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卢氏县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光荣的革命传统,曾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过突出贡献。早在1932年,贺龙、关向应率领红三军战略转移途经卢氏,播下了革命的火种。1934年冬,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红二十五军被迫于当年11月在中央分局和鄂豫皖边省委的率领下,以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名义从鄂豫皖根据地出发,实行战略转移。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剿,左右亦有敌人重兵紧逼合围的危急关头,卢氏当地货郎陈廷贤自愿当向导,带领红二十五军主力沿着一条“七十二道水峪河、二十里路脚不干”的峡谷小道,沿洛河南岸西上,到达官坡、兰…  相似文献   

2.
1932年6月,蒋介石纠集三十万重兵,亲任总司令,坐镇武汉,对鄂豫皖苏区发动第四次“同剿”,准备先搞垮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然后再攻打中央革命根据地。这年10月,面对十倍于己的强敌,红四方面军撤出鄂豫皖苏区。向西转移.重新开辟川陕革命根据地。主力红军撤离屙,面对敌人的疯狂报复,留下来坚持战斗的鄂豫皖省委决定重新组建红二十五军,南吴焕先任军长,王平章任政治委员,徐海东任副军长兼七十四师师长,并在此后接连打了几个大胜仗,逐渐扭转了红军主力转移后的被动局面。可形势刚有好转,左倾冒险主义重新抬头,红军队伍中又开始新一轮的肃反扩大化,连徐海东本人也差点成为肃反行动的刀下冤鬼、  相似文献   

3.
漫步“红色圣地”"位于大别山腹地的河南省新县,在1:1000的中国地图上,只是个不起眼的小地方,就是这个小县,被人们称作“红色故地”。这里曾经是鄂豫皖苏区的首府,是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三支主力红军的诞生地。“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张灯又结彩,光辉灿烂现出新世界……唱一首国际歌庆祝苏维埃”这首脍炙人口的《八月桂花遍地开》影响了几代人,可是这首被传唱至今的革命歌曲是从大别山革命根据地——新县唱响的,恐怕就鲜为人知了。那是1929年正值大别山桂花盛开的季节,为庆祝鄂豫皖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成立…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为了纪念这一光辉节日,省委党史研究室包晓峰同志从2000年下半年起,走访了第二次国內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8块红色根据地。它们是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等领导的井冈山根据地;中央根据地;邓小平、张云逸、李明瑞领导的广西左右江根据地;贺龙、任弼时、关向应领导的湘鄂西根据地;方志敏、邵式平、黄道领导的闽浙赣根据地;徐向前、张国焘领导的鄂豫皖根据地;刘志丹、谢子长、徐海东、程子华领导的陕北根据地;杨善集、王文明、冯自驹领导的琼崖根据地。  相似文献   

5.
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在这一曲折而光辉的探索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在鄂豫皖边界的大别山率先擎起武装革命的大旗,踏上武装割据的征途,并陆续发动黄麻起义、商南起义、六霍起义等规模较大的武装起义,相继开辟了鄂豫边、豫东南、皖西根据地,后统一连结成以大别山为中心的鄂豫皖苏区根据地。鄂豫皖苏区根据地的斗争实践为中国革命书写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范本,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为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1932年8月,曾粉碎了国民党军队三次反围剿,以自己辉煌战绩支持了中央苏区的红四军.在蒋介石50万大军第四次围剿下,撤出坚持了5年之久的鄂豫皖根据地。这一行动使蒋介石得以集结重兵,全力对付中央苏区。传统说法是,根据地负有主要责任的中央鄂豫皖分局书记张国杰.犯了轻敌和逃跑主义的错误。然而.鄂豫皖根据地的失败远非一个结论所能概括,至少对那些浴血奋战的红四军将土而言是不公正的。据笔者研究,其失败与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等主客观原因有关。一、粮草极度匮乏鄂豫皖根据地处于三省交界的大别山地区,山地多,水田少…  相似文献   

7.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印刷传播活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莉敏 《湖湘论坛》2005,18(4):28-29,47
在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这块红色的土地上,不仅有过腥风血雨的战斗,而且也有过轰轰烈烈的革命传播活动,特别是印刷传播活动。本文试图对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印刷传播活动初步的探讨、分析,以便人们对这块革命根据地的革命活动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正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红一方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同年11月和次年4月,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十五军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分别离开原有根据地开始长征。1935年11月,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红二、红六军团也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  相似文献   

9.
早在西安事变发生前,张学良就和中共建立了联系,并举行了有名的洛川会谈和肤施(延安)会谈。最早沟通东北军和红军进行和谈的使者,就是高福源。(一) 高福源,早年就读于北京大学,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他有感于内忧外患,便投笔从戎,1923年考入东北讲武堂第五期,后又升入高等军事研究班。 1934年,时任六十七军参谋处上校处长的高福源随军由河北廊房调往河南信阳、潢川、商城等地,向红二十五军根据地鄂豫皖边区进剿。 1935年10月20日左右,高福源率4个营来到榆林桥,第二天就遭到红军的袭击。几次冲锋,打乱了他的指挥系统,高福源的臂膀受伤,一位红…  相似文献   

10.
张剑虹 《世纪行》2006,(8):47-48
映山红含苞待放,栀子花香溢枝头。清明时节,在红安县七里坪镇大斛山崎岖的山路上,众人伴随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默默地向大山走去。 这位老人就是著名的革命烈士、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边区革命根据地主要领导人和创建人之一戴克敏的女儿——戴曙光。  相似文献   

11.
百年·记忆     
《小康》2021,(13)
正【1930】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党的六大以后的两年间,党中央加强了对各地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工作的领导,使工作获得巨大发展。到1930年3月,全国红军已有13个军、6.2万多人。在毛泽东等领导的赣西南、闽西根据地以外,重要的革命根据地还有湘鄂西、鄂豫皖、  相似文献   

12.
下篇鄂豫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军政代表大会和抗日人民代表大会鄂豫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是在抗日战争初期,由李先念、陶铸、陈少敏等为代表的鄂豫边区党委和新四军第五师党委,在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领导和指挥下,带领边区军民通过不断地武装斗争,逐步发展状大起来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长征后,鄂豫皖、湘鄂西、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人民遭到了国民党反动当局的残酷屠杀与镇压,根据地内的人民政权被摧残殆尽。  相似文献   

13.
罗学蓬 《同舟共进》2010,(12):52-55
1932年12月下旬,红四方面军进入川北后连战连捷,队伍迅速壮大,根据地不断扩大巩固。正当红军羽翼丰满之际,张国焘在川北开展了一场较之鄂豫皖更大规模的肃反运动。  相似文献   

14.
李晓脉 《小康》2007,(1):82-83
男人穿成什么样最有绅士风度?燕尾服、礼帽、拐棍和怀表是最老牌的“绅士四大件”——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绅士必备的行头。老四件充分表明了服装对男人的影响力之大:直至今天,提到绅士,人们仍然常常联想到身着燕尾服,手拿拐棍的形象。老牌绅士的古板老套、一丝不苟的形象早就随着  相似文献   

15.
1934年11月,鄂豫皖省委率红25军战略转移,北上抗日。气急败坏的蒋介石,迅速调集国民党第11路和第25路军、东北军第57军和第67军及地方10个保安团共17万兵力,对留守鄂豫皖边区的部分红军进行清剿。  相似文献   

16.
《传承》2016,(11)
商城起义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鄂豫皖领导的三大武装起义之一,它的成功直接促成了豫东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为此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诞生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走进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树木参天、绿意可人.踩着青石板一路向前,一栋浙东明清风格的建筑出现在眼前,这里便是中共浙东区委旧址. 旧址内,展示着浙东抗日根据地有关党的建设、政权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等内容.一把锈迹斑斑的马刀、一张斑驳的烈士生前照片、一件褪色破旧的军装……拉着人们穿过历史云烟,回到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  相似文献   

18.
海丰县是中国农民运动的发源地、杰出农民运动领袖彭湃的故乡,还是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诞生地、中国十三块红色根据地之一,海丰被称为“红都”“红城”“小莫斯科”。在这块红土地上,海丰军民谱写了一曲曲军爱民、民拥军的双拥颂歌。  相似文献   

19.
1994年是黔东特区建立60周年.60年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贺龙、关向应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的红三军进入贵州黔东地区,成功地建立了贵州高原上第一块革命根据地——黔东特区.今天,我们重温这段历史,认识黔东特区的建立及其历史地位和影响是很有意义的.一、黔东特区创建前的革命斗争形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党中央召开了“八·七”紧急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周恩来、贺龙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此后,党中央派遣周逸群、贺龙到湘鄂西组织湘鄂边前敌委员会,领导和发动武装斗争.经过艰苦努力,创建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1931年3月,红二军团改编为红三军.根据地得到很大发展,红军人数超过一万人.当时,湘鄂西、中央、鄂豫皖三个根据地被称为全国三大苏区,形成三角之势,遥相呼应,构成对湘、鄂、豫等省敌人的威胁和包围,推动着中国革命的向前发展.正当革命斗争形势发展之际,被“左”倾机会主义路线支配了的党中央,盲目地在大城市搞总罢工和武装暴动,曾派邓中夏到湘鄂西改组红二军团,命令红二军团撤离根据地远征去配合一、三军团攻打长沙,却在途中的杨林市地区失利.六届四中全会后,王明的“  相似文献   

20.
包晓峰 《今日浙江》2001,(10):16-17
中央根据地是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的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进入赣南、闽西后逐渐开辟发展起来的。这块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久,影响最深远的根据地,是中共中央机关所在地,根据地的中心瑞金则是中华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