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强调,要树立问题意识,“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直面问题、研究问题、回答问题,积极推动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2.
问题意识     
《天津支部生活》2013,(2):47-47
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在讲话中强调,要树立“问题意识”,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直面问题、研究问题、回答问题,积极推动问题的解决,集聚推动发展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3.
《党课》2014,(8):20-20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强调指出,“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历史无非是问题的消亡和解决,现实也无非是问题的存在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王惠平  李明志 《党课》2011,(23):55-57
一堂党课的成功可能取决于多种因素.但其中最关键的是教师的“问题意识”。所谓“问题意识”,是指教师以问题为导向来设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杨兴举 《当代贵州》2008,(10):29-29
培育和弘扬“自强自信”的贵州精神,必须增强改革意识、开放意识、竞争意识、责任意识与效益意识。自强自信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规范,也是中华民族精神贯穿古今的优良传统。省委十届二次全会提出,要大力塑造“自强自信、开放创新、能快则快、团结和谐”的新时期贵州精神。这既是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时代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又是从升华贵州人精神境界的层面,把胡锦涛总书记对“贵州的同志要有志气、有信心,  相似文献   

6.
《党课》2014,(15):34-35
直面问题,指出问题。直面问题是一种清醒意识和大智慧,指出问题则是直面问题的逻辑必然。在“文革”结束前的一年的时间内,邓小平在各种公开场合的讲话和报告中,无一例外不是在谈论“问题”,充分体现了这位伟大领袖的政治视野和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7.
杨学博 《廉政瞭望》2014,(23):63-63
有时当工作推进不顺时,有的干部会声称,“不是我们没努力,都怪机制不健全”;促进发展出现失误时,有的人会辩解,“根源在于制度有漏洞”;改革需要强力推进时,有的则振振有词,“先得建立完善制度”。在这些人眼中,任何问题讨论到最后,都可以归结为制度问题。制度成了一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  相似文献   

8.
《党课》2013,(19):5-5
开展好教育实践活动,关键是坚持“一把手”作表率,推动领导干部树立问题意识,带着问题把自己摆进去。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四风”问题不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是多和少、重和轻、深和浅的问题。各部门各单位领导干部都要带好头,深入具体地查摆问题。不能用笼统的抽象问题代替具体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9.
观点     
《廉政瞭望》2011,(23):10-11
调研要有“自选动作”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党校秋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直指官僚作风问题,要求官员“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国情民情。他特别提出官员在调研中应有“自选动作”,“看一些没有准备的地方,搞一些不打招呼、不作安排的随机性调研,避免出现‘被调研’现象,防止调查研究走过场”。  相似文献   

10.
年末岁首.冬春交接,中央领导和一些省市领导。走进灾区,走进老区.走进湖区.走进城乡结合部,走进群众中去,调查研究,问政于民,问需于民:对此,人们形象地称为“用脚决策”。“用脚决策”四字,用意在“脚”,轻车简从.多走走,走下去,走进群众,调查研究。一贯重视调查研究的周恩来指出,“要了解真实情况,就要与老百姓平等相待。”他强调,领导干部不能搞特殊化.与群众区别对待和隔离起来.要杜绝那种事先安排、前呼后拥的调研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前,由于受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士官支委普遍存在一些“亚健康”状态,有的是思想问题,有的是能力素质问题,有的是学习方法问题等等。对于基层党支部,要通过调查分析,查出“病症”,根据病情“对症下药”,并帮助其“按药方吃药”,确保士官支委队伍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江柳依 《学习导报》2012,(11):39-39
“哪怕只有0.001%的不合格,落到消费者头上就是百分百。我们须臾不敢掉以轻心”,“就是要坚持对食品安全问题‘零容忍’,给老百姓以信心。”5A14日召开的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会议上,质检部门同志的这番话,体现了职能部门难能可贵的群众意识、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工作?工作就是解决问题。我们每天都在创造历史,而历史正是在艰难地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中前进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指出“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定要深入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精于分析问题,长于解决问题,不断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4.
陈之昌 《前线》2013,(11):49-49,51
1945年,在党的七大预备会议上,在讲团结问题时,毛主席有一句非常形象生动的话,他说:“要知道,一个队伍经常是不大整齐的,所以就要常常喊看齐,向左看齐,向右看齐,向中间看齐,我们要向中央基准看齐,向大会基准看齐。看齐是原则,有偏差是实际生活,有了偏差,就喊看齐。”今年5月,人民网上有一篇评论文章,叫《转作风,领导干部要有“看齐”意识》。这篇文章所说的“看齐”意识是指中央政治局制定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后,中央领导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各级领导干也应该向中央看齐,  相似文献   

15.
“问题意识”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敏锐的眼光和广阔的视野,是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要充分认识增强“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充分把握“问题意识”中“问题”的内涵,提升破解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相似文献   

16.
作风问题说到底是党性问题。党性纯则作风正。刹“四风”、正作风,关键要加强党性修养,从思想根源上查找和解决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指导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所强调的那样,“四风”问题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密切联系。在作风问题上,起决定作用的是党性。  相似文献   

17.
龙在宇 《廉政瞭望》2014,(16):70-70
前几天,对于“问题女孩”郭美美的调查有了初步结果.这却引来另一个问题——郭美美的新闻,要不要上头条?  相似文献   

18.
灵武市委组织部在机关内部开展“新环境、新面貌、新作风、新要求”活动,要求组工干部强化“八种意识”,切实转变机关作风。即:强化大局意识.要求胸怀全局眼界要高;强化未来意识.要求超前运筹思考要细;强化效率意识,要求主动及时行动要快;强化角色意识.要求摆正位置分寸要妥;强化严谨意识,要求沉着冷静性格要稳:强化敏锐意识.要求捕捉信息时机要准;强化奉献意识,要求甘为人梯心境要宁;强化进取意识,要求自我提高上进要强。  相似文献   

19.
<正>毛泽东一生对调查研究极其重视,认为“调查研究极为重要”,并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影响深远的著名论断,如:“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做领导工作的人要依靠自己亲身的调查研究去解决问题”“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凡是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去调查研究”“要有正确的措施,就要做调查研究工作”“没有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徐向东 《先锋》2023,(4):31-31
调查研究其实就是一个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从而推动工作的过程。要解决实际问题,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调查什么,研究什么,是做好调查研究首先应回答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要有“靶向”,带着问题去,以问题为导向。比如,发改部门如何加快推进产业建圈强链,如何推进稳投资增长、稳市场主体、稳经济运行、稳市场预期,如何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双碳”工作、能源粮食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