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周航 《政府法制》2014,(33):36-36
西方人买房子,会很介意上一任屋主是印度人或中国人,原因是厨房会有很浓的咖喱或酱油味。、而一个老外在酒吧里喝多了,多数人会猜他是个美国人,而不太可能是德国人。由此可见,全世界范围内,歧视不是单向的,每个种族、阶层对其他种族、阶层都会有偏见。  相似文献   

2.
美国的“劳改”是涉及社会各个阶层且每天都在运行的一种社会机制,只不过在美国,一个人不会因为政治或思想见解与主流社会不同而被送去劳改,但所有轻度犯法的人都会根据法庭的判决而被强制劳动改造.譬如酒后驾车、肇事逃逸、破坏公共设施、打老婆孩子等行为的直接后果,除了经济赔偿和牢狱之灾外,都会被要求劳动改造,只不过这种劳改在美国被冠以另外一个名字——社区服务.就是在特定时间内,当事人被强制执行社区服务工作,最常见的工种就是清理高速公路.  相似文献   

3.
美国独立日那天,美国人都会放鞭炮、烤热狗、参与多样化的爱国活动。大部分美国人都拥有一定的爱国主义情结,而这种情结是从很小就开始培养的。美国各州(除了夏威夷)每年都会专门给准备上高四的优秀男生办一个夏令营。在这个夏令营,几百个高中生会组织一个模拟州政府,亲自体验民主的滋味儿。民主和自由是一切美国爱国主义宣传所推崇的核心价值观。要是有人间一个美国人为什么要爱国,那么答复很可能就是:因为美国有民主和自由。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居住空间阶层化趋势开始出现,而居住空间的阶层化也将作用于包括教育在内的人们对公共服务的摄取。那么,居住空间的阶层化对教育不平等有着怎样的影响呢?根据以往研究,教育资源获取的阶层差异被看作是导致教育不平等重要原因,因此居住空间阶层化与教育资源获取的阶层差异有着互为因果、彼此强化的关系。一方面对教育资源的差异化追求会导致居住空间阶层化,而另一方面居住空间的阶层化又反过来起到垄断特定教育资源和阻隔其他阶层享有特定教育资源的作用。本研究则注意到,在控制学校资源的条件下,学校学生的社会构成这一因素本身也会作用于教育不平等,即所谓的"生源效应"是存在的,而正是由于"生源效应"的存在,居住空间的阶层化还可以通过影响学校生源的社会构成而作用于教育不平等。  相似文献   

5.
国家责任不能无休止抛给家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问什么是成年人?很多人都会回答:年满18周岁以上的公民都是成年人。如果再问大学生算不算成年人?相信很多人会回答:只要年满18周岁就算是。那么,成年的父母有无义务来承担同样已成年的大学生的义务呢?相信很多人还会回答:有。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加,国内关于骨骼种族鉴定的案件将会增加,骨骼种族鉴定的案例,目前报告较少,现报道1例利用颅骨进行种族鉴定的案件,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7.
立伟 《江淮法治》2008,(24):38-39
辣奢族,绝对的名牌狂热追求者,对有关名牌的事了如指掌。品牌是购物的首要标准,看上任何心仪的东西会昼思夜想得之而后快,而求之不得的时候心里就像被辣椒辣过一样抓狂。年龄多在15至30岁之间,大多为家境好的年轻人或月收入2万元到5万元之间的高薪阶层。  相似文献   

8.
每当看到或听到一些轻生者轻率地结束自己生命的故事,都会让人叹息不已.也许,只要有人能够劝慰一下.他们的命运就会得到改变,重庆生命救助热线就是这样一个公益机构。  相似文献   

9.
研究传统中国社会的法观念应该研究其社会各阶层对于法的种种观念。从《水浒传》所描述的内容可以看出,传统中国社会各个阶层有着不同的法观念。统治阶层的法观念是法为我用,违我即犯法。执法阶层的法观念与义、权、利等的观念相掺杂:有的以法护义.甚至为义卖法;有的以法弄权,或恃权枉法;还有的执法渔利.为利弃法。民众阶层主要是畏法避法,但有时又会认为义高于法、利重于法。研究《水浒传》中所反映出的传统中国社会的法观念,对于认识把握当代中国社会民众的法观念,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法治与社会》2010,(6):F0003-F0003
朱光磊在《北京日报》撰文认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政治发展迈入新阶段,必将会把更多的人带到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过程帛去,并促使阶层分化演变。产生一些新特征、新趋势。一是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了社会成员结构的重组,产业革命将鼎敛社会结构的“智能化”,产业革命最先引发的是劳动力从农业向第二、三产业的转移,伴随着企业技术进步和社会文化教育等事业的发展,知识分子阶层会有所扩大。  相似文献   

11.
城市农民工犯罪的法学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学亮 《经济与法》2003,(10):54-55
城市农民工是从农村到城市、从农民到工人的一个过渡性的中介阶层.是原有的工人阶层和农民阶层在新时期社会分化和社会流动的结构中形成的群体。这一群体的出现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必然现象。是中国农民充分利用社会开放而进行的理性选择。伴随着大批的农村人口涌人城市,其负面影响也日益显露,表现最突出也是最为人们关注的就是农民工犯罪问题。  相似文献   

12.
犯罪行为人存在的客观性以及人与人面貌的差异性、个体和种族面貌特征的相对稳定性,是利用模拟画像技术刻画犯罪嫌疑人的基础,这使得通过收集和利用犯罪现场信息以及目击者关于作案人或犯罪嫌疑人形象、行为的描述而侦破案件具有可能性。因此,如果在调查工作中发现了关于作案人或犯罪嫌疑人体貌特征信息,并完整准确地以图像方式加以反映、记录,该案就已经具备了破案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哲学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彼此联系,并且按客观规律发展、变化的。任何一种人为的行为都会影响周围的事物。违法违纪人员的行为往往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或改变事物的发展,不管该行为如何诡秘、隐蔽,手段如何“高明”,都会或多或少地留下一定的蛛丝马迹。这在常人眼里也许微不足道,但在办案人员眼中却往往很有价值,因为可以从微小的细节中寻找破绽,突破案件。事实上,胡长清等全国有影响的大要案件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从发现当事人有关细小异常举动,然后进一步深挖而告破的。利用细小环节突破案件能准确地击中当事人…  相似文献   

14.
中国教师自古以来是作为士或知识阶层的一员而存在,以传递或创造精英文化、再生产新的文化人为自己知识人角色与职守的定位.基于民间意义的发现,陶行知消解了传统教师知识人角色的定位,将教师的身份从知识阶层的一分子转变为民间大众的一员,将教师的知识人角色从精英文化的再生产者转变为民间大众文化的学习者与传播者,从书本知识的传递者及真理的代言人,转变为民间教育意义的发现者以及创造性学习活动的指导者.  相似文献   

15.
卢梭说过,"人是生而平等的",如果我们视之为至理名言的 话,就恐怕过于天真了。在现实生活中,处于强势的社会群体(阶 层)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歧视弱势社会群体(阶层)的现象普遍存 在。弱势群体的社会成员常常受到不公平的对待,轻则被强势群 体的人"仗势欺人,狗眼看人低",重则连起码的生存条件都难以 保证。其实,歧视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 有,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相似文献   

16.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是春秋时期齐国强臣管仲的名言,这句话的意思是:(百姓的)粮仓充足才能知道礼仪,丰衣足食才会知晓荣誉和耻辱。放在当下来理解那就是在寻求效率和价值最大化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们普遍遵循市场的原则行事,按照这种模式,人们经过取舍和平衡,会形成一个地域性的中间阶层。在这个阶层大家会感到一致性的安全感以及舒适度,而后在普遍的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小悦悦》案件中,十八人的集体冷漠不得不说很罕见,但是既然是事实,我也不多加评论。我接下来只是通过管仲这句名言的含义来解析为什么十八人会集体冷漠而相反一个物质条件更差的拾荒者反而愿意伸出援手,而后对我解析的结果进行一些推理和设想。  相似文献   

17.
人一生会不会不犯错误呢?不可能。我们每个人都会犯错,但是我们能做到少犯错误,不犯大错误。怎么做才能不去犯罪,不进监狱呢?大家记住要远离这五样东西:酒、色、财、气、烟。人犯错误,大都跟这五样东西有关系。  相似文献   

18.
李其忠 《检察风云》2012,(12):94-95
人在一生中也许都会有实实在在的头痛经历,头部或是剧烈疼痛,或是绵绵作痛,或是隐隐刺痛。有人称头痛是仅次于感冒的常见病,其实头痛是一种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  相似文献   

19.
家庭暴力是一种残忍、隐蔽而复杂的罪行,会给受害者带来身体和心理双重伤害,尤其会对少年儿童造成毁灭性影响。无论年龄、性别、性取向、种族或宗教信仰如何,任何人都可能受到家庭暴力的影响。英国政府致力于建立一个对家暴“零容忍”的社会,通过完善法律制度、设立法定机构、扶持社会组织、培训专业人士、加大宣传活动力度等多种方式帮助家暴受害者摆脱困境。  相似文献   

20.
叶檀 《法人》2014,(7):12-12
最近各地频发房地产下行的新闻,连一贯对房价唱多的任志强,也改口称“在宏观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房地产肯定会一并下行,但由于有大量的农民需要进城,房价紧接着会迎来反弹。长线投资人不必在意今天或者明天的房价,问什么时候买房的人通常都会错过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