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放下牛鞭当红军 我出生在安徽省六安县一个贫农家庭,从小就给地主放牛。1930年,我的家乡来了红军,那时我只知道红军是好人,是穷人的队伍,不打人骂人,不抓丁拉夫,说话和气,纪律严明,是专门和地主老财作对的。什么共产主义、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我听了都非常新鲜。不久,乡里成立了苏维埃政府,我也加入了少先队并任队长,和大人们一道,把地主的土  相似文献   

2.
王珂 《福建乡土》2014,(6):60-61
正年轻的赵云在16岁时就"少年老成"地思考生命,写了《悲剧》:"悲剧是个灰黑色的圈子/有一天你走不出这个圆圈/悲剧便诞生了。"读赵云诗作,我不由自主地想起孩提时山野里长的野葱,与"家葱"相比,它更细弱,香味也没那么浓郁,但却有一种特殊的香气,最重要的是,它是一种野菜,最贴近人间烟火。这本诗集太真实了!与其说是"诗",不如说是"日记"——以诗写的日记。正如他在诗集的题记中说:"我的诗就是我的声音。我的声音起自青萍,远上白云:来自小溪,奔向长空。希望我的声音能悦人耳目,  相似文献   

3.
在抗战陪都的记忆里,一张署有"天风琴社成立纪念——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元月十三日映于渝州"的照片无法跳过。在这张已经泛黄的黑白照片里,我们在看到国民党元老于右任、荷兰汉学家高罗佩、著名琴家徐元白和杨少五的同时,也看到冯玉祥将军一袭黑衣立于其间。在一本题为《民国范儿》的书里,冯将军的十几则逸事自然被归于"武人"的章节。他十四岁当兵,一生以"武人"自居,他写的诗也自称"丘八诗"——虽然  相似文献   

4.
于佑任的《哀歌》及临终遗言和手势在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的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在谈到台湾问题时深情地背诵了于佑任的诗:“葬我于高山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惟有恸哭。葬我于高山上兮,望我家乡,家乡不可见兮,不能相望。山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之殇。”这是于佑任先生于1962年1月24日病重时所写的哀歌。于佑任是清光绪年间的举人,1906年追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交通部次长,1931年后长期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后来,他去了台湾,而结发妻子和儿女却留在大陆,从此天各一方。在去世里,他留下遗言:“我百年后…  相似文献   

5.
周素园,1879年农历闰三月初七出生在贵州毕节,是爱国知识分子、进步民主人士。红军长征经过贵州时,他以57岁高龄就任贵州抗日救国军司令,并随红军长征至陕北。建国后,他出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贵州省第一任副省长。毛泽东称他是"我们的一个十分亲切而又可尊敬的  相似文献   

6.
正在现任的邵武市十六届人大代表中,有一位任职时间最长、任期届数最多、被群众誉为"常青代表",他就是龚常青。2008年,龚常青到有"红色苏区"之称的邵武市金坑乡进行调研,这次调研,让他的心灵受到极大的触动:红军临时指挥部、红军医院、红军银行、红军挖的战壕、古民居墙体上留下的累累弹痕等众多红色遗迹在这里随处可见,但这些遗迹却鲜有人来访;境内山脉绵亘,树木蔽日,竹海连绵,山灵水秀,却无人问  相似文献   

7.
备课卡片     
1941年吴晗同志在昆明西南联大任历史系教授。当时,国民党设在重庆的“国立编译馆”约他写一部明史。当吴晗同志写完该书的前四章共十余万字送去后,该馆的一些人看到书中有红军(元未农民起义军头上包着一块红布,当时人称为红军,也有叫红巾军的)字样,竞要求吴晗把书中的“红军”  相似文献   

8.
散木 《同舟共进》2013,(3):51-54
余天云的悲剧已渐被遗忘,但党如何选拔、培育、管理自己的干部,如何让他们克服缺陷,更好地发挥自身特长,是今日仍需思考的话题。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上,有过这样一位红军将领,他曾被张国焘称为"游击天才",却又被刘伯承称作"山大王";他是红四方面军的重要骨干,曾被众多将领称道不已,后来却被作为反面典型——他就是曾任红四方面军30军、31军军长的余天云。余天云后来从历史上淡出,原因不难理解——那也是他在长征途中忽然赴死的原因。当长征快要走出草地时,  相似文献   

9.
曾经哼着“真诚的人是美好的,美好的人都是我的兄弟”,诗人阿橹在诗中追求真善美;然而,金钱,却让他从此堕入了嗜血犯罪的深渊——  相似文献   

10.
社会广角     
《政策》1998,(4)
毛泽东读了70年的《水浒》。他欣赏《水浒》,也谈到很多梁山人物。 他谈到梁山第一任领导人王伦,“白衣秀士王伦不准人家革命,结果把自己的命革掉了”;也谈到第二任领导人绰号托塔天王的晁盖,晁盖是好的,可是却被摒在一百零八人之外,让他早死了。 《水浒》的主角,是梁山第三任领导人宋江。毛泽东在40年代初期,曾对身边的同志说:《水浒》中的三打祝家庄,为什么要打三次?我看宋江这人有头脑,办事谨慎,前两次是试探,后一次才是真打。我们干革命.就得学宋江,要谨慎。 毛泽东也谈及其他梁山好汉。他说,“拼命三郎  相似文献   

11.
1937年4月,罗荣桓在革命圣地延安与红军女干部林月琴热恋上了,他把这事告诉了毛泽东,征求毛泽东的意见。毛泽东一听,拍着罗荣桓的肩膀,乐呵呵地说:"好呵!没有家庭就不是一个完全的革命者,你俩结婚吧,我一定要喝上这杯喜酒。"  相似文献   

12.
在枣阳市资山镇,有这样一位人大代表:任村支部书记十年未领一分钱工资,却从家中拿出3000多元用于发展集体经济;在他的带领下,十年发展村组企业21家,开发多种经营基地2500亩;村党支部被枣阳市委授予"红旗党支部"称号;他廉洁奉公的事迹在资山镇广为流传。他就是枣阳市三届人大代表——资山镇资山村党支部书记张长顺。"村办企业产值不过500万、利税不过50万,我不领工资"。从1988年就任党支部书记至今,张长顺没领一分钱工资,他把有限的资金全部用在发展村办企业上。如今,虽然村里办起了化工厂、米面综合加工厂、家具厂、铁犁厂、油厂,有了200多亩已投产的桔园和2000多亩的板栗,村办企业产值早过了500万,可领工资的诺言却没兑现。直到现在,未领的工资和他个人为集体垫付的水费、电费,仍有12000多元。  相似文献   

13.
家熹没走     
赵家熹和我都是北京65中的“老三届”,80年代初我在市青联机关工作,他又是青联委员,因此,很熟悉。他从乡下回来后,在景山学校任高级教师、在北师大艺术系任副教授,直到去年阳春时节去世。他生前是首都著名的中青年书法家、北京市政协委员……他出道较早却始终没有大红大紫,想是性格使然。可是,在3月23日送他的日子,八宝山人山人海,有3000多人参加了告别仪式。《北京晚报》发表了苏文洋的《家熹走了》,让读者柔肠寸断。当时我就想写《家熹没走》,写写我对老朋友的怀念和他对我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写写  相似文献   

14.
阮直 《当代广西》2013,(14):9-9
<正>俗语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我误读多年,以为那是吝啬鬼美化自己的油彩,一度不愿意别人千里之外送来鹅毛,愿意他把千里之行的路费给我,人就别来了,你不旅途劳顿,我也得个实惠。那时我想得简单,不知道人情不光是用情来维系,还有"债"在其中。人情就在于往来,这"往来"说白了就是"投桃报李",不能烧火棍子一头热,得两头加温,人情关系才能"水深火热"。一头热,就欠下了人情债,久而不还,情就淡了,"债"却在。国人的人情味浓烈,千百年来温馨暖人,那是因为大家送鹅毛的时候多。小时候家住四合院,生活简单,邻里之间有人情没有  相似文献   

15.
《传承》2006,(Z1)
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思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毛泽东何叔衡问我:假使红军主力转移,你愿意留在这里,或是愿意从军去呢?我的答复是:我愿意从军去。——董必武《出发前》号角响了,尖锐的声音激励着每个战士的心弦。红军家属在路边送别。儿童团小弟弟叮嘱道:哥哥多捉几个师长回来啊!——彭加伦《别》街头巷尾,人山人海,议论纷纷“:有机关炮!“”子弹不多,怎么总打胜仗?“”他们日走一千,夜走八里,刀枪不入,还靠子弹打仗?”——彭加伦《道州城一瞥》他一进门就深深地作了一个揖“:…  相似文献   

16.
《创造》2016,(10)
正那天,去北京,在单向街书店的西海店,我问正坐在对面埋头读书的许知远同学:"你说,一个人读书会有穷尽的时候吗?"他很快地回答说:"我现在就有这种感觉了。"我知道这个问题很"无耻",不过没有想到他会那么"无耻"地回答。我在过去三十多年里的阅读量应该超过1900年之前90%的智者的阅读量了——柏拉图、孔子到底读过几本书?可是,为什么我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能力却无法与先人相比?香港苹果日报总编辑董桥早年在伦敦钻研马克思。后来他说,原来自己认识的不是马克思其人,而是马克思的胡须。  相似文献   

17.
从长征的最终结局看,当然是红军胜利蒋失败,但就当时来看,倒可以说是"双赢"的局面。前几年,李辉翻译出版了彼德·兰得著的《走进中国——美国记者的冒险与磨难》。从这儿开始,他进一步研究外国记者在中国的活动,写成了《在历史现场——换一  相似文献   

18.
被誉为"延安五老"之一的谢觉哉是我国人民司法制度的奠基者之一。1884年5月生于湖南宁乡县,1905年考中晚清秀才,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主持和参加起草中国红色革命政权最早的劳动法、土地法、婚姻条例等一系列法令和条例。1934年10月参加长征,红军到达陕北后,任中央政府司法部长兼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院长。"七七事变"后任陕甘宁边区政府高等法院院长。1945年任中央法律问题研究委员会主任委员。他强调法源于人民群众,并对宪法、民法、刑法、诉讼法等提出了一系列的原则和主张。1948年8月,华北人民政府成立,谢觉哉当选为政府委员兼司法部长。1949年8月,新中国第一所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成立,他任校长。1959年4月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1965年担任政协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71年6月15日在北京逝世。  相似文献   

19.
博览文汇     
<正> 快乐计划好多年以前,我看过一本小书——《人的思想》,对我的生活产生了长远而良好的影响。书的作者是詹姆士·艾伦,下面是书里的一段:"一个人会发现,当他改变对事物和其他人的看法时,事物和其他人对他来说就会发生改变……要是一个人把他的思想朝向光明,他就会很吃惊地发现,他的生活受到很大的影响。人不能吸引他们所要的,却可能吸引他们所有的……能变化气质的神性就存在于我们的心里,也就是我  相似文献   

20.
写诗的故事     
从小学时起,在日记里我就偏爱写诗了,尽管我这辈子离“诗人”有十万八千里之遥。但它却是我人生进行曲中的一个不高不低的音符。 第一位诗友 ——台湾那鸿渐你现在哪里? 我在北平市立聋哑学校读书时,已是好几家小学生报纸的通讯员了。通过小报,在结交的几位文友中,有一位叫那鸿渐的是四川宜宾某中学学生,他对诗特别爱好,信中常谈论对诗的感受,对我写诗的提高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