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社会的发展就是矛盾的变化发展。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在主要矛盾问题上有正确,也有错误,有经验,也有教训。我们必须用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观点来总结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树立符合中国实际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2.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基本路径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关注区域协调发展问题,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在特殊区域发展、经济带发展、城镇化带动、陆海统筹、生态安全等方面不断开展理论和实践探索。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既是题中之义,又是必然要求。同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有助于补齐发展短板,保障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区域协调发展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同样具有重要意义,要以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推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一体两翼,两者衔接紧密、一以贯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实践,蕴含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衔接肌理,只有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和巩固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我们的现代化事业才能更好地沿着世界、国家与个体的叙事逻辑,走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出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4.
从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提出中国共产党人要"赶考"以来,中国共产党交出了一份又一份合格的"答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赶考"初心。目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我们应该铭记"赶考"初心,总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赶考"的经验,继续新的"赶考"征程,在深刻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大意义的基础上,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新的"赶考"的起点,戒骄戒躁、凝心聚力,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相似文献   

5.
张维功 《党史文苑》2013,(12):33-35
小康社会是中国现代化的一个阶段性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发展阶段性目标的继承与发展、小康社会内涵上的丰富与充实。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想的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它们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事业的伟大实践,是邓小平分阶段实现现代化战略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体现,是党的理论与实践勇于创新、与时俱进的典范。  相似文献   

6.
小康社会是中国现代化的一个阶段性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发展阶段性目标的继承与发展、小康社会内涵上的丰富与充实.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想的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它们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事业的伟大实践,是邓小平分阶段实现现代化战略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体现,是党的理论与实践勇于创新、与时俱进的典范.  相似文献   

7.
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我国的小康社会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是整体性即不平衡性;二是初步性即低水平现代化;三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相联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能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和基础。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产生于新时期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转折时期,形成和多方面展开于人类现代化进程深度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经历酝酿、初步形成、成熟、实践并在实践中发展、完善四个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阶段性目标,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的目标,其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对于今天我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着深刻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开辟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小康社会”是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产物,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承上启下的阶段,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形态。理解和贯彻十六大精神,要在理论上明确小康社会的历史定位。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与小康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康社会是邓小平提出的一个新概念.这一概念发端于他对"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现实思考,脱胎于"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的"新说法",根源于底蕴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他科学描绘了小康社会的光辉前景,正确指明了小康社会的实现途径,并且不断为实现小康目标鼓劲加油,排忧解难,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制定了我国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一历史性的决策绘制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宏伟蓝图,为全党全国人民指明了继续前进的方向,具有  相似文献   

12.
十六大报告的一个鲜明特点,是提出了党和国家在未来20年新的奋斗目标,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同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了系统、科学的规划。深入理解这个目标以及当前发展的现实。对于我们凝聚人心,鼓舞斗志,脚踏实地抓住21世纪前20年的战略机遇期,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十分重要。以下几篇短文,主要从社会发展角度,反映了作者各自学习十六大报告的一些体会和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民生活已从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其实质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矛盾的表现,如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矛盾;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与人口素质提高相对缓慢之间的矛盾;中国现代化的发展程度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带来的影响等.对矛盾的分析,对前人实践的反思,有助于坚定这样的信念,即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这样的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够发展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道路必须在这个前提下探索.  相似文献   

14.
经过我们二十多年的艰苦创业,“翻两番”的任务已经完成。十五届四中全会指出:“我国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即将进入小康社会,向工业化和现代化目标大步迈进的社会主义国家。”五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样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是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一次伟大的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党的十六大报告的精神,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出的主要依据、科学内涵、目标体系、重大意义及其基本要求进行了比较全面而系统地阐述。  相似文献   

16.
《党员干部之友》2012,(11):6-11
被海外舆论称为2012年世界最重要事件的中共十八大,于11月14日在北京胜利闭幕。世界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关注着这个东方大国,关注着这个有着8200多万党员的大党。之所以广受瞩目,是因为2002-2012的短短十年,中国取得了让世界震撼的辉煌成就: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民族自信力空前增强……这是人类发展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奇迹!面向未来,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富民强国的新目标,其中的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格外令人瞩目——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建立巩固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因此,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都应关心和支持国防建设,增强国防观念。本期党课旨在向广大读者介绍巩固国防的重要意义以及有关国防、军队建设的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18.
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共享发展理念揭示了发展的价值取向,揭示了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刻把握共享发展理念:包括共享发展理念在内的五大发展理念,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许多观点是相通的,体现了守正创新的理论品格;共享发展理念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体现了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体现了鲜明的问题导向;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相互替代.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我们党带领人民,坚持共享发展,不断把蛋糕做大,并不断把蛋糕分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其中尤为重要的有以下三点: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三是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必须继续深入践行共享发展理念,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为抓手,破解地区差距问题;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抓手,破解城乡差距问题;以完善收入分配格局为抓手,破解收入差距问题,着力增进人民福祉,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对小康社会的认识经历了"中国式的现代化"、"小康之家"、"小康社会"的过程。他所言的小康,不仅是一个人民生活水平的概念,一个经济发展水平的概念,还是一个社会发展水平和状态的概念,核心思想是发展以民生为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对邓小平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  相似文献   

20.
穆延奎 《发展论坛》2003,(10):23-2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向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提出的奋斗目标,是我国现代化“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第三步战略里的一个重要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想,是我们党关于中国社会发展阶段和发展目标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这一思想的形成过程,有助于我们准确地把握它的实质内容,自觉地投身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去。(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想产生的理论渊源,是邓小平关于在中国“建立小康社会”的论述。用“小康”概念来描述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和发展目标的第一人是邓小平。邓小平的“小康”概念,可以从三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