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胜 《学理论》2009,(11):91-92
一、批评性报道与舆论监督的区别 目前,在我国各类新闻媒体上批评性报道日渐增多,质量不断提高。但随着舆论监督工作的开展,批评性报道成为我国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一大亮点。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黑龙江台的《行风聚焦》、《生活报》等新闻媒体通过各类批评性报道,揭露不利于社会发展的种种现象,有力地监督了社会和个体公民的行为,有的批评性报道甚至直接促成问题的解决。许多问题一经新闻媒体曝光,迅速得到良好而有效的解决。由此,不少群众认为新闻媒体比“法院、检察院还管用”。于是。要求解决问题的、申诉冤情的都涌到了新闻单位。在他们看来,批评性报道就是舆论监督,舆论监督等同于批评性报道。事实果真如此吗?  相似文献   

2.
新闻媒体参与矿难事故的报道,经历了避而不谈、遮遮掩掩到密切关注、积极报道的历程。新闻媒体在矿难信息的传递中具有重要地位,发挥着"喉舌"功能和舆论监督作用、舆论引导作用、舆论激发作用、舆论促进作用,为及时准确地传递矿难信息,促进矿难事故善后处置工作,获得社会援助担负着应尽的社会责任。积极发挥新闻媒体在矿难事故报道中的作用,应尽快制定相关的新闻法规和政策,为媒体参与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加强新闻行业自身的管理和规范。  相似文献   

3.
新闻媒体在政府危机管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进程的推进 ,国际、国内利益关系和矛盾冲突日益复杂 ,世界已步入危机频繁的时代。如何成功地应对各种危机 ,已经成为各国政府面临的重大挑战。在社会面对危机时 ,新闻媒体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 ,在政府危机管理中发挥的作用愈加突现出来。本文详细论述了作为社会“第四权力”的新闻媒体 ,在政府危机管理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应该发挥的作用 ,并强调了政府与新闻媒体在良性互动关系对于成为解决危机事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把“9·11”恐怖袭击事件和全球性的“SARS”危机作为典型案例 ,分析并对比了中美媒体在政府危机管理中作扮演的角色 ,提出我国政府和新闻媒体在应对危机时存在的问题 ,以及两者之间缺乏良好的互动关系的观点。文章最后部分针对“SARS”危机中 ,我国政府和新闻媒体没有能够及时向公众公开信息的问题 ,分别对政府和媒体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
冶进海  马慧茹 《学理论》2010,(11):119-120
面对不可避免的"新闻官司"的现实挑战,新闻媒体该如何做到坚持真理、出于公心、实施社会所赋予的媒体自身的舆论监督职能呢?本文从舆论监督中常见的新闻侵权现象出发,分析造成新闻侵权的几大构成要件,指出常见新闻侵权的主要过错在于新闻行为人的过失,由此阐明新闻行为人在舆论监督中需要注意的几方面要求。  相似文献   

5.
王盈赢 《学理论》2012,(35):148-149
近年来我国关于新闻侵权方面的案件每年都在呈现上升趋势,在诸多新闻方面的法律纠纷中,虽然也有部分对新闻媒体的不公正诉讼,但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导致报道夸张或失实。讨论新闻侵权的法律概念和特征出发,接着指出目前我国新闻侵权立法存在的缺陷,提出立法建议如下:一是明确界定新闻侵权的概念和表现形式,二是进一步提升新闻侵权立法层次,完善新闻立法体系,三是普及和提高新闻侵权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6.
简论“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媒体角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新闻媒体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应该担当怎样的角色,本文对此做出初步的探讨和阐释,认为新闻媒体应该是“准确信息的报道者”、“正确舆论的引导者”、“不当言行的监督者”和“公众利益的维护者”。  相似文献   

7.
张志海 《党政论坛》2009,(13):11-13
突发事件是指从量变转化为质变,并引发一系列危害的公共事件。我国习惯称“突发事件”(Emergence Events),而国际范围内一般都称“危机事件”(Crisis Events)。“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突发事件往往是新闻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处理好突发事件中的媒体关系对化解危机事件至关重要,要处理好媒体关系就必须充分认识到突发事件中媒体的作用,并树立正确的危机传播理念,把握突发事件中处理媒体关系的方法与机制。  相似文献   

8.
何计国 《团结》2007,(1):43-45
议政热点·资政群议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报道陷入了套路式的怪圈,先是媒体大曝某产品不安全,再是专家或政府监管部门出面澄清,某某产品不存在安全问题。阳澄湖大闸蟹事件如此,红心鸭蛋事件如此,多宝鱼事件也是如此,从而似乎形成了媒体、专家对立的局面,使得消费者不知所措。  相似文献   

9.
目前新闻界局面喜人,但也有令人担忧和不满的问题:新闻敲诈、有偿新闻、虚假报道、低俗之风、不良广告。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的部分新闻从业人员在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新的媒体环境的时候,丧失了理想,淡忘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缺乏职业道德。要克服当前新闻界出现的种种不良倾向,我们必须要从根本做起,重温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高举新闻为人民服务的旗帜,坚持“政治家办报”,做到“三贴近”,发挥新闻的“喉舌”作用。  相似文献   

10.
乔磊 《学理论》2012,(35):105-106
新闻媒体介入到司法监督领域,可以促进司法的公正与透明,形成新闻监督与司法之间的良性互动,但是新闻媒体不当的监督方式,却会影响司法的公正与权威,正确认识和处理媒体监督与司法公正的互动关系,合理调整新闻媒体报道司法活动的限度,不仅要加强法律与行业规范的制定,同时也应从法官中立性的加强、媒体自身制度的建设、政府完善相关制度等方式入手,多管齐下,才能最终实现媒体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作为西方资产阶级新闻价值核心理念与话语方式的新闻专业主义在西方主流媒体的国际新闻报道中表现的十分明显,但是在坚持中立、平衡的报道原则背后,由意识形态倾向所导致的价值偏见并未消除。《纽约时报》对中日钓鱼岛争端事件的报道中,采用了较为平衡和多元的视角,对事件进行了相对公正和客观的报道,但同时却潜藏着一定程度价值偏见。在全球传播时代,如何认识与理解西方主流媒体新闻专业主义与价值偏见的矛盾,对于化解国际舆论冲突、打破国际失衡以及构建正面涉华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美国新闻界动辄就批评发展中国家新闻不自由,大受政治的影响,并且总是将它们自己的新闻报道标榜得如何自由,如何客观,如何公正,似乎惟有它们的新闻报道才可信。然而,从刚刚结束的亚特兰大奥运会的报道中使世界各国人民充分领教了美国新闻媒体的“客观、公正”。  相似文献   

13.
各地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反映出当前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不仅存在监管法律体系不完善的问题,而且存在监管主体责任不清、监管对象范围不合理、监管运行机制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政府作为干预责任主体,解决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问题的关键在于“谁监管”、“监管什么”、“怎么监管”及“监管责任如何”等问题回答,从而促进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4.
新闻媒体犹如一把双刃剑,具有双效特性。"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反对媒体审判,不是不要对司法进行舆论监督,同样新闻舆论监督也不意味着能干预司法。我们需要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种平衡。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媒体审判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对规避媒体审判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警务活动日益成为媒体和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警务新闻活动呈现出空前活跃的态势.当前,各级公安机关在做好各项公安保卫工作的同时,还要经常应对新闻媒体,处理警务新闻事宜,警务新闻运作已经不可回避地成为公安机关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因而,如何规范有序地开展警务新闻运作意义重大.本文面对现实,从警务新闻运作的意义、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李婧怡 《学理论》2009,(10):42-43
突发事件报道是衡量一个新闻媒体综合实力、组织指挥水平和新闻队伍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报道的好坏和水平的高低关系到新闻媒体的影响力和形象,甚至关系到国家的形象和社会的稳定。在2008年发生的震惊中外的“5·12”汶川大地震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相比以前的一些灾难报道,大众传播媒介对此次突发性事件的报道是比较成功的,信息比较客观、公开,产生了较为广泛的积极的社会影响,引起了国际、国内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17.
周林 《瞭望》2007,(33)
食品安全问题在世界各地时有发生,但美国媒体为什么对中国的食品问题如此大肆渲染和炒作?近几个月来,美国媒体以大量篇幅报道了与中国食品有关的安全问题。美国《芝加哥论坛》报道说,至少有137批来自中国的食品在沙门氏菌检测中呈阳性,或因含有违禁成分而被鉴定为不卫生并被拒绝入关。《华盛顿邮报》称,除了农作物产品,一些最不适宜出口的商品也进入了美  相似文献   

18.
针对新闻媒体曝光案件没有下文的现象,安徽省政府最近作出决定,建立健全新闻曝光案件追查和监督查处结果发布制度. 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鼓励、支持新闻单位对行政机关违法、违纪进行监督、曝光。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凡新闻媒体曝光的案件属于本辖区范围的,各地都要依法组织追查,不得推诿和拒绝。对省级以上报刊、广播、电视新闻媒体曝光的行政违法案件,省政府有关部门将重点组织追查,做到有案必查,限期结案。而且,还要将追查结果反馈给有关新闻单位。 现实中不乏这样的情况,一些违法、违纪案件在中央和省里的多家新闻媒体…  相似文献   

19.
李艳 《学理论》2012,(15):85-86
随着经济的发展,食品问题越来越明显,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台阶,食品问题刻不容缓。从食品问题产生的经济与法律原因入手,揭示目前存在的问题,为食品安全监督提供一套有效的运行体系,即完善的制度,有力的执行,有效的监督。也将重点从食品安全立法的滞后,执行的不力及媒体的放大报道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等现象入手对食品问题进行深切思考,从而防范潜在的食品安全问题,预防恶劣事件的再次出现。  相似文献   

20.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民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温家宝总理在2012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增强食品安全监管能力,提高食品安全水平。”食品安全风险沟通是全面提升食品安全监管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加强食品安全部门与媒体、公众和社会各界的沟通交流,用科学的声音和科学的知识来引导消费者,减少误读、误解、误传,已成为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