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怀伦理学主要关注情感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强调个体关怀能力的培养、关怀关系的建立及其圈层扩展。关怀伦理学与中国性别和谐教育的有机结合,能够为消解两性性别差异的异化、缓解中国教育中的性别难题提供一定的学理依据和价值指引。推进中国性别和谐教育应当聚焦于转变传统社会性别观念,培养受教育者的关怀能力,促进两性之间关怀关系的形成,建立关怀型家庭,进而实现关怀关系的圈层扩展。  相似文献   

2.
性别和谐与经济和谐、政治和谐、生态和谐等一样,都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必备条件,和谐社会的构建理应把性别和谐的重建纳入其中。本文在分析了当前性别和谐的瓶颈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需要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推进性别和谐.要从保障政治权利、完善法律法规、建构先进性别文化、教育改革创新等方面协同努力,来促进性别平等和两性和谐发展,共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性别和谐与经济和谐、政治和谐、生态和谐等一样,都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必备条件,和谐社会的构建理应把性别和谐的重建纳入其中。本文在分析了当前性别和谐的瓶颈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需要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推进性别和谐,要从保障政治权利、完善法律法规、建构先进性别文化、教育改革创新等方面协同努力,来促进性别平等和两性和谐发展,共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
一个和谐的社会,必然是一个人人享有同等的机遇和权利,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社会.也必然是一个注重男女公平、平等、和谐发展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需要构建一种社会主义性别平等与和谐发展的机制,使社会主义的性别关系最终实现和谐发展.其中,完善社会和谐运行机制是构建性别平等与和谐发展机制的条件,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是构建性别平等与和谐发展机制的关键,开掘和确立女性主体性是构建性别平等与和谐发展机制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平等、发展与和谐已成为现阶段我国妇女运动发展的主题。平等与发展互为条件,只有在平等与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性别间的和谐。在平等与发展基础上促进性别和谐的主要途径包括:将性别平等和谐的理念纳入立法和公共政策,逐步消除社会领域以及家庭领域中制度性的性别歧视壁垒;将性别平等和谐的理念纳入整个社会发展的规划,保证妇女在参与发展中实现性别的平等与妇女赋权;从构建平等和谐的先进性别文化入手,为实现性别和谐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6.
和谐文化催生和谐性别文化的发展。和谐性别文化与和谐文化是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和谐文化的提出,为性别文化赋予了新的内容;和谐性别文化的发展,又能够有力地促进和谐文化的建设。和谐的性别文化具有主导性、本土性、现代性和动态性的特征。构建和谐的性别文化需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指导、以性别平等为前提、区别对待、博采众长等原则,建设反映和谐性别关系的制度文化,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正面引导作用,强化女性自身的主体性意识,注重发挥妇女组织在和谐性别文化建设中的监测和宣传功能。  相似文献   

7.
在摒弃性别歧视,提倡男女平等的当今社会,性别平等在批判和矫正性别歧视的同时,不能尊重和满足人类性别关系的本相。性别和谐是一种基于“不同而和”与“和而不同”双重理念基础上注重性别个性的生存理念和生活方式。1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卢梭,他的自然主义女性观提出要尊重男女的性别差异,尤其是基于差异达到的性别和谐。这一思想对于和谐社会主题下性别和谐的理论发展和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性别平等的现实困境及其文化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是文化的存在,人的生活是文化的生活,两性之间最深层次的关系是文化交往关系.不同的历史时代构建了不同的性别文化,当代中国社会生活中,男权文化传统的延续及其心理影响,女性文化自我认同的误区,性别平等意识主流化的欠缺,性别社会化及大众传媒的误导,女权主义性别平等观的局限,政策机制与市场选择的冲突等现状,潜在或显在地影响着两性关系的现状.因此,建构两性平等的和谐性别文化,在承认男女性别差异和个性需求的前提下,实现两性间的文化沟通与理解,是女性解放的社会系统工程,也是一项任重道远的文化建设使命.  相似文献   

9.
两性关系是影响最为普遍的社会关系之一,两性的和谐是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前提.性别和谐是一种新型的平等、互补、合作的性别关系.因此,我们要努力消除性别歧视,营造和谐性别环境,建立新型性别和谐观念.  相似文献   

10.
张励仁 《理论前沿》2006,(15):24-25
两性关系是影响最为普遍的社会关系之一,两性的和谐是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前提。因此,我们要努力消除性别歧视,营造和谐性别环境,建立新型性别和谐观念,形成平等、互补、合作的性别关系。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30年来,女性在经济发展、政治改革、社会建设方面都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构建"和谐社会"是目前我党我国在新形势下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女性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主体,性别和谐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客观内容,性别公平则是性别和谐的基本要求.基于两性特点的性别公正比简单的性别平等要求更高,性别公正政策比性别平等政策对性别关系的调整也更积极.因此,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推进性别公正机制:在认识层面上树立性别意识;在决策层面上确立性别主流化;在评价层面上构建性别指标;在操作层面上制订实施细则.  相似文献   

12.
作为现代社会的知识精英女性,当代女研究生的社会性别意识状况势必对整个和谐社会中两性和谐关系的构建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调查发现,大多数女研究生基本否认了男女工作能力的差异,并肯定了自我地位的独立性;也冲破了传统性别社会分工模式,希望拥有自己的事业;但部分女研究生仍然认同男性社会发展空间大于女性,并对婚姻存在一定的依赖思想。当代女研究生的社会性别意识这类矛盾现象归因于她们在高等教育的影响下,在对传统社会性别意识进行反叛的同时,又不得不接受现实社会中两性事实上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13.
“承认问题”是现代社会的难题,由此而引发的“承认话语”成了当今学界的热门话题.波伏瓦从性别的维度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承认话语”,探讨了两性之间相互承认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性别之间相互承认的伦理原则等问题,从而打开了“承认话语”的另一个空间.深入研究波伏瓦的性别间之“承认话语”不仅有利于和谐的性别关系的建构,也有助于进一步丰富与拓展当代“承认理论”.  相似文献   

14.
当今女中学生的性别压力与性别理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当今的整体社会文化环境中,性别观念呈现出两极共存、互相对立的状态。法律和政策所倡导的性别平等与市场经济所催生的性别偏见,构成了青少年女性生存环境中的性别压力,影响着她们的性别理想。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考察了北京市部分中学女生所面对的性别压力,分析了存在于她们的性别理想之中、展现在她们对“完美女性”的展望之中的各种矛盾。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的性别文化主流是进步的,但同时又体现出多样性、层次性和不平衡性等特点.性别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之一,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先进性别文化建设.加强先进怀别文化建设.需要把发展放在首要地位,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同时,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着力提高法律与政策法规的可操作性.真正建立起相应的反歧视、反不平等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前,从高校学生性别总构成与专业构成两方面看,女生的比例在逐步增加.这和女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有关,也和教育资派分配、当前学生就业形势等有关.  相似文献   

17.
从对女性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的全面分析可以发现,我们只有使女性的自我不断地趋向同一、完整、和谐,并以平等的对话、交流方式来解决男女两性间关于权利、权力与利益的问题,通过说服与协商来达到和谐统一,才能实现女性的自我和谐与性别和谐.男女两性社会关系的和谐发展不仅是女性自身发展的需要,从长远看,也是整个人类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男女性别平等和教育公平是两性和谐发展的基础。女童教育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它反映了男女教育的平等问题和男女性别的公正问题。在女童教育问题上,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女童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男女教育公平与性别平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和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性别暴力包括系统性、直接性的“性别宏暴力”和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微妙的“性别微暴力”,传统研究主要关注性别宏暴力,却忽视了长期隐藏在其后的性别微暴力。性别微暴力根植于父权制和暴力文化,对妇女等弱势群体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可能导致妇女发展受阻、自信心降低和健康受损等后果。应对性别微暴力,首先,需要准确捕捉和识别性别微暴力;其次,需要建立关于消除该暴力行为的社会共识;再次,需要团结一切力量共同抵御和消除性别微暴力;最后,实现性别平等是消除性别微暴力的根本途径,而消除包括性别微暴力在内的性别暴力是实现性别平等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的构建应把性别和谐的重建纳入其中,保障女性平等的机会和权利,发挥女性在国家经济、政治以及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促进性别平等、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