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这是一个不幸而贫困的家庭,但有幸的是靠着素不相识的陌生人的关怀,使这个家庭得以维系,使这个苦孩子重返了课堂.  相似文献   

2.
会风与作风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从这句朴素、实在得令人感动的口号中,可以看出国家对孩子教育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心系贫困生     
“感谢团党委,感谢团领导,我和孩子一辈子也忘不了……”这是初三(1)班何云霞同学的母亲握着农十师一八七团政委杨志芳的手,倾述自己无比感激的心声。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为了使更多的贫困孩子能够背起书包,重返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40年来,黔西南州坚持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持“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理念,举全州之力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实现了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5.
领导新语     
《当代贵州》2011,(29):10-10
设身处地想想。一名普通农民的孩子。念完初中不能继续上学。闲散在社会上无法就业。他的父母该是怎样的心情?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早一天把教育事业搞上去。就能够早一天让更多孩子接受教育,成为有用之才。发展教育既是为了今天的孩子。也是为了明天的贵州。  相似文献   

6.
大山的希望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是一句时髦的话,是句好话!但却是句不容易做到的话。地处秦巴山区的平利人民,父母官们勒紧裤带办教育,父老乡亲全心全意为孩子!用自己的劳动创造谱写了一曲令人回肠荡气的歌。平利依然穷,但平利是有希望的!因为百年树人的观念已深深地根植在二十三万平利人民的心中,我们坚信。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长征来到川南古蔺县白沙场,妻子贺子珍生了一个女儿。毛泽东来不及与孩子见上一面,贺子珍就把孩子寄养一贫苦孤寡老人家里。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大业,毛泽东和贺子珍夫妇随中央红军踏上了征途……  相似文献   

8.
“苦育”,就是对孩子进行吃苦的教育。有人不以为然,觉得现在生活富裕了,干吗还让孩子吃苦呢? 正是因为现在生活好了,小孩子们要什么有什么,什么活都不会干,半点苦都不吃,过惯了水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寄生”般的生活,不懂得一粥一饭,来之不易;半丝半缕,物力维艰的道理,才有必要补上“苦育”这一课。  相似文献   

9.
孟伟 《党风建设》2003,(1):14-15
翻开一个个被查处的贪官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不少贪官是苦出身或从小吃过不少苦,靠个人努力,靠党和国家培养成才,并走上各级领导岗位。但为什么他们手中有了权就背叛自己的理想信念走上腐败的不归路?让我们透过他们的人生轨迹看看这些“苦孩子”是怎样由红变黑,由廉变腐的。  相似文献   

10.
《红岩春秋》2014,(11):42-43
30年来,县委、县人民政府始终把“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作为奋斗目标,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教育投资逐步走向多元化,先后投入学校建设资金17.85亿元,办学条件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的校舍95%得到了新建,一栋栋美观、大方、功能齐全的教学楼拔地而起。  相似文献   

11.
“再苦不能苦了孩子”——记中共阳城县委组织部长张秋旺悉心救助失学儿童的事许斌彬今年元月7日,家庭十分困难、多次面临失学危险的崔粉霞脸上,又终于露出了甜甜的笑。崔粉霞家住阳城县李圪塔乡次滩村。母亲早故,家里落下一摞债,姊妹俩要上学经济十分拮据。父亲再婚...  相似文献   

12.
我的父亲叫刘必富,我出世未见过父亲的面孔,两岁又离开母亲的怀抱。人家的孩子不是父亲驮着,就是母亲抱着,可我却是爷爷驮着、奶奶搀着。我时常追问爷爷奶奶:我的爸爸呢?我的妈妈呢?爷爷和奶奶总是哄我说:“爸爸出去苦钱给乖乖了,出去苦钱了……”  相似文献   

13.
国弱家贫童年苦,革命烽火初心启 萧劲光的家乡——赵洲港,在碧嶂屏开的岳麓山主峰右前方一处叫天马山的地方,与橘子洲隔江而望.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父母一开始给萧劲光取的名字是萧玉成,希望他今后玉琢器成.辛亥革命前后,萧劲光的大哥当了厨师,家境稍有改善.这时,萧劲光也到了上学的年龄,母亲便和哥哥们商量着送他去一所私塾读书.在...  相似文献   

14.
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地位,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提高全民族受教育程度和加快实现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一项战略任务。今天,有这样一句流行全国的口号: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在这个口号的感召下,许多地方的政府  相似文献   

15.
赵光 《求是》1996,(17)
当军人苦,当军嫂更苦。你看,彩礼还没正式聘下,人就进了婆家的门——刚侍候完年迈的老奶奶,又招呼起痴呆的小弟弟;刚掰过地里头的玉米,又拉着半瘫的公公连夜赶往医院。彩云大苦太累了,一副柔弱的肩膀扛起了一个四代同堂、缺少劳力的家,才生过孩子又不得不下水洗白果,以至于落下了月子病,不得不坐上轮椅……尽管如此艰难,彩云却无怨无悔,苦中有甜。 这就是《中国月亮》(福建电影制片厂、四川广播电影电视厅联合摄制)所讲述的当代“军嫂”的故事。很明显,影片取材于人们十分熟悉的军嫂韩素云的事迹。不过,  相似文献   

16.
孝心无价     
毕淑敏 《党课》2013,(4):115-115
我不喜欢一个苦孩子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我以为那是一个自私的孩子。求学的路很漫长,一生一世的事业,何必太在意几年蹉跎?  相似文献   

17.
童小平 《世纪风采》2011,(11):26-29
我的父亲童炎生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双亲早逝,是一个给他人放牛打工的苦孩子。在那苦难深重的岁月里,为脱离苦海,他带着朴素的思想和翻身的愿望,走进了革命的队伍。  相似文献   

18.
教育乃国家发展之根本。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无不把教育视为一国永续发展的助推器和牵引机。有一句口号很实在:“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而在现实的中国,在现实中国的农村地区尤其是老少边穷的农村地区,孩子们那双渴求知识的大眼睛,噙着的仍然是苦涩的泪水。义务教育在  相似文献   

19.
<正>"城里的孩子到咱乡下来能干点啥?能吃得了苦吗?我们不要行不行?""大学生村官也挺好的,还真能待得住,能吃些苦,不用村里出钱给工资,还能干活。""两年时间可真快,真是舍不得让他们走啊,要不是怕亏了这些娃,真想让他们一直留在咱村里。一定得再给我们派个大学生村官啊!离了他们,村里的活儿没  相似文献   

20.
《天津支部生活》2013,(9):38-39
她没有稳定的工作,却十几年如一日资助贫困学生;每逢大灾大难,她都第一时间捐款,并自费到汶川灾区慰藉孤儿;她用博大的胸襟和无私的母爱,给150多个贫困孩子点燃生活的希望。她就是被誉为“苦孩子的甜妈妈”的女相声演员刘春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