先,曾有一部分人到过黄河流域。后来,中原地区的华夏集团先后出现唐、虞、夏三个部落联盟首领,他们把南方各族的人统称为“南蛮”,并称“南蛮”的部落联盟为“三苗国”,对“三苗”有时又称为“有苗”或“苗民”。唐、虞、夏三代  相似文献   

17.
荆州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长江穿境而过,沿江人民依堤为命。洪涝灾害历来是荆州的心腹之患,堤防建设始终是荆州天大的事。在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本建设的今天,荆州人民决心努力把荆江大堤建成“中华第一堤”。  相似文献   

18.
致大江     
引子风萧萧雨凄凄,风雨夜凄迷一条青龙挟风雨闯入我的梦幻里他遍体鳞伤体无完肤鲜血淋淋往下滴他怒斥我辈伤天害理破坏天人合一日复一日一片一片地刮他的鳞甲年复一年一根一根地抽他的筋,扒他的皮他看到鄙人惶惶然迷惑不解:“君不见滚滚长江就是我的身躯”一长江呵长江,你“沧海揖,高山起”你浩淼、宽阔、原始而又神秘你驾莽昆仑之长风奔腾万余里曲终扬子始与大洋共潮汐你“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何等豪迈你破三峡、衔洞庭、揽鄱阳游刃有余你湘滨平原鱼米之乡富得流油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华夏之半壁二多少年来,我迷恋折戟沉沙的赤壁…  相似文献   

19.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在 1998年抗洪斗争中,荆江大堤的安危牵动了上至总书记、下至黎民百姓的心。那年,荆江堤防虽然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但荆江段河床砂石料无节制地开采对荆江大堤造成的潜在危险却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因采砂不当而造成的事故时有所闻。为防患于未然,日前,农工党荆州市委会在政协荆州市二届一次全会上作了"建立砂石开采制度,确保长江河道安全畅通"呼吁发言。   农工党荆州市委会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广泛的调查研究,目前政府对砂卵石开采业的监管力度不够,基本上是事后管理。最典型的例子是在胭脂坝处建筑骨…  相似文献   

20.
胡锐 《政策》2002,(9):54-55
目前,武汉市内已建成跨越长江的大桥3座,跨越汉水的大桥3座。军山长江大桥、江汉三桥、江汉五桥也已建成,天兴洲长江大桥2002年7月21日已获国务院批准建设.该项目将由武汉市与铁道部合作建设,总投资58.56亿元(相当于武汉市已建4座长江大桥和拟建阳逻大桥投资额的总和)。天兴洲大桥是长江上第五座公铁两用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