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华云 《公民与法治》2010,(12):26-27,30
今年4月15日,湘西小城溆浦县一选区,6444名选民,投票罢免了米晓东的县人大代表。15天后,该县人大常委会发布公告,终止了米的人大代表资格。米晓东遭遇罢免,源自米晓东获刑。选民们质疑,犯罪分子怎能当代表?  相似文献   

2.
4月15日,溆浦县138选区6444名选民,投票罢免了米晓东的县人大代表职务。县级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但选民罢免人大代表的案例寥寥。日前,溆浦县的选民罢免人大代表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和对监督代表的追问。  相似文献   

3.
朱四倍 《江淮法治》2010,(13):46-46
今年4月15日,湘西小城溆浦县一选区6444名选民,投票罢免了米晓东的县人大代表资格。15天后,该县人大常委会发布公告,终止了米的人大代表资格。米晓东遭遇罢免,源自其获刑。该条消息受到了一致好评,本期“一家之言”刊发的几篇文章,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此事件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4.
杨华云 《江淮法治》2010,(11):20-21
今年4月15日,湘西小城溆浦县一选区,6444名选民,投票罢免了米晓东的县人大代表职务。15天后,该县人大常委会发布公告,终止了米的人大代表资格。  相似文献   

5.
今年"五一"期间,浏览新闻。两则关于罢免人大代表的消息引起了笔者的浓厚兴趣。 其一,4月30日,在湖南省溆浦县人大常委会会议上,有关部门作了关于县代表第138选区罢免米晓东县人大代表职务的情况报告,认为米晓东的人大代表职务已被原选区选民罢免,正式终止其县第十五届人大代表的资格。  相似文献   

6.
闫旭辉 《江淮法治》2010,(13):46-47
县级人大代表通过直接选举产生,近年罢免案例不少,但成功者不多。这起罢免案,源于人大代表获刑,选民们为此质疑,犯罪分子怎能当代表?由此启动罢免程序,最终以多数赞同罢免了该代表的职务。对此,笔者认为,代表获刑并不是罢免代表的充分条件,因为罪有大小之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些轻微犯罪且没有剥夺政冶权利的人大代表并不影响其履行职务,只要选民认可,即便是暂停执行代表职务也可恢复。  相似文献   

7.
对涉嫌犯罪的县人大代表实行罢免,势所必然。但是,这项工作程序复杂,规定细致,费时费力,费用开支大。同时,组织不易,由于选民外出务工较多,导致组织投票相当困难。另外,鉴于一些拟被罢免代表案件正在侦查中,具体案情不便向选民作详细介  相似文献   

8.
杨文浩 《江淮法治》2010,(13):47-47
人大代表由选民选举产生,对选民负责,当代表不认真履行代表职责甚至是违法乱纪时,选民有权罢免代表,是现代代议制民主最简单不过的常识。但回归这个常识,我们却走了非常漫长的过程。以往,我们只听到由官方提交的对违法乱纪的人大代表进行罢免的议案,  相似文献   

9.
据媒体报道,2003年,湖南株洲61名选民联名要求罢免自己所选出的代表,被该区人大常委会召开会议表决否定;2008年,新疆某县级市一选区选民联名罢免要求,被该市的人大常委会以罢免理由不充分被退回;2010年,杭州下城区75名选民联名罢免要求,又被该区人大常委会以"没有领衔人"被驳回。选民联名要求罢免自己所选的人大代表,现实中常常被人大常委会以种种理由驳回。  相似文献   

10.
人大代表是沟通民意的重要桥梁,人大代表履行代表职能首先应公开代表身份。进而打开人大代表与选民沟通的渠道,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以及利用先进的现代媒体技术,密切代表与选民的联系,收集和反馈民众意见。同时应开展培.训学习,提高人大代表的全面素质。构建合理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完善选民罢免制度,促使人大代表更好地履行职责。  相似文献   

11.
人大常委会及其相关机构有权对选民联名罢免要求进行合法性审查,有责任和义务引导和支持选民依法行使联名权;但不能游离于法律之外,以“莫须有”的理由驳回选民联名提出的罢免要求。  相似文献   

12.
媒体报道湖南株洲、新疆某县级市、杭州下城区的人大常委会在处理选民依法联名提出的罢免人大代表案中,借以其他理由对选民提出的罢免案进行否定、退回、驳回。这种做法既违背了《选举法》和《代表法》的规定,又损伤了选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力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某县一位人大代表在酒店参与赌博被警方当场抓获。根据该县所在市市委意见,市纪委致函县委,建议依法罢免该代表的县人大代表职务。但这一罢免建议,却因原选区联名提出罢免要求的选民人数没有达到法定数额而搁浅。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凌架于法律之上,党也要在法律范围内依法行事。依照法律规定,罢免县级人大代表的职务,须由原选区选民30人以上联名,书面提出罢免要求。被提出罢免的代表有权提出申辩意见,然后由县人大常委会派有关负责人员主持表决罢免要求。党委罢免人大代表的建议经过法定程序最终搁浅,彰显的民主法治意义极其深远:首先,党…  相似文献   

14.
代表履职与电子信息 代表履职渠道信息化,就是说代表履职应该拓宽信息来源,多途径、多方位、多角度了解民生民情。我国是兼职代表制。代表兼职性,使得一部分代表的履职受到局限。选民投票选出自己的代表后,就没有更多的时间再找代表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代表选民缺乏联系平台。由于一些信息不能及时交流。代表情况不熟,老百姓的事搞不清,代表与选民就失去联系。  相似文献   

15.
笔者认为流动票箱“走进”田间不妥,有悖于选举法的规定精神. 依据选举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得知,选民在投票站投票是选举代表的主要投票方式,一般情况下选民应在投票站投票.值得注意的是,选举委员会要以方便选民投票为原则合理设置投票站地点,且应视具体情况可设置若干个投票站.流动票箱只适用于“患有疾病等原因行动不便或者居住分散并且交通不便的选民”的投票,其他人员不能或不应在流动票箱投票.  相似文献   

16.
笔者以为,地方人大常委会考评同级人大代表既没有法律依据,又混淆了两者之间法律关系。一是考评没有法律依据。《宪法》和《地方组织法》关于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的职权规定,并没有赋予人大常委会监督本级人大代表的权力。《选举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受选民和原选举单位的监督。选民或者选举单位都有权罢免自己选出的代表”。  相似文献   

17.
现状:罢免案例稀少,成功寥寥无几 所谓直选人大代表罢免,是指根据我国选举法的相关规定,在县乡两级,对选民依法直接选举的人大代表,由选民按照法定程序免除其人大代表资格的活动.在罢免活动过程中,行使罢免权的主体是有选举权的各选区的选民.  相似文献   

18.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使罢免和补选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全国和本市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受选民和原选举单位的监督。选民或者选举单位都有权罢免自己选出的代表。 第三条 全国和本市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在任期内因故出缺,由原选区或者原选举  相似文献   

19.
《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规定:“对确无行走能力不能到选举大会会场投票的选民,可以设立流甜投票箱.由村民选举委员会成员带领监票人到其住所进行投票。流动投票应当在选举日进行并完成。”由此可见,流动票箱仅限于因年老、伤病、残疾等原因不能到选举大会会场或者投票站投票的选民。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了诸如票箱设立过多,滥用流动投票箱:少数工作人员违反选民意愿.主动为选民写选票,干涉选民投票等不和谐的现象.影响了选举的合法性、权威性、严肃性。  相似文献   

20.
罢免权是选举权的延伸,是选民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罢免权体现了选民对当选人的监督和制约。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对村民如何罢免村民委员会成员这个问题,规定得不够完善、缜密,不利于保护选民的民主权利。笔者试图从地方性法规对罢免程序所作的规定上得到启发,对罢免这一重要程序作出法律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