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江泽民在今年初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它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治国经验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作为“治国”主体的“代理人”─—党的各级干部的道德建设是实现“以德治国”的根本基础。他们的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党的前途命运。当前,我国干部群体的道德状况尚不能满足“以德治国”的内在要求,直接影响了“以德治国”的有效实施,因此,实现“以德治国”必须把重点放在以德治官上。 以德治官,是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一贯思想。…  相似文献   

2.
党的领导干部,是公民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代表人民行使一定的公共权力,党和国家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掌握在他们的手中。领导干部道德,是一种与权力相联系的特殊的职业道德,即所谓的“官德”。 “官德”在整个社会道德体系中居于最高层次,处于主导地位,代表着整个社会道德的先进水平和前进方向,对公民道德建设具有直接的决定性的影响。 首先,加强“官德”建设是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必然要求。我国自古就有强调“德治”的传统,并要求治国先治吏,治吏先正德,因为“官德毁,民德降”, “吏不廉则治道衰”。早在两千多年  相似文献   

3.
以德治国重在“官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对承担着治理国家任务的各级领导干部即人们常说的“官”提出了更高的道德要求。为“官”者,必须有“德”,且不断提升其自身道德修养,才能通过言传身教,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达到治国安邦的目的。因此,以德治国重在“官德”。 领导干部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官德”建设对以德治国进程的影响和导向。毛泽东同志在建国初曾经指出,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a四维不张,国将不国。“官”为民之表率,“官风”决定着民风。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是从群众中产生的,他们的…  相似文献   

4.
儒家德治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政治伦理的主流学说,规约着历代封建统治者治国安邦的政治走向,迤逦至宋代,形成了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其“合理内核”对我们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 )“以德治国”必须加强领导干部的政治道德建设   江泽民同志在中纪委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指出:“党的性质、党肩负的历史使命,要求我们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治党始终坚强有力,治国必会正确有效。”因此,“以德治国”必须首先加强领导干部的政治道德建设。应该清醒地看到…  相似文献   

5.
“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站在新世纪的历史高度,深刻总结古今中外治国经验基础上提出的适应时代要求的治国方略,在理论上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重大发展,也是对中国古代治国传统,特别是“德治”思想的批判和继承。江泽民同志在为《中国传统道德》一书的题词中号召人们,要“弘扬中国古代优良道德传统和革命传统,吸取人类一切优秀道德成就,努力创建人类先进的精神文明。”为此,我们在实施“以德治国”的过程中,对我国古代治国传统──“德治”思想,应采取“批判继承,弃糟…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德治”思想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伦理化的产物,它重视统治者的道德修养和对人民的道德教化,还主张以德选官、任人惟贤。今天我们要全面贯彻“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就应该批判地继承传统“德治”思想,剔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  相似文献   

7.
关键在于治理“官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党的十六大指出,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再次强调了“德治”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地位。各级领导干部担负着治理国家的重要任务,其本身的思想道德素质直接关系着“以德治国”的状况。因此,治理“官德”,大力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水平,是“以德治国”的关键。一、新形势下强调治理“官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干部的“德才”状况直接关系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得到正确的贯彻执行。而干部的德才素质中,“德”是“统帅”,是“灵魂”,它决定着“才”的施展力度与用力方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相似文献   

8.
邵纯 《实事求是》2001,(6):44-47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 :“要把以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为社会保持良好的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法律 ,是由人来执行的 ,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 ,才能认真地执行法律 ;只有具备一定的道德水准 ,才能自觉地遵守法律。法治与德治 ,两者相辅相成。以德治国 ,首先是以德治吏 ,就是要强调“官德”。如果执法的人缺德 ,比如陈希同、成克杰、胡长清、李济周那样胡作非为 ,当他们窃居要津的时候 ,在他们的权力范围内 ,法律就被异化了。在“三个代表”理论的指引下 ,重视官德教育 ,是加强党的建设 ,提高党的威望 ,取信于…  相似文献   

9.
吴晓  张桂珍 《唯实》2001,(12):63-65
“以德治国”是江泽民同志继十五大报告提出“依法治国”之后提出的又一重大治国方略。这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在领导我国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中对中国传统“德治”内容的批判和继承 ,对资本主义现代化过程中道德失范的教训及其整治措施的借鉴 ,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人民性。正确把握“以德治国”的时代性和人民性 ,对于认识和实践这一治国方略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以德治国”的时代性现在有一些人对“以德治国”的认识有些偏差 ,认为 ,中国历史上早就提“德治”了 ,结果怎样 ?德治不过是儒家用以骗人…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都有自己的重要作用。……法治和德治是一个紧密结合的整体,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重要思想,是对古今中外国家兴亡废替的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它深刻揭示了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的辩证关系,进一步确立了法治与德治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战略地位,是我们党的执政方式、治国方略的进一步完善和重大创新,是对  相似文献   

11.
实施"以德治国"方略,基础在群众,关键在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官德"建设,切实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德治意识和道德素质.必须指出的是,"以德治国",不仅要求领导干部修身正己,养成优良品德,争做道德楷模,还要求领导干部努力提高"以德治国"的能力.这也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高领导干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内在要求.现在,在谈及干部道德建设时,大都只是强调修身正己而严重忽视德治能力建设,这在认识上失之偏颇,在实践上不利于"以德治国"方略的贯彻实施.  相似文献   

12.
论“以德治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初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明确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对于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深入学习和领会“以德治国”思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把握其精神实质,推动两个文明建设的顺利开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怎样认识中国历史上的“德治”  中国具有由来已久的重德传统,“德治”思想…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把“以德治国”同“依法治国”一起作为基本的治国方略强调提出来,这对担任治理国家任务的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更高的道德要求。治国先治党、治党先治官、治官先修德。“官德”建设是“以德治国”的关键。十四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这标志着我党对道德建设理论思考的进一步成熟。干部道德主要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良心和职业作风等六个方面,无论哪一个方面都离不开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全心全…  相似文献   

14.
德治和法治不是同一个层次上的概念,从本质上看它们不能并列。能够跟“法治”并列的概念是“人治”。在把“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并提的时候,首先让人误解的是法治,因为它混淆了”以“和”依“的本质区别,等于把法治又降低到了“以法治国”的水平。同时,“以德治国”也进一步暴露出我们对道德的本质和功能的错误理解。治国的根本原则只能是一个。如果在法治之外再提德治,那么这种德治就只能意味着人治,等于承认和鼓励法外执法。所以我们今后不宜再提以德治国,而要提“在依法治国的前提下加强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5.
正确认识和处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年1月,江泽民同志在于“以德治国”重要思想的论述中,对法治与德治关系问题作了精辟概括。这是对古今中外治国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基本方略的完善和创新,也从治国的高度揭示了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在加强法制建设的同时,加强道德建设,把法治与德治紧密结合起来。 道德与法律本身具有内在的联系。从法律方面来说,法律以道德为精神基础,是道德的最基本体现。法律本身应当合乎道德。它反映社会的道德要求。法律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的“以德治国”的重要治国方略,既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制建设经验的总结,又是对国内外、尤其是中国古代德治传统的批判继承和重大发展。深入领会这一重要治国方略的丰富内涵,除了必须正确认识德治和法治的关系,还必须进一步弄清社会主义德治与传统德治的区别。首先,两种德治的本质不同。德治传统是中国悠久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治是中国古代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中,对后世政治产生深远影响的儒家主张:“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并举、并重是我党治国方略的重大发展。社会主义德治的根本目标是实现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共产主义理想。基本任务是:要努力加强社会主义道德理论、道德规范体系,道德活动方式体系或者道德调控体系建设。改革是实现以德治国的根本动力。实施以德治国的主要方法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从严治党、加强道德教育、提高公民的道德意识、分层次加强道德建设加大道德建设的投入。  相似文献   

18.
江总书记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指出,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贯彻落实江总书记“以德治国”方略,就必须从“以德治县”、“以德治乡”抓起。深化认识是抓好“以德治县”的必要前提。首先要正确认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社会主义的法治是在德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的德治是对法治的补充和完善。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任何一个国家或个人,都离不开道德的约束。一个缺乏德行的人,极容易撞破法律的大门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少数党员干部正是抱着只要不犯法的初衷,从贪图享受、作风腐败等道德失范而一步步滑向犯…  相似文献   

19.
邢瑞煜 《理论学刊》2003,2(2):156-157
新世纪伊始 ,江泽民同志就提出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以德治国”是对古今中外治国经验的深刻总结 ,也是对我们党治理国家基本方略的完善和创新。实行“以德治国” ,除了要提高全社会、全民族的道德素质外 ,领导干部的道德即官德建设是其中关键的一环。一加强官德建设 ,是“以德治国”的重要途径 ,是提高全社会道德建设成效的关键所在。首先 ,领导干部的地位决定了他们的道德具有很强的示范、导向作用。由于各级领导干部在社会生活中处于领导地位 ,手中掌握着权利 ,他们既是群众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 ,又是群体意志的体现者和协调者 ,…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在去年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思想后,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的讲话中再次强调:“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明确地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概念,并把它提到治国方向的高度,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