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弹头飞行过程中以某一角度碰撞物体后又以一定角度反跳称为跳弹(recochetbullet)。研究发现,弹头在反跳后其速度降低和能量丧失达10%。20%,但一般仍有足够的穿透力致人严重损伤甚至死亡。跳弹所致的人体损伤具有一般枪弹的特征,又有其跳弹的特点。国内目前这方面的法医学研究报道甚少,为此笔者结合文献复习,报道一例因跳弹死亡的案例,以期能引起同行的关注。案例某地干警在追捕一逃犯时,持六四式手枪分别朝天空和地面鸣枪示警,枪响后逃犯转身跑出几步扑倒在地死亡。现场勘查发现距鸣枪处13·sin的水泥路面上有椭圆形坑状水泥剥…  相似文献   

2.
正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及现场勘查某男,38岁,某公司司机。2013年2月4日被发现在自己家中死亡。现场单元房大门反锁,门窗均无损坏。单元房内主卧室房门虚掩,死者头西脚东仰卧于床上(床头紧靠北墙),双手蜷缩于胸前。枕头上见大量拖擦状血迹,被子及床单可见大面积血迹,床头两侧有点状血迹。尸体头部左侧有手枪1把,头顶处被子中以及距尸体头部186cm、距西墙30cm、距南墙10cm地面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跳弹创形成的条件,研究跳弹在体内弹道学特点及致伤能力,建立跳弹创的诊断依据。方法选用国产54式手枪及56式半自动步枪,配用51式手枪弹及56式步枪弹以水磨石板为反跳靶体,射击约克夏种猪4头,复制出跳弹创模型12例。观察射入口、创道及着弹点特征。结果 跳弹的形成受靶体性状、弹头形态和速度、入射角与反跳角等条件因素的影响;在相同条件下高初速尖型弹头的反跳角<低初速圆型弹头;创道无明显瞬时空腔效应;根据实验结果建立了6项诊断依据。结论 正确诊断跳弹创对射击方向和距离、重建弹道、分析枪击目的、评估损伤程度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利用颅骨枪弹创骨折类型推断射击方向和顺序的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利用颅骨枪弹创骨折类型推断射击方向和顺序的方法。使用国产五四式7.62mm口径手枪及五六式7.62mm口径半自动步枪,以3m的距离2次射击16具尸体的头颞部及枕部,造成颅脑贯通创,制成颅骨枪弹射入、出口各32例,并根据定位标记进行观察。结果显示:颅骨枪弹创骨折形态可分为带有斜面的孔状骨折,锁孔状骨折,放射状骨折和环状隆起骨折4种类型,其出现多见于低速枪射击,并与射击方向和顺序有直接关系。根据颅骨枪弹创骨折类型可推断射击方向和顺序。  相似文献   

5.
在法医日常工作中,判断枪弹损伤的射击出、入口非常重要,有时枪弹创变异会遇到一些疑难情况。现将一例特殊的枪弹损伤案例报告如下:1案例资料1997年某日,洛阳市某发廊按摩女仝某(20岁)被一男子用手枪打死在发廊内。现场找到一枚“五四”式手枪弹壳,死者身下的地板砖上有弹着点痕迹及弹头碎片。尸检:左胸部乳头内侧有一2.5cm×2.0cm类圆形创口,创口中央皮肤缺损,边缘有撕裂口,创周皮肤上可见黑色烟晕附着(图1见第60页彩图)。左背部肩胛下角处有一0.9cm×1cm类圆形创口,创口中央皮肤缺损,创缘周围有0.2…  相似文献   

6.
<正> 近年,54、64式手枪射击伤害人体及动物的案件时有发生。作者在近两年中就鉴定44例,均需要判定射击距离。我们用54、64式手枪由5cm 开始,间距5cm 连续射击到200cm。显现枪弹创周围遗留的铜、铁微粒的分布,制做标准样本,用以比对案件中的射击距离,效果很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枪弹创检验不少见,特别是自80年代中期以来,仅据武汉地区统计,平均占全部尸体检验总数的3%,其中1989~1992年间高达5%,而近2年间则以霰弹枪创为主的枪伤检验占6~7%.明显的、典型的枪弹创检验并不困难,已有大量报告.但对非典型的枪弹创却容易引起人们的质疑,有时甚至导致鉴定失误.笔者总结了近5年间对常用手枪枪弹创检验失误的典型案例,对造成失误的原因进行讨论,以期达到避免失误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法医在枪伤尸体检验中,枪弹所致液体动力杀伤作用造成的损伤比较常见,而对枪口动能较小的枪支引起的液体动力杀伤所造成的弹道外部骨折的案例则少见报道,笔者曾检验1例,现报告如下: 某年5月21日3时许,罪犯姜××持六四式手枪向在床上熟睡的王××头部射击一枪,王当即死亡。死后58h进行尸体检验。  相似文献   

9.
1案例资料简要案情某男,30岁。某日在家休息,上午10妻子回家发现死在卧室床上。现场勘验现场为家属楼一层二室一厅主卧室,床靠东面西。尸体头东脚西平仰卧床上,被子盖在胸部,右手自然平直于被外,左手横放于床上,双手掌浸满血迹,指缝有血迹流向手臂及小鱼际侧。上身着浅灰色棉毛  相似文献   

10.
<正>1 案例资料 2004年2月初,在某出租屋内发现2具尸体,现场勘验见门窗紧闭,在中心现场的桌面上发现一袋未熟河粉,内见多处菌落,最大为2cmx1cm,最小0.3cm×0.2cm。 女尸仰卧于床上,身体被棉被遮盖,头颈外露,面部、颈部及衣服棉被上有大量血迹。尸长155cm;尸僵部分缓解,大关  相似文献   

11.
李春生   《刑事技术》2011,(2):68-69
1案例资料某日12时许,某旅馆房间内发现一男一女两具尸体,要求法医勘验。现场位于某旅馆3楼某房间,房间门窗无撬压等暴力痕迹。卧室西南角为双人床,床上有一具女性尸体,尸体头西北脚东南,其上覆盖有白色棉被,与口鼻相接触的棉被内面留有血迹,与该血迹相对应的棉被外侧面可见血指纹。床北侧地面有一具男性尸体,呈头东脚西仰卧状,头上罩有白色塑料袋,并用一条白色女式裤子将塑料袋口缠绕封闭,  相似文献   

12.
1案例吴某,男,65岁,某日被家人发现死在自家院内,距尸体约10m处有带血的镰刀一把,院内地面及墙上有大量血迹,留有25.0cm长带有血迹的钢筋一根。家人疑为他杀。尸检:尸体左侧卧位,头面部附有大量血迹,左额部见一6.0cm×3.5cm组织缺损,创缘不整齐,颅骨外露,该损伤左侧2.0cm处见2.  相似文献   

13.
杨军 《法医学杂志》1993,9(3):130-130,133
近年来,枪击案件在我国逐年增多,大多数案件中枪弹创为贯通创。回旋状盲管枪弹创少见。笔者遇到一例从右背部射入,弹头存于左上臂的特殊枪弹创,报告如下:彭×,男,16岁,1986年4月12日下午5时许,因涉嫌盗窃被民警李×传唤而发生争执,在拉扯过程中,被李×的五·四式手枪意外击毙。  相似文献   

14.
1案例1.1案例11.1.1简要案情某年4月10日7:00许,在某国道南北走向一路段发现一具男性尸体。1.1.2现场勘查尸体位于某国道黄线东侧的车道上,呈仰卧位,头西脚东,头颅崩裂,双前臂伸直放置于身体的两侧,双腿屈曲。头部西侧有大面积的血泊,血泊走向为由南向北,血泊中可见大量脑组织及颅骨碎片,血泊未向死者肩背部及双上肢流注;尸体右腿裤边下方有一片状滴落血迹,该血迹东侧有一东西走向长1.2m滴落状血迹。  相似文献   

15.
<正>1案例1.1案例1某日,在一农户家中发现一独居老年男子死于床上,尸体项部有一较大且较深的裂创,现场没有发现刀具类工具,怀疑为他人所害。进一步进行勘验,发现在床前衣柜旁地上有玻璃碎片,部分碎片上沾有少量血迹,玻璃碎片经拼凑后显示为一方形的窗户玻璃。尸体检验:颈项部创口长达10 cm(图1),局部创深达8 cm,创缘齐,创壁不平,创底高低不平并类似于刺创特征,死者身体其余部位未见损伤,但酒味重。  相似文献   

16.
正1案例1.1简要案情杨某,女,85岁,某日13:00被发现倒在家中过道厅内,已死亡,现场有大量血迹,未发现作案工具。1.2尸体检验尸表检查:外套及内衣均有大片状血迹浸渍,头面部粘附有大量血迹。两侧颞部、枕部、顶部见广泛性不规则头皮挫裂创伴头皮下出血,以两侧颞部、枕部为重。左颞部见0.8cm×0.5cm头皮挫裂创,左颞枕部见  相似文献   

17.
案例某男,55岁,某年11月14日被发现死于单位宿舍5楼(顶层)住房内。现场:二室一厅套房,面积约见平方米,所有门窗紧闭,窗帘布拉拢,尸体在卧室内床上,最上层有一条棉被覆盖全身,掀开棉被,见有三个枕头盖于尸体头顶及前胸部位,有三件毛线外套盖在尸体胸腹部位,再下有一条毛毯和一条棉被裹着尸身,尸身下为床单和棉花垫被,床单与垫被上沾有大量干涸污渍。尸体头东脚西,东面墙上及物品上有大量喷溅状血迹分布。尸解:尸体仰卧,上身穿一件棉毛衫,下身穿一条短裤。尸重16.skg,尸长176cm,发长4cm至6cm不等,色黑。尸体软组织干…  相似文献   

18.
案例资料例1某户草房半夜起火,室内衣物大部烧毁,夫妻、儿子三人“烧死”。检验见夫妻在炕上睡觉的原始位置,部分烧焦、炭化、屈曲,头皮有多处直角形挫裂创,颅骨粉碎凹陷、脑内有血肿,尸体上下有残缺不全的被褥和焚烧残片,气管粘膜基本正常;儿子尸体在地上,头部裹以大衣,有多处直角形挫裂创、颅骨粉碎,枕头、炕沿及地面上有大量血迹。现场门塑料有新鲜切口,手可自由伸入,屋内顶门杜立在门的一侧,被褥残片有油痕,检出豆油。例2某产0时草房着火塌架,七旬夫妇“烧死”在地上。尸检除肢体大部烧焦、内脏脱出、头皮崩裂、四肢长…  相似文献   

19.
1案例 简要案情:某女,61岁,有精神病史,平时以捡废品为生,某日被发现死于某乡镇一公共厕所内,现场有大量血迹. 尸表检查:死者头面部有大量血迹,上唇左侧见一3.8 cm左高右低位创,创角呈一钝一锐(图1);左面颊部见一2.5 cm×2.0cm"(卜)"形创口(图2),创缘整齐,为两创口叠加形成,其中一创创角呈一钝一锐,创道斜向右上方与口腔贯通,口腔内创口长2.0 cm,另一创创道斜向右下方形成盲管创.  相似文献   

20.
<正> 伤及颈部自杀者多以刎、刺的方式,以砍击颈部致死者较为少见。本文作者检验1例,现报道如下。1案例资料 李某,男性。某日被人发现死于饭店房间内。现场勘验见尸体侧卧于近门口之处的地面,地面遍布血迹,呈大片滩状,部分呈点滴状;近门口墙壁见大片流柱状血迹;尸体右手地面有一菜刀,其上有大量血迹;尸体右半身血染,左肩、背部、左上臂有自上而下流向的血迹(照片1);左颈部见一11.5×5.2cm的创口,其创缘整齐,深达颈椎,创壁及创口周围皮肤无试痕;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