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敬畏民意     
何为民意?民意就是民众的愿望,民众的心声,民众的信任和民众的评判。 民意对执政党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是其执政的惟一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2.
《法庭内外》2010,(1):F0002-F0002
最高法院:王胜俊提出“让司法贴近民众,让民众接近司法” 2009年11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在越南胡志明市召开的第十三届亚太地区首席大法官会议上表示,不断满足公众新要求,不断回应社会新期待,是各国司法界共同面对的重大课题。司法得不到民众的拥护,就会失去权威和生命力。让司法贴近民众,让民众接近司法,实现司法与社会公众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3.
破茧化蝶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来自对基层民众幸福的感受是整个社会幸福状况的“晴雨表”,来自基层民众的声音是最真实的声音。作为社会的主体,基层民众的呼声反映社会的呼声,基层民众的期盼代表社会的期盼。  相似文献   

4.
徐国栋 《法学研究》2009,(1):147-165
包括民众诉权、民众令状、人民控告和检举四项制度的罗马法公益诉讼制度群,是现代公益诉讼制度的起源。四项制度的递嬗,展现了罗马诉讼法从民众主义到国家主义的发展史,由此揭示了在国家机器完善的现代条件下民众诉讼的存在依据问题。由于人民利益与官僚利益可能发生不一致,民众诉权仍有存在余地,但必须采用众有利益理论对原告资格制度进行改革,才能保证民众诉权良好地运作。  相似文献   

5.
梁群 《中国审判》2010,(1):44-45
人民性是人民法院的核心价值,最高人民法院王胜俊院长强调,偏离司法的人民性,司法工作就会陷入困境和险途。“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其目的就是要坚持司法人民性,即努力维护民众权益、真正尊重民众意愿、切实方便民众参与。了解民众司法需求,倾听民意、尊重民意并以此改进法院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新需求,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社会治理语境中的维稳政策意味着一种观念的更新,即不过分强调国家对社会的控制,而代之以社会治理,其本质是国家、政府和民众的共同治理。维稳应以社会宽容为前提,遵循法治原则,采取民众参与、协商的解决方式,实现以维护民众权利为最终目标的社会治理政策。  相似文献   

7.
通胀凶猛     
马光远 《检察风云》2010,(23):75-75
如果说通胀对于民众有什么正面“溢出效应”的话,那就是民众在通胀的压力下经济学的知识可谓猛增,一场金融危机,不亚于给全民的经济学教育课。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面对货币贬值和物价飞涨的压力,民众在理财技巧日益增进的同时,对于“货币投放量”这些以前只属于专业人士和教科书的名词,真的进入了寻常百姓的生活。  相似文献   

8.
一、政府倍用及其社会意义 政府,是指国家权力的执行机关,即国家行政机关。政府信用就是国家行政机关的信用,是社会组织、民众对政府信誉的一种主观评价或价值判断,它是政府行政行为所产生的信誉和形象在社会组织和民众中所形成的一种心理反映。它既包括民众对政府整体形象的认识、情感、态度、情绪、必趣、期望和信念等,也体现为民众自愿地配合政府行政,减少政府的公共管理成本,以提高公共行政效率。政府信用具有以下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9.
董妍 《法庭内外》2013,(10):48-49
在听证会制度被引人中国之初,公众对此寄予厚望,希望能够通过这项制度,实现政府决策科学民主以及民众参与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美好愿望。然而,近几年来有关听证会发生的接二连三的怪象,让民众不禁疑惑,听证会究竟是公众监督发言、参与管理社会事务的平台,还是有关部门糊弄民意的皮影戏。听证会的凝聚力和公信力不断下降,民众参与的热情不断下降,甚至出现听证会无人报名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任建明 《政府法制》2009,(24):12-13
没有以真诚为基础的、缺乏感染力的道歉不可能得到民众的谅解,随口说出、轻描淡写的道歉,不但难以让民众接受,反而会给人留下轻慢的印象,损伤政府的公信。  相似文献   

11.
安庆亨 《法制与社会》2011,(14):280-281
我国是一个封建专制体制的大国,确立于秦朝,一直发展到清末。我国封建民众承受着双重专制体制,一个是国家专制体制,一个是家庭专制体制。统治者为了强化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实施酷刑峻法,民众不得不屈从,长期的屈从使得人性歪曲,但是绝对的屈从导致绝对的反抗,一旦民众有了机会反抗,长期受封建儒家‘仁义”教化的民众,并没有保持中庸,他们会斗争统治者直到彻底消灭对方,他们变成了一个个凶残的怪物,重新建立新的王朝,由于绝对的反抗导致绝对的专制,就这样,中国的封建专制就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2.
良好法律的价值是公平正义。良好的法律能平等地赋予每一个社会民众自由和追求有序的权利为基础,同时对社会弱势群体赋予法律权利的方式,保证社会民众之间力量对比的基本平衡,实现权利与权力相互制约的机制,从而达到保证社会民众通过对妥协合约建立利益基本均衡的社会关系之目的。运用良好法律治理的社会可谓是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13.
国家财政运作是以民众让渡财产为前提,立足着点于保证民众基本权利的实现。享受公共体育服务的权利是民众享有的基本权利之一。在举国办体育,体育领域的财政支出不仅存在大众体育与竞技体育严重的非均衡,也导致不同社会群体在公共体育服务享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因此,在民主财政法治的视野下,对中国公共体育服务非均衡化进行探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现代社会中,警察已成为社会治安的最后一道屏障。如果为非作歹之人连警察都敢杀害,那普通民众的安全更是无法得以保障。然而,美国社会自2014年下半年起,警民关系的紧张与矛盾化,使得警察与社区民众之间已然处于剑拔弩张的阴影之中,在此背景下,2014年12月20日所发生的两名纽约警察被杀事件,更是令民众对于社会安全的信心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法官的修炼     
《检察风云》2011,(20):7-7
法官代表着正义,承载着一个国家成为法治国家的希望与理想。在绝望与希望,毁灭与重生,失败与成功之中,是参与者,更是建设者,要有所担当和贡献,共同寻找希望。引导民众对法律的信仰,培育民众对法律的信心,  相似文献   

16.
《政府法制》2012,(6):14-14
2011年12月20日《南方日报》刊登的《“微博问政”不是终点》一文指出:“一些地方的官方微博内容空洞,用语官腔,对于民众提问多以事不关己敷衍塞责,对于民众建议也常没了下文。”笔者认为这句话说明了“微博问政”要有恤民味道,不能仅停留于“说学逗唱”,只有恤民不倦,善政不止,为民众排忧解难不怠,才能消除“微博问政”过程中的种种弊端。  相似文献   

17.
李忠东 《检察风云》2014,(10):56-59
在普通的英国民众中间,英国王室拥有很高的声望及支持率,王室成员的一举一动备受媒体和国民的关注。王室的开销中,普通民众缴纳的税金是一项重要来源。多年来,英国王室的巨额花销常被人们所诟病。  相似文献   

18.
国有国权,国权当以财政权为核心,即便是奉行“大社会小政府”的有限政府,收起税来不含糊,故而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坚持让民众保留“持枪权”,以对抗政府横征暴敛,受到民众持枪恐吓的政府,用起权来才会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相似文献   

19.
谢璐 《江淮法治》2012,(16):27-27
不久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何平提出了一个延迟退休的建议。延迟退休的话题与社会的老龄化密切相关,对于当下的中国而言,由于牵扯面广,影响民众尤其是中下层民众利益较大,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这确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棘手问题。  相似文献   

20.
声音     
《法人》2013,(7):11-11
“真正的改革是要有民众参与,真正的改革是在市场上而不是在办公室里,真正的改革是企业、是民众在市场上进行的制度创新,政府的作用是总结这些创新,并且政策化、合法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