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所具有现代性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质量。当前,农民可以分为农民工和留守农民两大群体,本文借鉴英克尔斯关于人的现代性的七个主要指标,通过统计调查,分别对这两大群体进行测量,应用比较分析方法来探讨农民的现代性现状及有无外出务工对两大群体现代性成长的影响,以期为提高农民现代性整体水平和新农村建设政策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和实现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基本的价值立场;充分尊重和发挥农民群众的历史主体精神。马克思主义矛盾观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方法论,要善于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抓住主要矛盾,找准突破口,探索各具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创建模式。  相似文献   

3.
刘佩  张宽 《中国民政》2006,(8):52-52
江西省高安市民政局卢小宝认为.农民群众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根本的是要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权益.增进农民福祉,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做好这篇文章.必须进一步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做好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的工作。一是大力加强村民理事会建设。要依托农村党员、村民代表,农村致富能手、妇女骨干、离退休干部“五大骨干力量”.民主选举村民理事会成员.发挥他们在宣传农村政策、管理公共事务、服务经济发展、调解矛盾纠纷、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5年12月31日制定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提高农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妥善处理农村各种社会矛盾,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击“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建设平安乡村,创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从党中央对新农村作出一系列部署可以看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一、深刻理解树立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5.
韦志平 《传承》2010,(30):62-63
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前提。针对广西合浦县农民增收难的原因和存在问题,可以通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建立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机制、培养新型农民、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这五方面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6.
今年,中央提出要以城市反哺农村, 工业支援农业的方式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笔者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涵盖面极其丰富的概念,从建设的对象上来讲,它不仅包括“物”(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等)的建设,还包括“人”(乡土社会中的农民和城市中的农民工)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全国掀起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潮。当前,我省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如,长期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因素尚未根本消除,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不稳固,  相似文献   

8.
目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但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比如,对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的理解上,认为新农村建设是农民自己的事,要靠农民自己,政府仅仅起主导作用。其实不然,农民不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更应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受益主体。  相似文献   

9.
一、新农村需要新农民。新农村建设农民是主体,没有新农民就没有新农村;新农村的经济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建设、民主政治建设等等都离不开新农民。可以说,新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证,这也是以人为本原则的体现。因此,培养新农民是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常抓不  相似文献   

10.
农村劳动力"逆淘汰"式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状况因直接影响农民的整体状况而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影响。虽然农村劳动力转移从总体上有利于减少农民、增加农民人均资源占有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农民收入,但农村劳动力的“逆淘汰”式转移,也造成了高素质农业劳动力外流,影响了“三农”问题的及时解决,制约了新农村建设。而农民工回流和返乡创业正好弥补了“逆淘汰”式转移的不足,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必要的人力资本、物质资本与社会资本,有力促进了乡镇企业发展、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民收入增加,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