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指出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它怎样被日本侵占窃据之后,着重揭示近来日本把中国领土钓鱼岛加以"国有化",是企图把其侵占窃据行为"合法化",变成法理占有,而它这么干,又是和国际金融危机后日本政治的急剧右倾化分不开的。日本政治右倾化,其历史根源是: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的军国主义传统,二战以后美军单独占领日本期间对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庇护;其近因则是:日本沉沦在"失去的20年"的经济低迷中难以自拔而失去信心;不能正确对待中国的快速崛起;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而其主要表现则是:否认发动侵略战争的罪责;参拜靖国神社;否定日本政府1993年、1995年认罪和道歉的"河野"和"村山"谈话;修改和平宪法和重新武装日本。这反映了右倾化的核心是要翻二战的案,要改变二战后确立的国际秩序,要开历史的倒车。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是我国近代历史上最伟大、最壮烈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中华民族一百年来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取碍彻底的伟大胜利的战争。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向北平(今北京)西南的芦沟桥发动进攻,8月13日又进攻上海,中国军队奋起抵抗,抗日战争全面爆发。7月8日,中国共产党为芦沟桥事变通电全国,号召全国军民团结起来,抵抗日本的侵略。7月15日,中共中央将《国共合作宣言》送交国民党。17日,蒋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是在国共两党合作基础上,全国各族人民共赴国难与野蛮的日本帝国主义进行的一场争取民族解放的战争,是中华民族为避免亡国灭种危险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殊死搏斗,也是国共两党争夺政治合法性的一场大博弈。抗日战争使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有了长足的发展,并由此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主导中国政治格局的基础。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因素,同时也赢得了政治合法性,而国民党却失去了政治合法性,并最终导致了国共两党政治地位的互换。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使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毛泽东说“:一个民族敌人深入国土这一事实,起着决定一切的作用。”①它决定着我国各阶级、各政党的政治取向和政治行为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胜利后,社会上就抗战胜利的原因曾出现过不少奇谈怪论,如苏联出兵论、美国原子弹论、国民党抗战主力论等。而历史却证明,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中国人民长期坚持抗战的结果,是全中国人民力量的团结和凝聚的结果,是全中国人民的胜利。在这场伟大的抗战中,中国共产党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全中国人民是抗战的主体。  相似文献   

6.
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开始、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这些值得中国人民以及世界上爱好和平的人民刻骨铭心的日子,总会引起我们深深地思考——为什么日本会选择侵略中国?为什么中国人民会惨遭日本军国主义的蹂躏?如何吸取惨痛的历史教训?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今天,我们必须对日本军国主义可能复活的危险保持足够的警惕。军国主义是日本当年发动侵略战争的思想根源,由于战后没有得到彻底清算,日本右翼势力一直在试图为军国主义翻案,近年来军国主义在日本死灰复燃的迹象更加明显。一、日本军国主义的历史形成与发展公元1世纪末…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民经过8年浴血奋战,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不少外国历史学家囿于轻视游击战争的成见,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日美之间的海战与岛屿争  相似文献   

8.
1945年日本投降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看到了和平曙光。抗战结束后的中国国内政治力量发生重大变化,中国面临两条道路、两种命运的战略选择。1945年政治协商会议彰显出国共双方的政治态度和战略趋向,是共产党代表的中国人民为了追求和平做的重大努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民之所以能够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主要是因为有了先进的政治力量———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党率先举起武装抗日斗争的旗帜;是党制定人民战争路线和持久战战略,为坚持抗战和争取胜利指明了方向;是党开辟敌后战场,有力配合正面战场作战;是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消灭敌人大量有生力量,逐渐转变敌强我弱的形势;是党倡导并始终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使中华民族空前团结起来,保证了全民族抗战的最后胜利。  相似文献   

10.
中国抗日战争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开始就同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整个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了.毛泽东早在1936年同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关于“中国共产党和和世界事务”的谈话中就指出:“日本帝国主义不仅是中国的敌人,同时也是要求和平的世界各国人民的敌人.特别是和太平洋有利害关系的各国,即美、英、法、苏等国人民的敌人.日本的大陆政策和海洋政策不仅指向中国,而且也指向这些国家”.同时,揭露和批判了英美法等西方国家把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主义割裂开来的孤立主义观点和利己主义政策,反复阐述了中国抗战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至日本“一号作战”前时期的中外关系和中国共产党的对外政策珍珠港事变后第二天,日军即入侵泰国,并进攻马来亚。英帝国主义在远东的重要海军基地新加坡于1942年2月15日陷落。3月,日军占领仰光。与此同时,日军又向印度尼西亚及菲律宾进攻。3月9日,日军侵入印尼。5月6日,进占菲律宾,麦克阿瑟逃往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政治上,在与国民党错误政治路线的不断斗争中坚持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正确的政治领导;军事上,提出了正确的军事理论与坚持持久战的一整套军事战略战术;经济上,在抗日根据地大力发展经济,保障军队供给,坚持长期抗战;文化上,形成了以延安、重庆为主要阵地的抗战文化。这些都充分证实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伟大作用,并且能够领导中国人民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相似文献   

13.
战后日本由战败国重新崛起并成为亚太地区的海权国家,其海权战略的演变也是日本不断崛起的历史发展过程。尤其是冷战结束后日本选择了"渐进式"海权扩张战略,目标是由战后"防卫性"的海权战略逐步转变为具有"扩张性"的海权战略,其海权战略的进攻特性愈来愈明显。本文通过新古典现实主义研究方法构建了海权战略转型的理论分析框架,并以新古典现实主义的层次分析法,论证了后冷战时期日本海权战略扩张的动因及其所来自的体系层次、国家层次以及社会层次;日本海权战略转型对东亚地区的国际政治格局产生重大影响,打破了原有的海上政治力量平衡格局,加剧了东亚国家间的海洋军备竞赛,使中国面临的海洋争端复杂化。在日本海权战略转型的背景下,注重培养海洋意识,拓展海洋外交与繁荣海洋经济,建设具有远洋作战能力的强大海军是中国对外战略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民主党派在中华民族抗日救亡运动中得到发展、壮大,并且作为一股独立的中间政治力量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它们为争取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我们不能忘记民主党派的贡献。我国的民族党派是在民族民主革命中,尤其是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诞生和发展起来的。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华民族面临着存亡继绝的历史关头。广大的爱国民族人士,毅然投身于抗日救亡的斗争中。已经组建起来的中间党派、社团,来势介入抗日政治。尚未组织起来的爱国民主人士,迫切地希望联合起…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的抗日战争牵制和削弱了日本的力量,阻止了日本北进计划,有力地支援和配合了苏联军民的对德作战;中国战场延缓了日本南进计划,对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对日作战起了重要的战略配合作用。  相似文献   

16.
十四年的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第一次一洗百年耻辱,也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人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抗日战争以其持续时间长、牵制日本兵力大,打破了日本原有的"北进"与"南进"计划,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使德、意、日法西斯全球战略破产.同时,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是毛泽东思想和人民力量向前发展的重要时期,是新民主义革命的重要阶段和特殊阶段.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更是人民战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关键时期,在这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历史任务经历了不断的发展与变化。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运用马列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成功地进行了伟大的制度创造和政治实践,结合新的情况赋予统一战线在不同时期以新的历史任务,从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多党合作理论。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国"的实践中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形成被广泛接受和赞誉的良好形象。中共的这个形象是具体的、真实的,是凭着正确的抗日主张和模范的抗日行动树立起来的。而中国共产党的崇高形象,影响非常深远。  相似文献   

19.
李寅铨 《工会论坛》2004,10(1):106-108
近年来 ,日本极右翼势力活动猖獗 ,日本国内政治出现右翼化倾向 ,这些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日本国内存在军国主义的残余势力。军国主义的产生既有以侵略扩张为特征的历史根源 ,又有政治、经济、思想上的社会根源 ,还与日本民族特性有关。认识日本军国主义产生的根源 ,有助于人们警惕和防止日本军国主义抬头 ,维护世界的和平。  相似文献   

20.
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实现其吞并全中国,变整个中国为它的殖民地的野心,又于一九三五年大举向华北地区进攻,从而使整个中华民族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引起中园内部政治上的变化,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间的矛盾、政治集团间的矛盾,以及其它帝国主义与中国之间的矛盾都降到次要和服从的地位。根据国内政治形势的这一重大变化,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发表宣言,提出在停止进攻革命根据地、保障人民的自由权利、武装人民三个条件下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