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力发展国际服务外包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战略性举措,承接服务外包需要具备低成本优势和强化服务能力。中国应抢抓机遇,大力发展国际服务外包。  相似文献   

2.
《行政论坛》2015,(4):27-32
在中西方学者的文献中,关于制度变迁与医疗服务组织间关系的研究一般基于"制度结构"与"制度过程"的二元划分。前者聚焦于制度的规制性要素,重视制度设计和结构对组织的外部影响,更强调结果评估和工具性考量,这种研究取向广泛地体现于早期和主流的文献中;后者将视野转向规范性和文化认知性的制度要素,不只是将制度当成外生变量,也将其视作一种内生性过程,对组织的行动、组织间的互动和相依关系、行动者对制度的影响等实施了更多的观照,这类研究虽在中国学者的文献中并不多见,但20世纪后期以来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总的来说,两类研究的转变既与学者们不同的学科背景和研究旨趣有关,也与各国医疗服务组织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变迁深刻相连,并顺应了组织理论研究从理性系统范式迈向自然系统、开放系统范式的趋势。对于中国的研究者而言,需甄别西方式的分析工具,从本土的经验出发,深入考察医疗服务组织的实践,进而寻求一种适当的解释逻辑。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基于关键节点、动力机制和路径依赖的共同作用,我国环境政策呈现出“断裂-均衡”式变迁。关键节点是制度断裂的根本原因,改革开放、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构成了我国环境政策变迁的三大关键节点。在关键节点处,宏观制度背景变革、行为主体利益偏好和思想观念转变等统一于动力机制触发环境政策变迁。我国环境政策变迁整体上保持稳定,其重要原因在于路径依赖,传统经济发展方式、政策变迁成本和既有理念思维惯性等导致了环境政策出现锁定状态。  相似文献   

4.
国际、国内政府电子化服务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现代信息通信技术(ICT)在政府事务中的应用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电子政务活动正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政府电子化服务是电子政务发展的关键所在。分析了政府电子化服务的一般性问题,讨论了国际上对政府电子化服务研究的主要进展,探讨了国内对政府电子化服务的研究状况,最后提出了值得关注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5.
从宏现层面来看 ,以突破性文明为特征的西方文明体系 ,注重技术、贸易程序 ,且政权始终处于分散和相互竞争的状态 ,无法形成超强干预 ,追逐利益自然成为制度变迁的基点。与之相应 ,构建有效的激励结构成为制度变迁的动力 ,社会开放度、人口增长、宗教改革、权力结构等因素影响着制度变迁进程。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明体系 ,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高度一统 ,权力是文明体系的核心和制度变迁的基点 ,政权理性化程度相应成为制度变迁的动力 ,国家意愿、国家能力、文化惯性与惰性、强有力的外部挑战及生存压力等因素制约着制度变迁的进程。对后一种制度变迁而言 ,正式规则、非正式规则、实施机制三者间必须合理配置 ,协同演进 ,才能充分实现制度创设的初始目的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省服务外包产业近年来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也面临着产业竞争力不强、人才结构问题严峻、法律保障体系不健全、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经济开放度不高等问题。推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要优化产业布局,促进资源整合,加快产业融合,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优化发展环境,扩大开放合作,注重风险防范。  相似文献   

7.
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是因为这个时期存在着引起大学生价值观非均衡的因素,导致大学生价值观发生变迁。通过对引起大学生价值观非均衡的因素分析,可以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目前,发展中国家服务外包产业正面临国际产业转移带来的大好机遇,同时国际金融危机也使得竞争愈加激烈。因此,深入分析发展离岸服务外包对外包承接国经济的影响,已经成为发展离岸服务外包产业不可忽视的问题。以翔实的数据深入分析离岸服务外包对承接国经济正面和负面影响,以期为发展中国家综合筹划应对举措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加入WTO后 ,中国将朝经济市场化和全球化方向上走得更远。本文分析了在制度不均衡情况下中国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 ,指出了我们目前的制度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一个灵活的制度变迁机制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只有产权清晰 ,经济主体才会关注效率 ,由此产生的对新制度的需求是制度变迁的第一推动力。为了保证政府提供的是一个有效率的制度 ,还需要发达的社会中介组织 ,以及企业家同政府之间有一个对话机制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一直在进行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 ,制度变迁方式和方向的变化很大。本文从制度变迁的基础理论出发 ,分析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进行的三次大的制度变迁 ,揭示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制度变迁的主要特点和方式 ,并对以后我国的制度变迁的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2.
不断扩大和趋于变化的公共需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不足和供给相对过剩之间的不均衡,需要实现公共服务制度变迁。而要实现公共服务供需均衡,需要创新强制性制度变迁,实现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竞合。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制度变迁的动因与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的制度变迁总体上体现为环境与制度之间的持续互动的复杂过程 ,其基本动因来自于作为制度环境的社会与国家 (具体化为经济与政治 )及相关层面的关系互动在客观上所产生的对制度变迁的现实压力和需求 ;其直接动因来自于制度或体制自身的发展状况相对于社会发展的滞后性 ,它为制度变迁的发生提供了可能。两者构成促动社会制度变迁的客观因素。而作为制度供给主体的个人、团体或国家的思想观念的变化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制度变迁发生的可能性成为必然 ,它是推动中国制度变迁的主观动因 ;特别是作为最主要的制度供给主体的国家在发起和推动中国制度变迁与创新过程中具有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农村公共事业民营化实质上就是农村公共服务领域内的一场制度变迁,即在农村公共物品与服务提供领域中引入市场机制,打破政府的垄断地位,构建政府、私营、第三部门多维互动的公共服务新秩序,以实现三者之间角色的重新安排及功能互补。产权界定、国家的角色和意识形态是诺思制度变迁理论的三个基本分析维度,以此作为分析框架,用博弈论作为分析工具,探究影响我国农村公共事业民营化进程中的多重因素及相互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用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检视中国行政审批制度的结构与历史变迁,是解读该项制度变迁全貌的一个新的视角.国家宏大制度背景决定行政审批制度的选择,国家制度背景的变迁也导致行政审批制度的不断变更与革新;各种相关政治变量,包括经济水平、利益关系以及意识形态等因素与行政审批制度之间存在一种序列结构,行政审批制度与其它政府政策或制度之间也存在类似的序列结构,这种政治变量序列结构使行政审批制度处于一个制度矩阵当中,影响并制约着行政审批制度的安排;制度与制度制定及执行者之行为的互动模式则推动行政审批制度的变迁.行政审批制度变迁具有路径依赖性,也存在"历史否决点",而制度激励和制度创新是打破"历史否决点",提升制度绩效的必要手段.为此,行政审批制度的进一步变迁需要重塑政府理念,打造治理型政府,并转变政府职能,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而且,行政审批制度的进一步变迁必须契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适应加入WTO新形势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6.
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艾青 《理论导刊》2005,(10):16-16
中国的经济增长是与制度变迁相伴随的,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成为经济学者探讨的热点。分析国内外关于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现状,本文认为应区分制度与制度变迁概念,制度作为变量引入生产函数不可取。测度制度变迁增长作用只可采取索洛“余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反腐败从依靠整风等形式加强对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 ,同时通过群众性政治运动的形式发动群众来揭批腐败分子 ,再通过法律手段予以严惩 ,逐步转变到了依靠制度建设根治腐败的轨道上来 ,这一制度变迁过程既有优点 ,也存在不足 ,必须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反腐败制度创新应避免再度出现“体制锁定” ,使其沿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要求的目标前进。  相似文献   

18.
新制度主义与制度变迁研究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张力,但同时也为理解制度变迁的发生机理提供了有益而丰富的理论资源,制度变迁研究理应成为新制度主义的重要内容。新制度主义各流派对于制度变迁的关注点不同、对于相关问题的阐释各有侧重。然而,基于制度主义视角分析制度变迁的发生机理,基本上可以从初始动力、运作机制、路径形成等三个方面予以考察。其中,外生变迁与内生变迁是对制度变迁根源的两种不同解读,自发演进与人为设计揭示的是制度变迁的持久动力与运作过程,而制度变迁的轨迹则由既有制度、权力、观念等因素所塑造。  相似文献   

19.
制度变迁从规模来看,有整体和局部之分;从强度来看,有强制性和需求诱导性之分;从速度来看,有激进式和渐进式之分.对一个具体的制度变迁,可能是整体制度变迁,也可能是局部制度变迁,这就存在强度和速度的搭配选择问题.本文试图探讨制度变迁的组合模式和运用方式,并对每一种基本组合模式进行典型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20.
反思与进展: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制度变迁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制度主义政治理论被认为更有助于解释制度稳定与维持,而对制度变迁解释乏力,因为它仅把制度变迁看作是由外生因素引起的。面对这种批评,近年来,新制度主义者提出制度变迁的内生理论,并试图与外生理论结合起来,把制度的起源、稳定维持和急剧变动看成是一个统一的演化过程,更加注重制度变迁的历时与空间维度,对制度变迁中观念与制度的相互作用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洞悉路径依赖的多样性及其解释制度变迁的可能性。另外,制度变迁的动力与具体方式,制度的分层等问题也成为研究制度变迁的议题。新制度主义者的这些努力大大丰富了新制度主义对制度变迁的解释,增强了其理论说服力,但并没有解决批评者提出的所有问题,同时还带来了不少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