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单位犯罪是相对于自然人犯罪而言的。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法人参与经济犯罪活动越来越多。为此新修订的刑法首次采用了单位犯罪这个外延宽泛的概念,造成理论与实践对单位犯罪主体的认识和理解不统一,导致在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中存在一些分歧。文章阐述了单位犯罪主体的基本特征,单位犯罪主体范围的确定以及单位犯罪中怎样认定承担刑事责任的自然人。  相似文献   

2.
美国法人犯罪刑事责任的认定经历了上级责任原理、同一视原理、集合责任原理等历程,从早期重视客观方面的行为到如今日益关注企业内部的自身特点,体现了不同时期法人犯罪制度不同的价值取向和考量方向。虽然犯罪圈的扩大导致法人承担刑事责任的可能性增加,但归责原则的发展和诉讼机制的更新为法人刑事责任的减免提供了相应的渠道,进而实现了刑法从惩罚犯罪到预防犯罪的功能转向。借鉴美国法人犯罪刑事责任的归责理论,我国刑法应明确单位犯罪刑事责任的认定标准,同时,确立单位过失犯罪的主观过错形式。在诉讼机制方面强化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减免功能。  相似文献   

3.
钱琦 《法学杂志》2001,22(2):64
当前不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司法实践 ,对于单位犯罪的主体范围问题 ,认识与处理上尚有分歧 ,笔者就此略谈己见如下。新《刑法》第 3 0条规定 :“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 ,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 ,应当负刑事责任。”法人之下的分支机构是否属于刑法上的单位之列 ?在刑法理论上 ,一般称为法人犯罪 ,人们也常常将法人犯罪等同于单位犯罪。根据《刑法》第 3 0条的规定 ,单位犯罪的主体包括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 ,该条并没有将单位限定为法人 ,也没有规定为法人犯罪。可见 ,从立法精神上讲 ,这里的单位 ,…  相似文献   

4.
试论我国刑法上的单位犯罪主体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新修订的刑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刑法总则和分则全面地规定了单位(法人)犯罪及其刑事责任,从而实现了个人(自然人)刑事责任与单位(法人)刑事责任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5.
从中外刑法的有关规定谈我国单位犯罪的进一步完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中外刑法的有关规定谈我国单位犯罪的进一步完善□张贞法人刑事责任的确立经过了一个漫长的时期。自古罗马“社团不能犯罪”始,直至1635年英国法官首次在案件中认定法人应当对不履行义务负责,1682年,法官进一步认定法人应当对其代理人的罪行承担责任。①19...  相似文献   

6.
越来越多的国家或政府间组织正通过制定刑法或缔结国际或区域性公约规定法人犯罪。概括起来,法人犯罪立法的国际经验有:明确法人犯罪的成立条件,排除或严格限制国家机关的刑事责任,确立法人刑事责任和自然人刑事责任相分离的原则,建立较完整的法人刑罚体系。十多年的司法实践已证明,我国现行的单位犯罪立法存在诸多不足,导致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对单位犯罪的理解和适用上的种种迷失,有必要借鉴法人犯罪的国际立法经验,进一步完善我国单位犯罪的立法。  相似文献   

7.
法人能否成为犯罪主体?对法人追究刑事责任是否必要和公正?等有关法人犯罪问题是国内外法学家长期争论的热题.综观近几年我国刑法学界对这一课题的探讨和争鸣,其内容已涉及到:对以自然人犯罪为中心的刑法学包括犯罪论、刑罚论等传统理论的突破;对现实存在法人犯罪的分析和认定;对现行法人犯罪刑事立法、司法效果的评价;对我国刑法典应否就法人犯罪问题作相应规定等诸多重大刑法理论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8.
行贿罪与单位行贿罪分立本是自然人犯罪与单位犯罪区分的一个反映,但刑法第393条规定的最后一句话,直接造成了在实务中应用的混乱,将一些本属于单位行贿的案件错误认定为自然人行贿.刑法第393条的这一规定,从现代法人制度的发展和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举证责任角度来看,都容易引起歧异.在我国的法人制度发展并未成熟,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仍未完全建立之前,应取消刑法第393条最后一句关于单位行贿向个人行贿转化的规定,而直接依单位犯罪和自然人犯罪的界限来定罪量刑.  相似文献   

9.
尉琳 《法学杂志》2016,(6):81-91
单位刑事责任能力的理论未能提供单位犯罪主体资格的判断标准,司法解释和判例也无实质上的实践判断依据.我国单位的刑事责任能力实质上基于刑事政策的影响,单位犯罪主体资格的认定正是刑事政策价值取向的司法表现;从“利益”在单位犯罪中的地位、国外法人犯罪的理念和立法流变以及我国立法、司法实践来看,“独立的利益”都应成为当下单位犯罪主体资格的实践标准;与自然人主体一体化是解决单位犯罪主体资格问题的最终出路.  相似文献   

10.
单位犯罪被追诉者之确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总结单行刑法规定法人犯罪经验的基础上,修订后的刑法(以下简称“刑法”)在总则第四节用两条的篇幅规定了单位犯罪的主体、刑罚的种类等;在分则用58条的篇幅规定了单位犯罪如何认定和处罚。对刑法规定的单位犯罪究竟有多少法条,法学界的学者统计不一。其原因是标准不同,如有的人把总则和分则中规定有单位犯罪,并实行双罚制视为单位犯罪的才计算在内;有的主张对分则中只规定对自然人中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罚的条款计算在内;也有的把只处罚直接责任人员也计算在内;有的把法条没有明文规定为单位犯罪,但是以单位名义过…  相似文献   

11.
刑法规定贷款诈骗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只能由自然人构成,单位不能成为本罪的主体。实践中单位实施贷款诈骗行为在认定方面存在疑难问题,给司法实践带来很大的困难。刑法修正案〈六〉的颁布,对于正确认定单位实施的贷款诈骗犯罪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合同诈骗犯罪的认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同诈骗犯罪是与商品经济发展相联系的新的诈骗犯罪形式。它是指法人或自然人在经济活动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与其他单位、经济组织或个人签订虚假、无效的合同,骗取财物数额较大,危害经济秩序的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说,合同诈骗犯罪超越了我国刑法第151条规定的诈骗罪范围,已不是传统观念上的诈骗罪了。因此,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合同诈骗犯罪进行深入的研究,对于正确执行法律,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法人中经济犯罪有关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名义进行经济犯罪活动,在当前揭发的严重经济犯罪案件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司法实践提出不少有关这方面的问题,需要我们在理论上和运用法律上作出回答。这里仅就这一问题作初步探讨。(一) 单位进行严重经济犯罪活动,究竟以法人为犯罪主体,还是以自然人为犯罪主体?经过一年多的司法实践应该是明确的。有的国家(如英国、美国),有法人负刑事责任的规定。我国刑事立法,从国情出发,坚持只有自然人才能成为刑事犯罪主体的原则。单位(法人)无犯罪能力,无法承担刑事责任和实  相似文献   

14.
一人公司单位犯罪主体资格的否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刑法领域,按照既有的单位犯罪认定逻辑即以是否具有法人资格来确认单位犯罪主体资格,无疑新《公司法》的一人公司具备单位犯罪主体资格。然而在此逻辑推导下,一人公司却无法具备单位犯罪的主体资格。这样的逻辑悖论根源于对既有单位犯罪认定标准的误读,即将刑法单位犯罪主体资格的界定建立在民商法法人人格理论的基础之上,而一人公司本身就是对民商法法人人格理论的颠覆。刑法上惩罚单位犯罪并非完全等同于民法上的单位,我们无需用法人的条件来衡量单位犯罪的主体资格。在一人公司单位犯罪主体资格的把握上仍应坚持单位犯罪认定的实质标准,从单位的整体意志、单位利益的归属及惩罚单位犯罪的目的等方面出发,准确做到对一人公司"单位犯罪主体的否定",追究相关自然人的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5.
合伙企业能否成为单位犯罪主体不能一概而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从立法愿意上分析。单位犯罪实质上是法人犯罪 按照传统的刑法理论及原刑法的规定,在我国只有自然人才能成为犯罪主体。但是我国新刑法为有效及时地惩治单位犯罪,突破了原刑法的有关原则,并且借鉴了国外的立法规定,肯定了法  相似文献   

16.
法人犯罪的司法实践勾传增,刘军关于法人犯罪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没有做出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在七个刑事单行法律中,就有关单位犯罪(包括法人犯罪)问题作出了规定。因此,在处理法人犯罪时,如何适用《刑法》的有关条款,应认真研...  相似文献   

17.
单位犯罪,是修订刑法对原刑法的重要修改之一。在修订刑法中,除了在总则中对单位犯罪作出了专门规定之外,分则10章中有5章规定了单位犯罪。单位犯罪罪名达到120余个,将近整个犯罪罪名的30/。认真地研究和探讨单位犯罪,对于贯彻执行好新刑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单位犯罪的概念修订刑法总则第三章第四节专门规定了单位犯罪。其中第3o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单位犯罪过去习惯称为法人犯罪。这次之所以改为单位犯罪,是由于“法人”在民法理论和司法…  相似文献   

18.
单位犯罪司法解释的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订后的刑法在吸收刑法修改前有关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关于单位犯罪的立法规定的基础上 ,对单位犯罪做出了系统规定。理论界、实务界对此反映不一 ,关于单位犯罪的理论问题争论不休。如可否以所有制标准区分单位犯罪 ?单位犯罪主体是单位组织 ,还是单位和自然人的联合体 ?对单位犯罪的处罚究竟是实行单罚制还是双罚制等等。上述争论影响到司法实践中对单位犯罪的认定和处理。其中 ,因为刑法总则中采用“单位”这个外延宽泛的概念 ,立法草稿中也没有对此概念加以解释和说明 ,造成司法过程中认定的困难。因而 ,对“单位”的理解就成为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19.
<正> 全国人大常委会1988年以来颁布的四个决定以及环保法、铁路法等20多种其他法律法规中都规定了法人犯罪和法人的刑事责任,对此,一些学者主张对法人犯罪理论应进行深入研究。另一些学者则认为,这些决定所确立的是单位犯罪及其刑事责任,而不仅仅是法人犯罪,单位的内涵大于法人,应深入研究的是单位犯罪理论,法人犯罪问题也自然包括在其中。笔者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20.
法人犯罪若干问题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作者认为,法人犯罪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惩罚法人犯罪对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重要意义。作者在评述否定法人犯罪观点时,强调应冲破自然人犯罪的传统理论羁绊,从法人是个社会有机体的实际情况出发,探索法人犯罪的特殊规律。在论证法人犯罪的概念、特征及对法人犯罪采用“两罚制”时指出,法人犯罪不同于“单位犯罪”,因后者的涵义更广泛;法人犯罪是一个主体,即法人组织体本身,而不是“一个犯罪,两个犯罪主体(法人和自然人)”;在惩罚犯罪法人的同时之所以惩罚某些法人成员,是因为后者对法人犯罪负有重大罪责,其根据是法人犯罪所引起的连带刑事责任。但这同罪及无辜、刑事株连制度有原则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