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详细研究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军事战略的学术成果不多,且以否定居多。通过研究三次南岳军事会议和四次长沙作战的具体史实,可归纳出此时期国民政府军事战略的四个特点:持久战的总体构想;重视湖南战场,屏蔽大后方;不再一味死守重要城市;应战而不求战的策略。据此可以认为,国民政府基本把握了抗战相持阶段的特点,其军事战略基本上是正确的,即以持久战对抗日本的速决战,以空间换时间。尽管主客观方面的原因使得国民政府在相持阶段的军事战略显得有些保守,但是不加分析地责难其“消极、妥协、退让”,是有些苛求的。  相似文献   

2.
张辉 《行政与法》2012,(9):11-14
毛泽东结合中国革命与建设实际,在政府职能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观点,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府职能理论,并将之付诸于实践。毛泽东的政府职能理论是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同志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总结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我国革命的丰富经验,第一次提出了关于两类社会矛盾的学说,科学地阐明了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人民内部矛盾处于突出地位,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这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以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为指导,逐步形成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探索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劳结合的道路;毛泽东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意义、任务、制度、内容及组织形式等方面形成了系统的理论观点,并具有鲜明的特色,今天仍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精髓,把这一理论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5.
程波  高满良 《法制与社会》2010,(11):288-289
毛泽东同志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创立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第一次完整地划分了社会主义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新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文献,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积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于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仍然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 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创立是法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历经了一个发展演变过程。弄清它的来龙去脉,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马克思早期的法学思想的演变是马克思主义法学创立的思想准备长期以来,人们对于马克思早期的法学思想同马克思主义法学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对立论”,即否定两者之间的联系,人为地划出一条鸿沟,将两者完全分割开来;另一种是“等同论”,认为两者没有区别,断言马克思早期的法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组成部分,有的甚至引用马克思早期的个别法学观点来否定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某些基本原理。毫无疑问,以上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如果说  相似文献   

7.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法理学成为科学的根本条件。这个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是达到对于法的本质和规律科学认识的桥梁或渡船。没有这一桥梁或者渡船,就无法达到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真理的彼岸。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完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一个完整的统一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对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本质、发展规律的科学概括,反过来又成为人们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世界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所…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同志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宪法学说,结合我们党和国家长期进行政权建设的经验,在制宪理论方面提出了许多光辉的思想,并作了深刻的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宪法理论。认真学习和研究这些思想,对于提高我们的宪法理论水平,指导我们的制宪和行宪实践,都有重要的意义。(一)宪法是国家的总章程,是根本大法。毛泽东同志在谈到什么是宪法时指出:“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法制理论的新贡献王启富,蒋传光邓小平同志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在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问题,也作出了一系列的论述和阐释,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我们应结合中国传统和各个不同时期的具体实际情况来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历史进程中,毛泽东、邓小平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分别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既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又同时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与中国革命紧密结合的产物和结晶,其产生和形成就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之上的。主要表现在:坚持主观与客观有机结合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思想路线;坚持从现象到本质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认识路线;贯彻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实践原则。  相似文献   

12.
列宁是国际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他虽然在世仅有五十四个年头,但是,他对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都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列宁从事革命活动的一个很大特点,就是始终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历史发展中不断提出的新课题,勇于探索,勤于研究。善于总结历史经验和群众创造,在实践中不断地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今天,当世界正处于重大变动的历史时期,回顾列宁在理论活动中的探索精神,是有重要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关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有一个最为突出的观点,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论。它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中的一条红线,可以说,只有理解了生产力论,才能理解邓小平理论的实质。这里,仅从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判断是非的标准最根本的是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等四个方面,略述个人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中,有些同志否认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列宁阶段,更否认毛泽东哲学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对这种否认马、恩以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的观点,笔者不敢苟同。试就唯物辩证法理论发展的层次作一简要的考察,借以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法学的诞生是法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法学是由马克思、恩格斯两人共同创立的,其创立过程经历了以下三部曲:《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发源地,《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奠基之作,《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法学成熟的标志.追根溯源,研究和厘清马克思主义法学创立的过程,对于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中国化以及指导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于宁 《中国律师》2011,(9):17-17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理论的诞生。160多年来,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挫折和教训。无产阶级政党、工人阶级政党一百多年的发展史告诉我们,始终如一地保持共产主义信仰,坚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推动社会实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高举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旗帜,推动社会发展的成功,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注入了活力,证明了共产主义理论的科学性、真理性。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有关国家政权与法的基本原理在中国社会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它的第一个发展阶段体现为毛泽东思想中的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民主法制理论,第二个发展阶段体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民主政治和法治理论。共和国六十年的实践探索,围绕着科学、民主、人权、法治这些基本问题展开,最终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其核心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总结经验教训,我们要认真学习、正确理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借鉴人类法学和法制经验的有益成果。  相似文献   

18.
1938年,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论持久战》。它不仅对中国人民最终取得抗战胜利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而且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发展也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1999年12月,中国监察学会在深圳召开了效能监察理论暨工作经验座谈会,与会的纪检监察干部和有关的专家学者,结合近十年来效能监察工作实践,对效能监察工作的基本经验和重要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现将主要观点摘编如下。 一、关于企业效能监察与行政效能监察的区别与联系。 效能监察概念提出十多年来,各地区、各部门更多的是开展了企业效能监察,并积累了相当的经验。近两三年来,一些地区和部门积极探索在行政机关内部开展效能监察工作,推动了效能监察工作范围的扩大和延伸,促进了效能监察工作的深化和发展。企业效能监察与…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在民主革命时期,创立了完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积极探索中国式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经济思想。这些思想已一再为实践所印证,至今仍闪耀着真理的光辉,指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本文仅就他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贡献,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