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海 《陕西检察》2002,(3):30-32
关于债权,尤其是基于合同关系产生的债权,传统的法律原则是合同相对性原则,即基于合同关系所产生的债权债务仅在合同当事人之间存在,合同之外的第三人无权从中取得权利。但是,近现代合同法的发展则使这一原则的绝对性被不断突破,诸如合同债权的转让与债务的承担、债权人的代位权与撤销权、第三人受益合同、第三人侵害权等实体法律制度的确立,使得债权本身作为一种权利财产、一种  相似文献   

2.
侵害合同债权民事责任略论余文凯随着债之相对性理论的修正,立法和判例对“第三人侵害债权理论”的确认,对债权的保护越来越充分,侵害合同债权,是侵害债权的最主要形式,指第三人知道他人合同关系的存在,故意非法干涉他人履行合同,损害合同债权人利益的侵权行为。对...  相似文献   

3.
论侵害债权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学》1997,(6)
论侵害债权制度●梁侵害债权制度,是近代债权制度与侵权制度发展的产物,它跳出狭隘的合同相对性原则的传统认识,赋予债权以权利的不可侵性,藉此给予债权人以最周全而充分的保护,为市场要素在法律的引导下有序地配置提供了必要条件。本文主要从具有普遍性的侵害合同...  相似文献   

4.
孔东菊 《法学杂志》2005,26(2):98-100
债权是一种重要的民事权利,确立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表面上看是破坏了合同的相对性特征,实则不然,该制度与合同主体的相对性、合同效力的相对性以及违约责任的相对性并无矛盾,二者可以并行不悖。  相似文献   

5.
合同相对性原则在合同法规则体系中具有基石性的地位,在实体法和司法审判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功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5条第二款的规定背离了合同相对性原则,造成了理论上的缺陷和实践中的困境。应当对该条司法解释的原意作出诠释,使其符合合同相对性原则,尊重合同当事人的约定,赋予当事人诉权及选择权,赋予法官自由裁量权,并在司法实践中正确处理合同相对性原则与司法裁量权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胡超 《法制与社会》2011,(12):259-261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合同相对性原则所赖以生存的土壤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第三人利益合同对合同相对性原则的冲击及合同相对性原则对私法公平正义的背离必须得到重新认识与应用.本文指出建立和完善我国合同法意义上的第三人利益合同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合同相对性原则是合同赖以成立的基础的前提,是合同法的理论基础。但是司法实践表明,第三人参与到合同关系中来的案例越来越多,形成对合同相对性原则的一种突破。因此,本文中笔者通过相对性原则的理论基础和例外规定的探讨,来挖掘其突破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裁判摘要】 债权属于相对权,相对性是债权的基础,故债权在法律性质上属于对人权。债是特定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特定的。债权人只能向特定的债务人请求给付,债务人也只对特定的债权人负有给付义务。即使因合同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的行为致使债权不能实现,债权人不能依据债权的效力向第三人请求排除妨害,也不能在没有法律依据的情况下突破合同相对性原则要求第三人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相似文献   

9.
周霖 《法制与社会》2014,(7):12+14-12,14
合同的相对性原则来源于债的相对性。其内涵包括:主体具有特定性、内容具有相对性、合同的权利和义务相对应而存在、责任具有相对性。合同相对性的突破的表现形式有"合同的保全、债权物权化、涉他合同中的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等。合同的相对性原则的突破体现了法律的公平正义理念。它"有利于解决社会纠纷和提高司法机关的效率;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有利于正确把握合同相对性原则及其突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债的相对性原则是古典契约法的基石,整个私法体系都是在此基础上构建的。传统理论基于相对性原则而否认第三人侵害债权之可能。后世虽然背弃此观点,但一般将债权不可侵性作为相对性原则的例外。债权具有不可侵性是债权的固有属性,不是相对性原则的突破,也不是债的效力扩张的结果。我国未来《民法典》应确立债权不可侵性之独立原则地位。同时,债权的不公开性要求严格侵害债权责任的主观构成,以实现自由与权利保护的利益衡量。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活动和民事关系日趋复杂,合同法的救 济在很多情况下已经难以保护债权人的利益。为此,现 代民法理论开始突破侵权行为法和合同法的界限,债 权的相对性不再被严格坚持,侵权行为法开始向合同 法渗透。一般认为,债权侵权之保护源于1853年英国 Lumely V.Gye判例中①,该案法官突破了合同相对性 原则,认定了侵权行为的成立。美国《侵权法重述(第二 版)》第776条明文规定:无论是明示或默示的商事关 系,一般都可落实到合同上,缔结合同并从合同的履行  相似文献   

12.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现代市场经济阶段,以合同为纽带的市场关系具备了前所未有的广泛性和复杂性,现代商业交易的连续性、相关性已成为合同法的经济基础。恪守严格的合同相对性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社会利益,实现司法公正的需要,因此,各国合同法开始承认合同相对性原则的例外,允许合同之外的第三人作为受益人向缔约人主张权利,追究违约责任。  相似文献   

13.
侵害债权制度及其在审判实践中的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侵害债权制度是本世纪以来大陆法中发展起来的一项制度,它是合同法和侵权行为法为保障债权人的利益而相互渗透和融合的产物,《合同法》起草之初,曾规定了侵害债权制度,但最后通过的《合同法》取消了这一制度。严格意义上讲,侵害债权应当被称作第三人侵害债权,何为侵害债权,在各国立法上的规定并不相同。英美法中没有债的概念,因此法律上也不存在侵害债权的提法,英美法将第三人侵害债权的行为称为妨害合同权利或合同关系。大陆法系国家的法  相似文献   

14.
合同相对性原则来源于债的相对性,在合同法领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曾被认为是合同制度和规则的奠基石。但随着近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交易程度的日益频繁,合同相对性原则被多处突破并且遇到诸多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附保护第三人作用之合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附保护第三人作用之合同突破合同相对性原理,使与合同当事人有特殊关系的第三人能够基于合同获得损害赔偿。本文对附保护第三人作用之合同的起源、适用条件等问题作了探讨,并对我国是否借鉴此制度发表了意见。  相似文献   

16.
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呼唤着立法的完善。本文根据房屋买卖的共性,重点探讨了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和房屋产权转移的要件及其二者的关系,从一个侧面阐述了我国的不动产登,记制度。同时根据“一房二卖“案件的个性,系统阐述了对“一房二卖”中债权和物权的法律保护、包括保护登记原则、保护在先原则和侵害愤权制度  相似文献   

17.
丁晓春 《政法学刊》2006,23(5):66-70
合同的相对性是古典契约法上的重要原则。随着社会的发展,合同相对性原则在近代受到了来自各个方面的冲击,其中首推第三人利益合同。我国合同法第六十四条也有关于第三人利益合同的规定,但是它仍然坚持合同相对性,不是真正的第三人利益合同。由于第三人利益合同在实践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对其进行深入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合同法》第六十四条未规定第三人请求权,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利他合同,应对该条规定进行改造和完善。可以通过对《合同法》第六十四条解释来保护第三人利益,在修订《合同法》时可以修正合同相对性原则,明确赋予第三人请求权,并对保险法、海商法等法律中相关规定也进行修正,从而真正确立起我国的利他合同制度。  相似文献   

19.
尹力  王永红 《时代法学》2008,6(1):71-76
合同相对性原则是合同法的一块基石。但是在合同相对性的本质中,就已经孕育了革命的种子——第三人。20世纪以来,经济的复杂化和交易的日趋频繁。使得这粒种子茁壮成长,并突破了它的内核,因此,应当承认革命者的地位,重新界定合同相对性的内核,建立第三人制度,平衡第三人与合同当事人利益。  相似文献   

20.
债权的相对性已被各国所承认,而对于债权的不可侵害性,承认范围还有限,我国立法对此还没有明确的态度。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建立就意味着债权不可侵害性的确认,其超越了传统民法债权的相对性原则,对于债权人利益的保护可以说是另辟蹊径,增强了对债权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作为相对权的债权成为侵权行为的客体,不会改变其属于侵权责任的性质。因此,我国未来民法典,将其归于侵权行为法不是无稽之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