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结束了持续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动乱,使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然而新时期的头两年,党还没有摆脱"左"倾错误的严重干扰,党的工作出现了徘徊中前进的局面。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根本上冲破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从而结束了国家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解放了思想,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开始了系统的拨乱反正,结束了1976年10月以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解决了中国共产党从1957年以来未能解决好的工作重心转移问题,实行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3.
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结束了1976年10月以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全面认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各方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重大转变;开辟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道路。这次会议是党的路线由错误走向正确的标志;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从遭受严重挫折走向成功的转折点;是社会主义时期党走向成熟、实现历史性飞跃的标志。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1981…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徘徊的局面,开始全面纠正“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解决了近对年没有解决好的工作重点转移问题,把全党带到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的新的历史时期,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一、徘徊中前进的局面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党和国家面临着十年内乱带来的严重困难的局面。华国锋代表中央提出抓纲治国战略决策的同时,提出了“两个凡是”的错误主张,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要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要始终不渝地遵循”。这就对在“文化大革…  相似文献   

5.
同志们:今天我省党校系统的理论工作者聚集一堂,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从根本上扭转了自1976年10月以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冲破了“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重新确...  相似文献   

6.
“文化大革命”是我党历史上发生的一次严重的“左”倾错误。这个“左”倾错误被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所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之后,给全面清理“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创造了条件。一九七七年八月召开的党的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的结束,重申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任务。但是,当时由于党对全面清理“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的思想准备不够,特别是当时担任党中央主席的华国锋同志在指导思想上还继续犯“左”的错误,以致这次大会没能做到  相似文献   

7.
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时称“四人帮”)后,河南按照中共中央的部署,拔乱反正,正本清源,努力纠正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逐步实现了河南历史的伟大转折。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方针指引下,河南省委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进取,带领全省人民踏上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8.
<正>1978年12月18日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之后两年中党的工作徘徊中前进的局面,以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为标志,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从此,中华民族踏上了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相似文献   

9.
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大跃进的产物。人民公社政社合一、一大二公、一平二调、“穷过渡”等特点,都是“左”倾思想泛滥的结果。这种高度集中统一的体制,超越了我国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要求,并由此导致了农村发展的徘徊和停滞。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严重失误。反思人民公社的发生过程及“左”倾思想形成的条件,对于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推进,仍有一定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党史文苑》2008,(12):28-29
为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重新确立党的马克思主义路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于1978年12月18至2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全会作出了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11.
《党史天地》2009,(6):55-55
“文化大革命”.是从1966年5月开始的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全国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在这场运动中,周恩来、李先念等同“左”倾错误、特别是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进行了艰难曲折、英勇顽强的斗争。  相似文献   

12.
吴忠礼 《共产党人》2006,(21):43-43
1957年1月至1966年5月,是我国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其中1958至1960年的上半年,又是一个被称之为“大跃进”的时期。那时由于党缺乏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认识和领导经济建设的经验不足,加之急于求成,急于过渡和夸大主观意志的作用,所以在指导思想上产生了“左”倾错误,人民  相似文献   

13.
1929年冬至1935年春,在我党历史上,出现了两次严重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在当时“左”倾路线统治中央的情况下,谁要挺身而出,反对中央领导人的“左”倾错误,不仅需要高度的理论水平,更需要非凡的胆略和勇气,因为他要冒着被党内误解为敌人的代言人,戴上“反对党中央”的帽子而被撤职、开除党籍、甚至杀头的极大危险。何孟雄就是这样一个人。  相似文献   

14.
陈云同志在领导和组织80年代初国民经济调整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在清醒认识中国国情,科学估量经济形势的基础上,所提出和阐述的经济调整思想,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揭示了我国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推动了新时期经济工作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扭转了长期“左”倾错误造成的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状况。学习和研究陈云经济调整思想,有助于我们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科学地认识中国的国情,提高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自觉性,更好地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5.
陈晋 《新湘评论》2015,(1):40-43
编“党书”,让人“恍然大悟” 1941年9月到10月,中共中央多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专门研究党的历史,目的是澄清路线是非。会议对土地革命后期中央领导层犯的“左”倾错误,基本上取得一致意见。张闻天、博古、王稼祥等在会上做了自我批评,承认犯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能获得这个共识,有多种原因,其中一个,是毛泽东在会前编印了...  相似文献   

16.
我国改革开放30年,也是风风雨雨30年。在粉碎“四人帮”之后,在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几阵风.动摇了为害已久的“左”倾教条主义与“左”倾空想共产主义的根基;几场雨.冲刷了闭关锁国几世纪所积累的愚昧落后.力挽狂澜使我国摆脱了“文革”所造成的险境,并奇迹般地闯进了世界大国之林。尤其是,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时.人们在重重迷雾困厄之中顿见一片社会主义“好山色”.即终于见到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图景。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的复出和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重新开始的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正是在邓小平的努力斗争和正确指导下,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核心内容的、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胜利前进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得以提出和形成。这一过程大致如下:(一) 为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而斗争——反对“两个凡是”和“真理标准”的大讨论。长达20年的“左”倾错误,象一面沉重的枷  相似文献   

18.
1958年至1960年间,全国范围内开始了“大跃进”。运动中,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的大失调,造成严重的经济困难。“大跃进”运动的严重后果,让刘少奇痛心疾首,他开始反思这场运动,提出了许多切中时弊的意见和观点,尽力纠正“左倾”错误路线造成的损失,为国民经济的调整与恢复作出了重大努力。  相似文献   

19.
储波 《实践》2009,(1):8-11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前,我们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相似文献   

20.
1970年8月九届二中全会上的斗争和“九一三事件”的发生,成为“文化大革命”(以下简称“文革”)的重大转折,它在客观上宣告了“文革”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失败,从而为结束这场运动“提供了一次历史转机——一次纠正极‘左’错误的转机”。1973年9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就是在“九一三事件”发生后,由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全国各方面的工作有所好转的形势下召开的。但是,这次大会却错失了结束“文革”和“左”倾错误的绝好时机,最终也只能是一次“十分仓促和草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