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正在改变政府与社会的传统关系模式。善治,作为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状态下重新配置社会资源的新方式,已经成为政府改革的目标模式之一。信息技术促进了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变,同时,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刺激下,出现了民主化电子政府的概念,成为政府在信息化时代实现善治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吴磊 《求索》2014,(4):80-85
孟子的善治思想是指以他的“性善”论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有关社会政治活动所应遵循的价值精神思想。他从人的内心亲证善端,并以推广内在善端的方式来论证人性善,为善治思想提供了哲学基础;以追求“仁政”为最高行政目标的善治理想为统治者提供了善治的基本规范;他追求以“养浩然之气”为基础的道德自律,主张清心寡欲、改过自新、道德磨砺等修养方法。  相似文献   

3.
张尚仁 《思想战线》2012,38(2):31-36
老子的《道德经》,提出带系统性的善治社会管理论。该理论认为,对社会应以柔性管理为主。柔与和是道的本质属性。柔性的社会管理,其内涵包括天下神器、为无为,则无不治、以正治国及无形管理比有形管理更重要的思想。社会的治理者,必须重视民生;要在民众中形成淳朴的社会风气;不可与民争利,在利益面前要将自己摆在最后;管理民众时,管理者一定要起好表率作用;要居其实不居其华,还要注重自身的修养。管理的具体措施主要有:限制管理者的权力、政策法令制定要符合一些基本要求、决不可以武力称霸天下以及国与国之间要和平共处。  相似文献   

4.
4月17日上午,20多名网民受邀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和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华华见面,以“解放思想,共同为广东科学发展‘灌水’、‘拍砖’”为主题,为广东如何更好地科学发展积极建言献策。省有关职能部门的主要领导也出席座谈会,一同倾听网民心声。  相似文献   

5.
党内民主与善治在概念内涵上虽然差异很大,但二者之间具有内在的关联性。在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中,党内民主与善治能够进行有效的互动。表现为:发展党内民主可以支撑和维持善治,善治的推行也可以对党内民主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积极警务——追求“善治”的一种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积极警务是基于善治理论框架下的实践探索,是警与民"在良性互动中"寻求社会管理的"善治",积极警务反映了政府与公民之间积极而有成效的合作;积极警务要求公安机关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社会治安形势发展变化的规律特点,围绕警务工作对象,警务工作所要实现的目的,社会公众对警务工作的需求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积极预防为主,先发制敌、主动出击、严密防范、务实措施、便民利民。  相似文献   

7.
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从道法自然的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出发 ,提出了“政善治”的国家管理模式 ,系统地阐述了“为无为而无不治”的辩证管理原则。有所不为 ,才能有所作为。“无为而治”不是消极保守的无所作为 ,而是强调按客观规律办事 ,清简政事 ,顺应自然 ,因势利导 ,尽量减少对社会生活的人为干预。当今世界流行的“善治”理论与其似有某些呼应与回归 ,对于我们今天政府转变职能、精简机构、加强社会自治等 ,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8.
2008年,茅永斌从医生的岗位上退休了。那年,酝酿多时的宁波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当年5月,茅永斌受聘为调解员。  相似文献   

9.
《民主与法制》2011,(36):24-24
央视官方网站——中国网络电视台就电信联通垄断调查一事制作专题报道,并专访电信政策专家高红冰,引述高红冰的介绍称,“电信联通垄断事实确凿”:  相似文献   

10.
公民社会、国家与善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湘莲 《湖湘论坛》2007,20(1):63-65
善治,是人类社会管理公共事物的理想模式,是政府与公民社会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政治管理过程.公民社会是善治的基础,没有健全发达的公民社会,不可能有善治;反之,公民社会的发展,也直接或间接地促进善治的形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中国公民社会逐渐形成并推动了善治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8月18日至19日,2012海峡法学论坛在福州隆重召开,200多位来自台湾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祖国大陆从事行政法学理论研究和实务界的菁英,汇聚论坛,共商依法行政与社会治理问题,为繁荣法学研究,促进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的法学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2.
《人大论坛》2015,(3):27-28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全国人大及时对立法法这部‘管法的法’进行修改,表明了坚决贯彻落实中央要求的政治敏锐与政治自觉,符合立法工作与时代进步同频共振的规律,必将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推进‘良法善治’,推动全面依法治同各项举措依次展开”。  相似文献   

13.
中央曾设定目标,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今已至冲刺与验收期。根据中央要求与各级立法机关表态,这一目标将被确保实现。法学专家认为,这一法律体系的形成,对于构建一个民主的社会,对于中国建立法治的秩序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于伟  ;李天博 《前沿》2008,(7):67-69
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过程。善治的本质特征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是两者的最佳状态。而当前对于国内的研究大多是从介绍产生于西方国家的善治理论的角度进行的,对于公民社会对善治的促进作用则研究的相对较少。因而,该文拟从这一角度展开研究,首先分析善治理论的产生及主要代表性观点,继而引入公民社会对中国实现善治的促进作用,以期能够有所发现。最后,提出一个尚需深入探释的问题,以期能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5.
张劲松  唐贵伍 《求索》2007,(3):53-56
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善治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其基本要素是:合法性;透明性;责任性;法治;回应;效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求内在蕴涵着善治的理念,善治意味着构建回应型政府、服务型政府、参与型政府、责任型政府的本质回归。  相似文献   

16.
乡村社会管理是当前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在"治理——善治"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乡村社会管理的实际,框定"乡村善治"概念,并廓清了"乡村善治"的基本内涵,同时阐述了实施"乡村善治"的重大意义。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推进"乡村善治"提出了基本框架设想。  相似文献   

17.
“善治”理念下的低碳生态城市及其过程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善治理念和过程研究方法对我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明确提出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是一个相互依存的系统动态演进过程。进一步地,文章从主体嵌入过程和客体发展过程两个维度,对善治理念下低碳生态城市的过程创新进行了探索,揭示出低碳生态城市善治具有自然环境生态化、经济发展低碳化和社会生活幸福化的深刻内涵及外延。  相似文献   

18.
刘敏 《前沿》2007,(9):29-31
治理——善治既是一种全新的政治分析框架,又是一种先进的现代统治模式。在介绍治理——善治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政治发展中借鉴这一理论的理论上与现实上的必要性,并提出治理——善治理论对我国政治发展的启示,最后,指出在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借鉴这一理论时应注意区分西方国家"治理"与发展中国家"治理"的差别,立足于中国具体国情等问题,只有找到二者的契合点,中国才能真正地步入现代治理社会。  相似文献   

19.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馆馆长王平"不应该鼓励农村的孩子去上大学"的观点,在网上引来一片哗然。笔者以为,尽管"不应该鼓励农村的孩子去上大学"之说,语出惊人,招致网友拍砖当在情理之中。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还是应当感谢王平委员的快语直言,因为她的"悲剧论"毕竟击中了某些现实软肋。  相似文献   

20.
周琼林 《传承》2008,(14):44-45
伴随着建设和谐社会这一宏伟目标的提出,要求政府治理的价值理念相应的发生转变。要建设和谐社会主义,必须首先构建和谐社会的善治理念。从和谐社会和善治理念的内涵来看,和谐社会与善治理念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一致的,善治是和谐社会的治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