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令营真相     
夏令营,一项有20多年历史的活动,一个本该“清洁”的场所正变得沾满铜臭。公办学校、培训机构、旅行社甚至个人,越来越多地举起名目繁多而诱人的夏令营招牌,把逐利的“手”伸向中小学生——主要是城市的孩童。2006年的暑期夏令营大战,早在春天就烽火连天。随着暑假开始,各种名目的夏令营便良莠不齐地登场亮相。有的高擎“环保”大旗、有的打出“精英”牌子、有的大做“出国”文章……在这个夏天,有多少孩子被聚集在夏令营里不得而知,但是,随着他们从各色夏令营归来,关于夏令营的反思也渐渐开始了——两个在这个暑假参加了夏令营的孩子,以亲…  相似文献   

2.
杨金鹏 《政府法制》2005,(12):42-43
六一儿童节,四毛早早就起了床,收拾停当,因为他答应要带着9岁的外甥女彤彤出去玩耍.可是,这天一大早,彤彤却领着一个人来到了四毛家里.经彤彤介绍,四毛才知此人是彤彤的同学贝贝的妈妈,她是特地向四毛求教来的.……  相似文献   

3.
鲍裕庭 《江淮法治》2013,(15):51-51
现在独生子女多生活在城市里.很少接触大自然.而夏令营给孩子设立需要同伴共同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务.让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讨论、协作、体验成功,这些都是在正常的学校学习中很难培养的。  相似文献   

4.
形形色色的夏令营良莠不齐,令人眼花缭乱。利益驱动也好,市场需求也罢,不管怎样,义务教育的学校、培训机构、旅行社乃至个人都在死死“盯”着夏令营这块“肥肉”。“市场”这只手有些忙不过来了,政府“宏观调控”的这只手该如何“插”?“及时组建‘夏监会’!”2006年8月15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向本刊记者表示。一个机构《法律与生活》:13年前,您的《夏令营中的较量》一文在社会中引起了轩然大波,同时也使国人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您在当时就非常关心中国的夏令营状况,如今,13年过去了,您认为中国的夏令营市场发生了什么变化?您如…  相似文献   

5.
开篇 如今,暑期的夏令营已不再是少数学生专享的贵族之家。不少家长已把它当作了送给孩子的暑期礼物。可能略显昂贵,却又能承受得了。于是,各式各样的夏令营应运而生。犹如夏季随风摇曳的斑斓花朵,不断地发出了诱人的芬芳。 由此不能不提醒各位家长及其子女,如何选择合格放心的夏令营,是件十分慎重举措。 既要让未成年的孩子尽情享受着集体生活带来的欢乐与惬意,又能平安无恙地返回到父母身边。毕竟,身为独生子女的家长极不放心监护权的转移,并且还由于处在未成人状态的孩子缺乏自我生活、自我保护能力。本篇就可能对您有所帮助、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6.
在“洋夏令营”异常火热的这个暑期,中学生洋洋去了英国。看了他的合同后,专家提醒读者朋友,在送孩子参加类似活动时,一定细抠合同条款。  相似文献   

7.
道歉是对自己教育方式的检视,是一次很好的言传身教.孩子做错了事,如果父母能代孩子向受害方诚心道歉,则多方获益. 2016年12月,“北京中关村二小事件”持续引发社会关注.媒体从学校获悉,亮亮(化名,扔垃圾筐的同学)和军军(化名,发笑的同学)的家长已向学校提交书面道歉信,向明明(化名,受到伤害的同学)及其家长致以深深的歉意,表示“这事对三个孩子都是人生的一次经历”,将对孩子加强教育.  相似文献   

8.
家访     
“我们宝宝是一个很听话的孩子……小王老师,您抽烟,这可是软包装中华烟,我们家老何就认这一种牌子!”何太太把我让到客厅的沙发上,十分热情地把一盒包装精美的香烟推给我。“哦,是这样,根据学校的安排,新学期开学后,各班主任要对自己班里的部分同学进行一次家访。听同学们说,你们家何慕豪同学在课下经常与同学比富,说自己家有37箱饮料……”“哈哈,哪有那么多。我们家宝宝爱喝饮料不假,可是根本没那么多,里面混杂着十几箱‘脑白金’呢。‘脑白金’知道吧,一种挺有名的营养品,我们家老何每天都要喝的,不然会失眠。一会儿走的时候,给您带两箱…  相似文献   

9.
小记者、小主持人、小领袖……家长让独生子女成为精英的梦想与夏令营的商业气息奇妙地融合,让夏令营发育成一个良莠不齐的市场。  相似文献   

10.
因为一起案件的“圆满结果”,不少人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 在2016年十一长假前夕尘埃落定的这起案件,就是轰动今年夏天的山东胶州篡改高考志愿案. 案件主角一名叫常升,另一名叫郭某.他们是在同一班级、住同一宿舍的同学,而且都是胶州一中2016年度的高考体育特长生.高考结束后,在恩师杨勋的指导下,常升和郭某的高考志愿都填报了陕西师范大学.后来,郭某如期拿到了这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而常升分数超过了录取线却“名落孙山”.  相似文献   

11.
随笔     
(一) 官员同学来访,我在大酒店宴请他,并找数友相陪。宴毕,我起身结账,却被同学一把按住:“你别管!”我说:“那还行,你远道而来,还能让你埋单?”同学语气加重:“让你别管就别管!”我仍不同意:“今天这东我做定了,一顿饭还请不起吗?”说完迅速把钱塞到服务员手里。同学立刻脸红筋胀,对我忿忿然.  相似文献   

12.
王小艳 《江淮法治》2009,(19):54-54
我是一名在北京打工的“留守儿童”的母亲,不是我狠心,农村孩子和城里的孩子一样,都是家里的“掌上明珠”。为了能让孩子读得起书,我只好抛家舍子到城里打工,可离开家又不能很好地照顾和教育孩子。由于工作不稳定,带孩子过来读书不是折腾吗?我也知道这样和孩子缺乏有效的沟通,但如果不是为了生计,谁愿意这样做呢?  相似文献   

13.
微博     
@关颖V:【香港新特首的为父之道】梁振英说:“任何工作都可以由他人代劳,唯独做爸爸不能让人代劳,因为所有孩子都只有一个自己的爸。”他都没有因为忙而丢掉父亲的责任、家庭的责任,多少个夜晚,孩子都是在他的歌声中安眠;他带着孩子去逛花鸟市场,把这当作天然的好教材。  相似文献   

14.
微博     
@关颖V:【香港新特首的为父之道】梁振英说:“任何工作都可以由他人代劳,唯独做爸爸不能让人代劳,因为所有孩子都只有一个自己的爸。”他都没有因为忙而丢掉父亲的责任、家庭的责任,多少个夜晚,孩子都是在他的歌声中安眠;他带着孩子去逛花鸟市场,把这当作天然的好教材。  相似文献   

15.
1 一九八三年的“六一”儿童节前夕,在北京一条大街的公共汽车站牌下,有两个孩子在忧郁的张望。他俩时而走到公共汽车的站牌下,从下车的乘客群中仔细地寻觅着,时而又徘徊在人行道间,痴呆呆地望着来往的行人。“山鹰!海燕!”一位年逾花甲的老大娘边喊边跑了过来,紧紧地搂住了两个孩子。  相似文献   

16.
李大江 《政府法制》2008,(15):50-51
5月29日,在“六一”儿童节到来前夕,位于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城区的孝感艺萌康复中心5岁聋哑孩子方劲因未经允许进入了康复中心厨房,被25岁的中心负责人李霞强行将手臂按在滚烫的电饭煲上烫伤。之后,这一极端事件引发了一系列反响:有老师辞职并向当地警方报案,有老师主动向外揭露康复中心长期以来苛刻对待聋哑孩子的“黑幕”,他们要求康复中心的上级部门对其进行整改,还残疾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7.
雨川 《江淮法治》2012,(18):42-43
如今,大多数孩子都是泡在蜜罐中长大的,一出生就有爷爷奶奶围着自己转,这让不少专家和学者为之忧虑,纷纷指出:溺爱不利孩子的成长。然而,山东省青岛市的一对年轻父母却走了另一个极端,为了培养女儿成才,他们狠心变身狼爸虎妈,坚信只有“棍棒教育”才能成就孩子的完美人生。让人痛心的是,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泽州县某村。“孩子,站起来让阿姨好好看看你。”一个脸上写满稚气的少年怯生生地站起来。“孩子,大大方方看着阿姨。”“告诉我,你是个诚实的孩子,不会说谎是吗?”  相似文献   

19.
广西南宁市两个家庭,在养育了孩子14年之后,突然间发现孩子不是自己的亲生儿,而是在医院抱错了。这犹如在两个家庭投下了“原子弹”。为了让孩子“认亲”,他们做了种种努力,然而一直未能让亲生孩子回到身边。为此他们共同将医院告上法庭,索赔精神损失费等90万元。  相似文献   

20.
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断提速的时代。出差是飞机高铁,上网是极速体验,吃饭要争分夺秒,就连蹒跚学步的孩子,都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快些!再快些!”这已经成为了每个人生活中的潜台词。可是,社会的非正常之“快”让我们经历了一月前的高铁之殇:生活方式的非正常之快,让我们的身心面临“不能承受之伤”,攀升的慢性病和心理疾病发病率,很多都是这个“快时代”的副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