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重庆谈判,是抗日战争胜利之际,国共两党就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建设大计所进行的一次历史性会谈。从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经过43天谈判,国共双方达成《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重庆谈判及达成的《双十协定》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和平、民主、团结的希望和曙光。虽然国民党统治集团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  相似文献   

2.
抗战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等应蒋介石电邀赴重庆谈判。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订了"双十协定"。图为毛泽东等离开延安时的合影。  相似文献   

3.
周恩来与《双十协定》的起草杨茂荣1945年8月底,毛泽东、周恩来等代表中国共产党到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于10月10日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这个协定公布后,有力地推动了全国和平民主运动的发展。有一种看法认为《双十协定》...  相似文献   

4.
胡飞 《党史博览》2010,(5):27-28,53
抗日战争结束后,全国人民欢欣鼓舞,盼望中国从此走上和平建国的道路。蒋介石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并签订了《双十协定》,但并未能阻止国共双方的军事冲突。1946年1月10日,中共代表周恩来与国民党代表张群签署了《关于停止国内军事冲突、恢复交通的命令和声明》、《关于停止国内军事冲突的协议》,后来又达成建立军事调处执行部的协议。根据该协议,  相似文献   

5.
1945年8月,毛泽东从延安飞抵重庆,率中共代表团参加国共谈判,经过43天的艰苦努力,终于促成《双十协定》的签订。尽管全国人民的和平愿望最终由于国民党蒋介石的背信弃义而被彻底击碎,但毛泽东的重庆之行却使中国共产党和平民主的建国思想如随风飘撒的春种,落地生根,征服了人心。无疑,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大仁大义之举——重庆谈判,是本世纪中国历史上最具震撼力的事件之一。记者所采访的王文彬老人,至今回忆起重庆谈判期间的所闻所见,仍然激动不已。王文彬算得上一位世纪老人了。他1907年出生于陕西蒲城,1930年开始从事新闻工…  相似文献   

6.
郭明 《党史文汇》2001,(12):30-32
国民党反动当局一手制造了《解放》报事件中国人民历时 8年之久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胜利结束以后 ,全国人民迫切希望实现和平民主 ,休养生息 ,以恢复战争创伤。而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一面伪装和平 ,于 1 945年 8月三次电邀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赴重庆举行和平谈判 ;另一方面 ,又积极准备内战。国共和平谈判在重庆进行了 43天 ,于 1 0月 1 0日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双十协定》公布不久 ,蒋介石即撕毁协议 ,在美国支持下大举向解放区发动军事进攻 ,并对接收区实行法西斯统治。 1 0月 1 0日 ,美国海军航空队进驻北平。…  相似文献   

7.
桂园     
正桂园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中山四路65号,距曾家岩50号约200米。这是一座砖楼小院,原是国民党谈判代表之一张治中的公馆。重庆谈判期间,为了毛泽东在城区会晤谈判的方便,张治中主动让出自己在城区的公馆供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白天在城内会客和休息,并派宪兵负责警卫。1945年10月10日,著名的《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签字仪式在此举行。  相似文献   

8.
<正>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集团积极准备内战,妄图夺取抗战胜利果实,但在全国人民面前又不得不表示出愿同共产党和谈的姿态。1945年8月,蒋介石接连发出三封电报,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共同商讨“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为争取国内和平与民主,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亲自赴渝,最终达成双十协定。  相似文献   

9.
正1945年10月,世人瞩目的重庆谈判闭幕后,根据国共双方签署的《双十协定》的规定,"由国民政府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邀集各党派代表及社会贤达协商国是,讨论和平建国方案及召开国民大会各项问题"。1946年1月10日至31日,在全国人民的热情期盼下,由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以及各民主党派、社会贤达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会场内外,留下了一个个暗流汹涌、惊心动魄的历史瞬间。  相似文献   

10.
凌文 《党史文汇》2018,(6):58-60
正毛泽东与陶行知有过几次私下和公开的通信,普遍认为两人第一次见面是在重庆,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下榻在桂圆,陶行知去拜访过毛泽东,他们在重庆见过面。在签订双十协定后的第二天,即1945年10月11日,陶行知带着育才学校的学生到重庆九龙坡机场去为毛泽东送行,留下了惟一一张毛泽东、陶行知等  相似文献   

11.
重庆谈判入虎穴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从14日至23日不到10天的时间里,远在重庆的蒋介石接连向毛泽东发出了三份电报,邀毛泽东赴重庆商讨“国家大计”。24日,毛泽东复电蒋介石,表示愿意与他会见,共商和平大计。25日,中共中央发表了《对时局问题的宣言》,确定了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全党目标。  相似文献   

12.
列平 《党史纵览》2004,(9):15-17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双方经重庆谈判于1945年10月10日签署了<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然而,就在<双十协定>墨迹未干之时,蒋介石便密令大举进攻解放区.我解放区军民奋起自卫还击,大规模的内战一触即发.  相似文献   

13.
张家康 《党史博采》2011,(10):45-49
国共《双十协定》墨汁未干,一场内战便已迫在眉睫。面对血腥的挑战。毛泽东仍本着和平民主团结的民族大义,力求通过谈判和调解的方式,解决国共之间的争端。蒋介石却视此忍让为软弱,步步紧逼,把战火烧遍整个解放区。  相似文献   

14.
25 蒋介石设鸿门宴毛泽东冒险赴渝抗日战争胜利后 ,蒋介石为篡夺抗战的胜利果实 ,在美帝国主义的指使下 ,一面加紧从海、陆、空运送军队到内战前线去 ,一面玩弄和平阴谋。1945年8月14日 ,20日 ,23日 ,蒋介石接连打了三个电报 ,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与此同时 ,斯大林也两次致电中共中央 ,希望和平解决国共争端 ,避免内战。中国共产党对此作了认真的讨论、研究和分析。为了揭露美蒋反动派的阴谋 ,争取教育中间势力 ,中共中央于8月25日发表了《对目前时局的宣言》 ,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 ,并决定派毛泽东、周恩来…  相似文献   

15.
正历史关头伟人重逢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和平与内战、民主与独裁两种命运和前途的抉择。在历史转折关头,为了争取中国走向光明前途,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发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阐明中国共产党关于"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全国的统一,建立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的主张。同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派代表赴重庆谈判。28日下午,毛泽东和周恩  相似文献   

16.
正1945年8月,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在周恩来、王若飞等人的陪同下从延安前往重庆,与国民党蒋介石进行谈判。1945年10月10日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中共代表同意让出广东、浙江等八个解放区,并将以上地区的部队撤至陇海路以北及苏北、皖北地区。为此,东江纵队等广东人民武装北撤山东。在粤北的东江纵队北撤后,形势发生急剧变化。随着东纵主力的撤走,留下来的武装力量大部分复员,已暴露身份  相似文献   

17.
<正>抗战胜利后,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在国民政府陪都重庆举行了一系列和谈,其中最瞩目的是毛泽东赴渝直接同蒋介石就国共两党关系的重大问题进行多次商谈,具体谈判在中共代表周恩来、王若飞同国民政府代表王世杰、张群、张治中、邵力子之间进行,从1945年8月29日开始,到10月10日结束,签订了"双十协定"(《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主要内容有:双方同意应坚决避免内战,以和平、民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渴望民主和平。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的愿望,主张战后国共合作共同建设一个和平、民主、富强的国家。然而蒋介石要建立一个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法西斯专政国家。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准备打内战,消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为了欺骗人民,欺骗舆论,并完成内战部署,蒋介石玩弄"和平谈判"阴谋,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为了揭露蒋介石的阴谋,争取实现和平,毛泽东率中共代表团赴重庆谈判,经过针锋相对的斗争,国共两党签订了有利于人民的《国共会谈纪要》,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了有利地位。  相似文献   

19.
重庆谈判时,中共择机承诺让出长江以南解放区,将其写入“双十协定”。停战令颁布后,国民党军队仍可在长江以南调动,广东中共武装身处险境。周恩来以不在华南驻军为让步,交换国民党同意协助东江纵队撤离,但围绕琼崖纵队的谈判未果。1946年6月中原突围之战爆发后,全面内战状态呈现时空差异,国民党广东当局按约配合东江纵队北撤,中共中央也继续按照白区工作原则部署广东工作。11月,中共中央完全转向以全面内战思路领导广东斗争。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渴望民主和平。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的愿望,主张战后国共合作共同建设一个和平、民主、富强的国家。然而蒋介石要建立一个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法西斯专政国家。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准备打内战,消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为了欺骗人民,欺骗舆论,并完成内战部署,蒋介石玩弄“和平谈判”阴谋,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为了揭露蒋介石的阴谋,争取实现和平,毛泽东率中共代表团赴重庆谈判,经过针锋相对的斗争,国共两党签订了有利于人民的《国共会谈纪要》,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了有利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