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世杰是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一届大学毕业生,他到新华区人民医院工作时,医院只有十几间小平房,但这些并没有影响他干事创业的决心和信心。带着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无限热爱,他工作认真,埋头苦干,取得了骄人的成绩。1987年,他被全院职工由内科主任一致推选为常务副院长,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上任后常对大家说:“群众拥护咱,组织上信任咱,咱只有尽心尽力干好,才辜负大家的期望。”  相似文献   

2.
他很忠诚,忠诚得像一头老黄牛,默默地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他所热爱的公安事业;他很平凡,平凡得像一丝春雨,用自己艰辛的汗水滋润着素不相识者的心田;他很普通,普通得像一滴水珠,但却能映出太阳的七色光环─—他就是扎赉特旗公安局副局长兼刑警大队长的蒙古族青年韩金贵。 爱因斯坦说过,“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韩金贵就是这样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他穿上警服的第一天,就在自己的日记上写下了“金色盾牌,热血铸就;身先士卒,除暴安民”16个大字。经过几年实际工作的…  相似文献   

3.
孙之 《前线》2013,(4):80-80
“本届政府内,一是政府性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二是财政供养的人员只减不增;三是公费接待、公费出国、公费购车只减不增。”新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约法三章”,让笔者闻之眼前一亮。而这“约法三章”,来由是政府要让百姓过上“好日子”,自己就得过“紧日子”。“好日子”百姓无不向往,无不期盼。而今百姓,沫浴改革开放之阳光,大都过上了“好日子”。就像《今天是个好日子》那首歌唱的:“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明天是个好日子,打开了家门咱迎春风;今天明天都是好日子,咱赶上盛世享太平。”“好日子”不是从天降。在百姓过上“好日子”的记账单上,分明写着政府一系列的利民富民政策,也写着政府行政开支的历年缩减。政府过“紧日子”,把节省下来的钱用于改善民生,让更多百姓过上“好日子”,已成为政府多年的施政理念。  相似文献   

4.
《当代党员》2010,(5):14-15
重庆要发展,最难在“两翼”地区的脱贫致富,这也是历届市委、市政府的一个梦想。我们这一茬儿干部,绝不能把矛盾交给后人,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下决心啃掉这块“硬骨头”,要举全市之力抓好抓实。这件事干成了,城乡统筹就很具体了;反之,如果干不成,主城和“两翼”的差距就会越拉越大,城乡统筹就成了一句空话;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就都落实不了。“两翼”区县,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要多出一些现代版的焦裕禄,带领当地群众治山治水,艰苦奋斗,要将种苗、流通网络、龙头企业、人才保障几个环节都落到实处,同时抓好典型引路。要在三年内,让“两翼”95%的贫困农户都能增收万元,让老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进步和利益。  相似文献   

5.
《求贤》2007,(7):31-32
以最短的时间、最高的效率,致力于农业科研,成就了“垄沟的哥德巴克猜想”;以最诚实的敬业姿态和最真诚的智力服务,圆了广大农民的“绿色梦想”;以无悔的选择和高尚的人格写就新世纪技术干部的本色。他就是优秀共产党员、天津市宁河县蔬菜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董在成。  相似文献   

6.
《军队党的生活》2011,(2):49-49
解放军第三〇七医院党委书记、政委杜连英自2005年8月担任现职以来,团结带领党委“一班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谋发展,开拓创新搞建设,医院全面建设实现跃升。2007年,医院被总后表彰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先进单位”;2008年,医院党委被总后表彰为“先进党委”;2009年,他本人被评为“全军优秀师旅团级单位党委书记”和“总后优秀党委书记”;2009年8月,他作为总后系统代表在全军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座谈会上介绍了经验;2010年10月,他代表党委在总后军师职干部理论培训班上介绍了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7.
如果有人拿出自己的2万多元血汗钱去无私地帮扶一个与自己无亲无故的贫困家庭,肯定有人说他“傻冒”或“神经病”,然而,黑山县四家子镇四家子村的党支部书记夏忠君竟做出来了,而且做得很诚心,做得很坦然。每当别人问及何故,他便朴实地一笑说:“谁让咱是他们的‘当家人’了。”  相似文献   

8.
他急匆匆的脚步,日夜奔忙,在深山一走就是25年;他笑眯眯的面容,谦逊执着,攻克的科技难题折服专家教授;他深邃的目光,满含忧患,一份论证报告让大国长剑反应迅捷,随时能战i“斗室”圆梦想,雷霆出深山——第二炮兵某导弹旅技术室主任陈学东扎根山沟创奇迹,用勤劳与智慧助导弹腾飞提速,让训练周期缩短,使英才方阵扩容。  相似文献   

9.
素描李登海     
论身份,他是研究员;论成果,在中国育种界,他取得的研究成果数量首屈一指,还兼任几所农业大学的硕士生导师。但他又不同于一般的专家,因为他没上过一天大学,被人们称为“农民科学家”。他的梦想只有一个:让脚下的土地长出更多的粮食。他就是被人们誉为中国“紧凑型玉米育种之父”的李登海。  相似文献   

10.
百诚  福臣 《奋斗》2002,(10):41-41
侯颖达忘不了1996年10月自己担任:翠峦林业局局长时老父亲那几句直白的话语——“别忘了,你是喝峦河水长大的,当局长一是要保证给老百姓开工资,让大家安居乐业过日子;二是要想正事,干正事,别给翠峦人和咱老侯家丢脸!”  相似文献   

11.
晓贺 《支部生活》2011,(2):45-46
在南涧县公郎镇,提起公郎人民法庭庭长龙进品,上级领导说,有他这样的法官在,我们心里都要踏实些;同事说,他的清贫让人心酸,但他的“富有”又让我们羡慕;百姓说,我们有事就会去找“小龙”。  相似文献   

12.
咱自从熬上了在百姓眼中算是很大的官之后,各种“陪同”就多了起来,甚至有人说咱是“三陪”官儿。其实,“三陪”还不算啥,有时还要达到四陪、五陪、六陪,甚至更多的陪。说实在话,咱工作上感到还不是很累,可天天当“三陪”却是好辛苦。陪不好可不是闹着玩的,那可是比工作还要重要的工作,上级领导把握着咱单位、个人的前途命运,陪不好领导,说小了,咱个人要吃不了兜着走,命运前途会受到影响;说大了,那可是影响到单位的全面建设和长远发展,您说这“三陪”重要还是不重要?不过要说起陪的学问,这些年咱还真总结积累了不少。陪好…  相似文献   

13.
袁应 《当代党员》2012,(6):43-44
他上大一时就曾孤身一人到河南省的“艾滋村”做志愿者;他最大的梦想是为山区的孩子建一座图书馆。从大学毕业到现在,他一直在努力实现自己的这个梦想。 他,就是“驴背图书馆”的发起人孙智。  相似文献   

14.
刘少奇同志要求子女是很严格的。1964年夏季,王光美同志在河北省新城县蹲点,刘少奇同志写一封信让15岁的女儿平平送去.并嘱咐秘书,不要给她买票,不要送她上火车站,也不要通知王光美同志到车站接她,一切由她自理。秘书感到很为难。他想,平平毕竟是个小孩子,而且从未出过远门。刘少奇同志看出他的心事就对他说;“对孩子一是要管.二是要放。什么叫放呢?吃苦耐劳的事情.经风雨见世面的事情、都要放手让孩子去干。这样可能孩子要跌些跤,但只有这样做,才能使他们受到锻炼,更好地成长起来。”既“管”又”放”,对立统一刘少奇同志…  相似文献   

15.
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讲过一个三个石匠的故事:一个过路人问三个正在凿石的石匠在做什么。第一个回答说:“我在挣钱过日子。”第二个说:“我在做全国最好的凿石工作。”第三个石匠抬起头来,眼中闪烁着光芒,说:“我在建筑一座大教堂。”对第一个石匠来说,工作只是为了挣钱。第二个石匠则有更高目标,他要做到最好。而第三个石匠却有梦想,他要建筑一座精神家园。在这个故事中,梦想可以让人眼中放光。  相似文献   

16.
李天锐 《廉政瞭望》2014,(16):28-30
一名招商局长在全局大会上公开宣布:“大家在外招商很辛苦,我给咱局争取了3个后备干部名额。”在和各部门会谈时,他还会带上在家的后备干部,向他人“隆重推荐”。  相似文献   

17.
黄晓军 《当代工人》2011,(18):27-27
小刘是我们班组去年招进来的职工,他年纪不大志气倒是不小。“比尔·盖茨是我的榜样,马云是我的偶像。大伙儿都瞧着吧,用不了十年,咱的名字准能登上胡润富豪榜……”职工有志气,工作起来努力、有干劲,作为班长我当然觉得很欣慰。不过,没多久我发现他虽然嘴上喊得震天响,真的千起活来却总丢三落四。我劝他认真点,人家却毫不在意:“这种小...  相似文献   

18.
一个人如果没有头脑,干起工作来只能是人云亦云,亦步亦趋,再怎么卖力也没啥出息。这本是再简单不过的常识问题,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往往出现与常识相反的结果。阜阳市副市长、公安局长傅洪杰,在未居高位时曾经对市长王怀忠说过一句感情“朴素”的话———“市长,我这个人没什么头脑,你咋说,咱咋干。”“我没什么头脑,你咋说,咱咋干。”这话我们听起来耳熟得很,与“理解的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在执行中加深理解”有异曲同工之妙。“没什么头脑”意即没自己的想法与做法,潜台词是“头脑是克隆的,与领导你的想法绝对一致”。“…  相似文献   

19.
铁血丹心铸警魂──记“全国优秀人民警察”钟臣洪义,立军,晓宇钟臣是吉林省长春市公安局绿园区分局西安广场派出所所长。作为一名党员,他怀有一颗对党和人民的赤诚之心;作为一名所长,他时刻牢记维护一方平安的职责。在“严打”斗争中,他更是全身心地投入战斗中。4...  相似文献   

20.
立身靠什么     
春节前,一位青年同志悄悄问一位老同志:“过节一定要给单位领导送礼吗?”老同志一怔:“嗯?我工作几十年,从没给哪位领导送过礼!”青年同志纳闷:“您真不知道?咱单位有些人每年春节都给领导送礼。”老同志摇摇头。青年同志半开玩笑地说:“怪不得您的仕途不够顺呢!”他告诉老同志:自己心里很矛盾,作为一名要求入党的青年,本不该沾那些庸俗的事,可又怕领导在乎,日后真给“小鞋”穿。还说,我就是想在30岁前把基础打好,也叫立身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