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浩帆 《半月谈》2005,(6):9-11
最近,两岸关系中出现了一些有利于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的新的积极因素,台海紧张局势出现了某些缓和的迹象,但反对“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的斗争仍然是严峻的、复杂的。笔者认为,目前岛内局势及两岸关系形势出现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新变化,主要有三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2.
1998年秋天,天津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姚同发所长来我所访问,他谈到岛内“台独”势力活动猖獗,其一是企图割裂两岸文化渊源,为此,他表示要赴岛内作一次“文化寻根”之旅,来批驳“台独”宣扬的种种谬论。承蒙台湾《联合报系文化基金会》襄助,他的研究计划得  相似文献   

3.
单声 《统一论坛》2005,(3):25-26
2005年3月14日,《反分裂国家法》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以高票通过。这部法律是中国人民为遏制“台独”分裂势力,维护台海地区和平,发展两岸关系的重大举措,为两岸关系朝着良性方向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体现了包括2300万台湾同胞和广大海外侨胞在内的全球中华儿女的共同意志。可是我们却看到,近期以来岛内的“台独”势力恶意歪曲、污蔑《反裂国家法》,企图以此混淆国际视听。笔者坚信,历史必将证明这是一部顺民意、保和平、促发展、造福于两岸同胞的法律,“台独”分子的谣言将不攻自破。《反分裂国家法》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4.
梁国扬 《台声》2005,(4):34-35
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体现了党和政府以最大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前景的一贯立场,体现了全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容忍“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的共同意志,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广大台湾同胞的关心和爱护。这部法律的通过让所有生活在祖国大陆的台湾同胞深受鼓舞。我们坚决支持《反分裂国家法》反对“台独”、反对分裂的立场。中国是所有中国人的中国,是包括两岸同胞的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家园。维护家园的完整,既是两岸同胞的共同责任,也是共同的根本利益之所在。岛内分裂势力少数人为了一己之私,…  相似文献   

5.
《两岸关系》2007,(3):1-1
近两年来,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台海局势中有利于遏制“台独”的积极因素持续增多,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方向发展的势头持续增强。但是,两岸关系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台独”势力总是在千方百计地利用一  相似文献   

6.
李贺 《统一论坛》2009,(1):25-27
2008年,是两岸关系出现重大转折、“台独”势力遭受重挫的一年。国民党重新在岛内执政,“法理台独”被有效遏制,两岸关系走出“高危期”。两岸和平发展不断取得重大进展,岛内外“遏独促和”的因素持续增强。但由于多年来“台独”势力强化动员造势,岛内民众的身份认同仍趋复杂。  相似文献   

7.
《时事资料手册》2005,(1):52-52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武大伟2004年12月22日奉命召见日本驻华大使.就日政府为李登辉赴日发放签证提出强烈抗议指出:李登辉在台湾岛内是急进“台独”势力的总代表,在国际上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麻烦制造者。日本政府允许李登辉赴日活动,是对“台独”势力的纵容和支持,向“台独”势力发出了错误信号,给中日关系带来了严重干扰。日方必须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  相似文献   

8.
重温两岸关系发展史,中国领导人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坚持一贯的国家统一方针,积极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台独”分裂势力却逆势蠢动,不断阻挠两岸关系的发展。两岸同胞是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最主要的力量,紧紧把握两岸和平发展这一主题,努力促进两岸关系健康发展,坚决反对“台独”  相似文献   

9.
李敬臣 《半月谈》2005,(1):11-11
陈水扁当局极力鼓吹“台独”,成为破坏亚太地区稳定的“乱源”.在遭到包括岛内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谴责的同时,在国际上也处境不妙.处处碰壁。事实充分证明:“台独”不得人心,“台独”必然失败。  相似文献   

10.
陈菊其人     
子贝 《统一论坛》2010,(1):60-62
现任台湾高雄市市长的陈菊是民进党“创党元老”、“新潮流系”重要人物,历任台北市和高雄市社会局局长、“劳委会主委”,在岛内具有较高政治影响力。陈菊主张“台独”,近期更极力推动“台、藏、疆三独合流”,企图争取“台独”势力及泛绿选民支持,为今年“大高雄”市长选举增加筹码。  相似文献   

11.
钟文 《时事报告》2004,(4):22-26
过去的一年是,台湾政局发生复杂变化,两岸关系经历严峻考验的一年。一年来,“泛蓝”,“泛绿”两大政治势力围绕2004年的所谓“总统”选举展开角逐,竞选异常激烈。陈水扁当局纠合各种“台独”分裂势力加快谋独步伐,特别是企图利用公投手段进行分裂活动。“台独”分裂势力的猖獗活动,使两岸间的紧张局势进一步加剧,但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两岸人员往来与各项交流继续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12.
许珩 《两岸关系》2006,(8):15-17
“台独势力”兴起之初就把“公投自决”作为重要的“台独”手段,1991年民进党通过“台独党纲”,更是明列“建国、制宪”的目标,并且主张“交由台湾全体住民以公民投票方式选择决定”。2003年11月,台湾立法机构制定了“公民投票法”;2005年6月,台湾当局完成了“公投入宪”的法律  相似文献   

13.
李贺 《两岸关系》2009,(10):20-21
高雄市长陈菊是民进党“创党元老”、“新潮流系”重要人物,在岛内具有较高政治影响力。陈菊一向主张“台独”,近期更极力推动“台、藏、疆三独合流”,企图争取“台独”势力及泛绿选民支持,为明年大高雄市长选举增加筹码。  相似文献   

14.
台海要论     
《两岸关系》2006,(10):1-1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当前,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台海局势中有利于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的积极因素增多,两岸关系朝着和平发展的势头增强。但是,导致两岸关系紧张的根源尚未消除,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仍然是两岸同胞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我们将继续坚持贯彻对台工作的大政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推动两岸关系向和平稳定方向发展,早日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摘自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全国政协…  相似文献   

15.
自“3·20”台湾“大选”以来,岛内政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对两岸关系已经并正在产生深远影响,祖国大陆为此发表“5·17”声明作出了相应的反应。经过陈水扁四年来的执政特别是经历这场“大选”,两岸互信已经荡然无存。目前,岛内“台独”势力在美国的支持下仍在继续发展并日趋嚣张,而祖国大陆遏制“台独”的决  相似文献   

16.
世界上的第一个台独组织是台湾人廖文毅于1950年在日本东京成立的“台湾民主独立党。在日、美一些反华势力的扶植下 ,台独运动在日本和美国得到了很大发展。20世纪90年代 ,李登辉执掌台湾政权后 ,纵容、姑息甚至幕后推动台独活动 ,致使台独势力逐渐坐大。2000年台湾“大选” ,主张台独的民进党侯选人陈水扁当选 ,台独势力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现在 ,台独势力已成为阻碍中国实现完全统一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2月14日,台《联合报》报道,台湾教育主管部门继推动“中正纪念堂”更名后,又准备在文字上推行“去中国化”政策。这是台当局推行“文化台独”的又一行径,引发岛内学者及媒体普遍质疑。  相似文献   

18.
杨毅周 《台声》2004,(8):30-31
“台独”的发展,使两岸关系的形势非常严峻,它从两个方面对两岸关系造成破坏。一方面“台独”势力通过制宪,可能会出现破坏一个中国原则,实现法理“台独”的重大“台独”事变。另一方面,“台独”通过国家认同的塑造,在台湾岛内形成“台独”意识,从而以所谓民意对抗统一,实现“台独”。对此,我们要有足够的警惕。不管是从近期还是从长远看,“台独”都是破坏两岸关系和平稳定的最主要因素,是阻碍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08,(4):43-43
陈水扁当局不顾海内外强烈反对而处心积虑推动的所谓“入联公投”,3月22日被大多数台湾民众否决,“台独”分裂势力以“公投”之名行“台独”之实的阴险图谋遭致失败。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07,(1):65-65
在国台办1月举行的新年首场记者会上,新闻发言人杨毅指出,2007年是反对“台独”,维护台海和平的关键时期,台湾当局通过所谓修改一个中国内涵的“宪法”,谋求“台湾法理独立”的活动将进入实质阶段,两岸关系将面临严峻挑战,众所周知,在大陆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大形势下,2008年因为大陆要举办奥运会、台湾要搞“总统”选举,已被“台独”势力视为实现其将台湾分裂出去的“最好机会”,而2007年是此前的最后一年,因此成了“台独”势力眼中的关键年,近日,台湾媒体已普遍嗅出“山雨欲来”的情势,岛内“去中国化”、“正名”之逆风大有蔓延迹象,台湾当局在“台独”理念思维的左右下,不断“去中国化”,不断地去构建具有排他性的“台湾认同”,他们用行政资源强力推动,不断侵蚀与强化台湾民众的中国认同与中国情感,贻害深远。《中国时报》与《联合报》都预言,陈水扁在其任期的最后一年多时间中,很有可能孤注一掷,走上“台独冒进”路线,把两岸推向严重冲突对立的边缘,果真如此,海峡今年将极不平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