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论西部大开发的法治保障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夏勇 《法学研究》2001,(2):19-32
作为现代意义的区域开发,西部大开发为当代中国法律发展及其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也注入了新的活力。无论是中国自古以来开发西部的历史经验教训,还是中国当前面临的诸多现实问题,都要求西部大开发必须树立法治观念,遵循法治原则,并借鉴国外区域开发的法治机制。为此,要建立法治化的开发机制;健全西部市场经济法律机制,实现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依法调整各方利益关系,形成统一领导、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依法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依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培育西部地区自我发展的良性机制。同时,要建立西部开发的基本法律规范,并逐步改革相关的立法体制、司法体制和法律服务机制。  相似文献   

2.
周梅莉 《中国司法》2005,(5):109-109
依法治理是依法治国方略的生动实践与操作过程。在依法治国的法治背景下,进行西部大开发,只有将之纳入法治轨道,只有坚持依法治理,才能将西部大开发真正落到实处。笔者认为加强西部开发中的依法治理的有效途径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健全法制,加强立法。应立即制定西部开发法并建立相应的法律体系,制订新的、有利于西部开发的法律规则改现行的一部分不适合开发的法律法规,废止部分不合时宜的政府规章,取消名目繁多的不合理收费项目和繁琐的审批手续,使其更适合于西部的要求。西部开发法的内容应包括西部开发的基本目标和原则,领导体制与开发机…  相似文献   

3.
论西部开发法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深入系统地论述了开展西部开发法治研究的必要性、重要意义、丰富内容、基本思路和方法 ,并就西部开发法治的价值功能以及构建西部开发法治保障体系的若干重要问题阐述了作者自己的研究心得。  相似文献   

4.
论西部可持续开发战略的法治保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认为 ,我国西部大开发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和建立强有力法治保障体系并举 ,为此 ,就应完善西部开发法律体系 ,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社会环境及投资环境 ,为西部开发五大战略重点的实施提供有效可行的法律手段 ,并应在西部推行经济特区制度 ,健全行政合同法律制度以及充分利用BOT方式来促进西部建设。  相似文献   

5.
西部开发中的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立法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部开发中首要问题是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 ,它直接关系到西部开发的成功与否。西部开发中必须树立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第一、开发利用第二原则。为保证此原则的实现 ,修改和制订相关法律、法规 ,保护西部开发中的自然资源与环境 ,是十分必要的 ,如修改《环境保护法》、制订《西部环境基本政策法》 ,研究《长江法》等。  相似文献   

6.
西部大开发与法治建设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西部大开发离不开法治准备和法治辅佐,并以法治发展为目标。对于法治的忽视,必将导致严重错误,甚至 将会付出意想不到的沉重代价。本文对西部大开发与法治建设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应开展区域法治研究--以西部开发法治研究为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正邦 《法学》2005,(12):83-90
区域法治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中的一个崭新的法治形态,开展区域法治研究是区域科学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并有“区域经济”、“区域政治”、“区域行政”等方面研究的前导和佐证。深化西部区域法治建设必然要求开展西部开发法治的建设和研究,从而可以使依法治国方略、西部开发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及科学发展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本文特对此重要问题作一全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营造西部大开发良好的法治环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部地区地处内陆,民族关系盘根错节,人文理络复杂,法治观念较为淡薄,这是在西部大开发中必须正视的问题。西部大开发战略能否有效的实施,关键在于是否有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作保障。本文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对西部地区当前的法治环境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解剖,最终提出营造西部大开发良好法治环境的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9.
发展权全球性法治的价值是多重价值的统一;其内涵不仅来源于发展权的内在本质,还来源于"法治"这个载体和"全球性"这个外部条件,主要包括和谐发展、理性秩序、人类正义与主体自由四方面。  相似文献   

10.
孙赓 《中国律师》2000,(6):57-58
一、与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关的三个重要因素决定了西部大开发与法治密不可分。不难发现,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作出与三个重要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三个重要因素对中国今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也对西部大开发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决定了西部大开发与法治密不可分。其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其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笔者认为上述三个主要因素或者三个重要的历史背景必然决定了西部大开发与法治紧密关联。法治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必然和现实需要。从宏观的意义上考察,这是与…  相似文献   

11.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加快兰州发展已是大势所趋。为适应西部大开发的需要,下大力气改善投资环境是当务之急,而法治环境的改善尤为重要。因此,加大依法治市工作力度,着力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这方面要做的工作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少。当前,务必牢固树立3个观念,突出做好5项工作。 一、牢固树立3个观念 一是法治观念。西部大开发,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必将牵动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迫切需要法治作保障。法治的基本要求就是依法办事,坚持和实行依法治市,就是实现各项工作的法制化、…  相似文献   

12.
西部大开发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运作的,是在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过程中推进的,是在我国即将加入WTO的态势下展开的,是在我国法律体系基本形成的条件下实施的。因此,把西部大开发纳入法治化轨道既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及“依法治国”方略的具体实践,又是顺应国际潮流的必然选择。作为政府决策者,在着力为西部大开发建造投资“硬”环境时,要高度重视西部大开发的投资“软”环境建设,尤其是要为西部大开发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使西部大开发一开始就在规范化上运行,在高起点上发展。 加快立法是西部大开发顺利进行的前提 为保…  相似文献   

13.
西部大开发不只是经济的开发,而是社会的全面互动和协调发展。西部开发之法治选择在于,法治是决定和保证经济长期稳定协调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性构建;实现西部跨越式发展必须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以法治为先导,依法开发,使西部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都受到法律的规范性调控与规范。西部大开发,重点之一是开发西部农村,然西部农村的法治建设因农村立法迟缓,农村经济滞后,宗族势力、非法宗教的复兴,基层官员腐败以及根深蒂固的人治传统而呈现出艰巨性。  相似文献   

14.
区域协调发展立法的观念转换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区域协调发展是关系中国现代化前途的两大问题之一,是科学发展观在我国区域发展中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在法治社会,区域协调发展能否实现关键取决于有无完善的法律制度。因此,借鉴发达国家在区域发展中成功的立法经验,注意提炼此类法律制度的特性,并结合我国的国情构建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法律体系———一个由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法、落后地区(西部)开发法及特别政策措施法等不同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体系,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BOT投资方式在我国西部开发中有着重要的价值 ,它不仅可以解决西部建设资金短缺的困难 ,为西部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先进的管理经验 ,而且有利于提高西部经济发展的效益和水平 ,因此 ,我国有必要制定《BOT法》。  相似文献   

16.
党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为广大西部地区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可谓千载难逢。百业待兴,但要保证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序进行,必须要法律先行。业内人士已在呼吁为西部大开发经济发展立法,使之纳入法治化轨道,这是合乎发展要求的,因为西部开发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法律,离不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总体要求。就目前来讲,各级政府适应形势要求,提高依法决策,  相似文献   

17.
发展权与中国发展法治化的三维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人为本与法律的融合导致了法律观的革命性变革,形成为人本法律观。而人本法律观在发展领域的运用所诞生的人本发展法律观则为发展权及其法治化奠定了理论基础。发展权法治的主体维度是人的全面协调自由发展和矫治发展导致的人的身份化、碎片化、边缘化、单极化和片面中心化。发展权法治的客体维度表现在主体对客体的全面充分而自由的占有、改造与驾驭的能力得以强化与增进的范围与幅度,意味着经济、社会、文化与政治发展权的高度整合。  相似文献   

18.
法治才能确保西部大开发五大战略重点的落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谦 《现代法学》2000,22(5):3-6
文章从西部大开发五大重点的确立 ,法治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教育和科技、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意义和作用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作为我国纪检监察制度中的一项具体机制,“主动投案”问题覆盖纪律处分、政务处分和刑罚处罚三大责任体系。在“主动投案潮”日趋明显的时代背景下,职务犯罪案件中主动投案认定与适用的法治化和规范化成为纪检监察制度和刑事司法制度中值得重视和亟待研究的论题,其逻辑性地包括理念、制度与适用三个层面。基于党员和公民两种身份,主动投案减免责任的理论基础分别是“忠诚与宽恕”的政治伦理和“悔悟与激励”的法治理念。在此理念指导下,主动投案的制度完善与司法适用方可实现政治性原则和法治化原则。主动投案的制度完善方向,大体包括规范性文件的体系化和成立范围的限缩化两个方面。主动投案涉自首的司法适用应确立贯通纪法/法法原则、贯彻刑事法治原则和注重政治效果原则,重点解决主动投案转化为自动投案、主动投案后是否如实供述罪行、主动投案涉自首的从宽处罚幅度三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法治与小康社会的基本论述为依据,通过解读十八大报告对小康社会提出的法治建设新要求,即"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创造性地提出了"法治小康"的概念。作者在文章中指出,"法治小康"是对"法治"建设状况与"小康社会"社会发展目标两个方面的期待与要求。作者通过对"法治"价值的基本内涵、"法治化"的最低制度与行为要求,指出了"小康社会"对"法治化"所提出的法治水平最低要求,包括法治"供给"与法治"需求"之间关系的基本适度和平衡;不同法律之间的相互协调,特别是法律制度自身的"统一性";通过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来彻底否定人治,弘扬法治,真正地实现"宪法法律至上"的价值目标;通过"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来凝聚成"法治文化"形态的法治精神等等。本文还全面地考察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法治"价值内涵的逐渐形成、完善到成熟的发展过程,指出了"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是实现"小康社会法治化"的必由之路这一重要的法治发展战略目标与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