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易 《政府法制》2013,(11):38-38
不识字的宰相:李林甫 李林甫是唐玄宗时的奸相,身为文臣之首的唐代宰相,竟然时常念白字写别字,实在是令人大跌眼镜。  相似文献   

2.
盛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安史之乱,而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又是什么?尽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我以为根本原因是唐玄宗的腐败,是唐玄宗的腐败葬送了盛唐的辉煌。  相似文献   

3.
政风是政府形象的一面镜子,良好的政风是坚持人民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具体体现,而在公共权力运行过程中各个环节是否公正透明应该是衡量政风是否优良的重要尺度,而在各个环节中强势监督是形成优良政风的根本保障。本文拟从当今行政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中找出不良政风的成因,进而对如何建设优良政风作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晋政办发(2008)26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为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和人民群众满意的政府,省人民政府决定2008年在全省各级经济行政管理部门、社会管理部门、执法监督部门和公共服务行业深入开展以“端正政风行风、优化发展环境“为主题的民主评议政风行  相似文献   

5.
张春华 《中国监察》2013,(19):46-46
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索群众参与党风政风监督的有效途径,的良好局面。只有用好“开门搞教育”的工作方法,积极探才能营造群众有序参与、监督有力、评价客观  相似文献   

6.
自首制度在我国源远流长,其发展到唐代达到了一个顶峰。《唐律》对自首的原则、构成等问题都有着详尽的规定。对唐代自首制度的研究,对于启发我们借鉴古代的法律制度、深入了解我国的法律文化,意义重大。本文即研究了唐律中自首的成立条件、特殊自首以及如何借鉴唐律中自首制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唐代社会可以说是历史上最为开放的社会。尤其是妇女,其开放的程度就是拿到现在来比也毫不逊色。  相似文献   

8.
佚名 《政府法制》2012,(20):26-26
“炙手可热”字面意思是手一接近就感到很热,使人接近不得,引申比喻为一些人权势很大.气焰嚣张。关于这个成语,也有历史渊源。公元745年,唐玄宗李隆基封杨玉环为贵妃,李林甫死后,唐玄宗便任命杨责妃的堂兄杨国忠做宰相,一时间,杨家兄妹权势熏天,把整个朝廷搞得乌烟瘴气。  相似文献   

9.
论唐代的反贪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连芳 《法学杂志》2002,23(1):60-62
唐朝的法律是中国古代法律的典范 ,其内容博大精深 ,值得探索和研究 ,尤其是唐代的反贪立法 ,内涵丰富 ,特色鲜明 ,在唐初整顿吏治方面卓有成效。总结唐代反贪立法的经验 ,不仅有助于了解唐代法制的精髓 ,也有利于我们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反贪立法。  相似文献   

10.
《中国监察》2008,(15):F0002-F0002
福建省福州市“政风行风热线”以倾听民意、关注民情、排解民忧,为民服务为宗旨,集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行政监督于一体,创新形式,增强实效。市长、政府工作部门主要领导和人大代表等走进福州人民广播电台直播间,接听群众电话,解答群众关注的问题,认真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李沙沙 《法制与社会》2010,(14):164-165
唐中后期妇女在贞节观、择偶、离婚再嫁权及家庭地位等方面都出现了与前期截然不同的表现,妇女婚姻地位由先前的相对较高转为之后的比较低下。本文认为唐代妇女婚姻地位的变迁主要受经济政策、思想文化、女性教育和统治者民族渊源、心态等四个方面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刘泳晔 《政府法制》2014,(16):38-39
在古代,官员被免职是常事,免职的原因,大多是办事不力或贪赃枉法之类,但最近读史书,却读到了唐代的两名官员被免职的资料,被免职的原因很奇特.  相似文献   

13.
金眉 《法学》2001,(11)
本文根据相关史料和研究,将唐代民事立法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是民事法律制度全面确立时期,后期是特别法和习惯的上升时期。与其他朝代相比,唐代民事立法深受国家、礼教和胡化因素的影响,并呈现出相对制度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对国家教育进行综合管理是项系统而繁杂的工作,简单地借助敕令式的强制执行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唐代的统治者在对国家教育进行管理时也采取了其它的管理工具和管理方式。即:明确并坚持贯彻国家的文教政策、规范教育管理官员的职权、利用科举制度对教育发展方向进行引导等诸多的管理方式和管理工具被运用到国家教育管理实践中,多样化教育管理工具的综合运用,使唐代教育呈现出了繁荣发展的景象。  相似文献   

15.
从唐代法律体系和民事契约文书中,可以概括并揭示出制度与事实上的唐代民事主体、客体和民事法源的基本面貌及其构造。唐代民事主体是一不同类别的多层次结构,这—结构是相对开放的等级社会在民事法上的投影。民事客体由物、人(奴婢)和行为三类组成。民事法源由成文法和不成文法构成,并以礼(理)为指导,各种法源因此具有相通一致之处。  相似文献   

16.
《中国监察》2009,(1):47-47
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朱小丹在谈到党风政风行风问题时指出,我们决不能让群众失望。前不久,省、市纪检监察部门对我市部分机关窗口服务单位进行暗访,发现了政务服务中一些不良风气和突出问题,让人心情沉重。这些问题恐怕只是冰山一角,没有被检查到的单位未必没有问题。决不能小看作风问题,党风政风行风搞不好,会把党的形象搞坏、把党群关系搞僵、把软环境搞糟、把民心搞散。机关作风存在的问题非抓不可、非改不可。  相似文献   

17.
礼法合一的体系,是中国古代法制最大的特点,也是中国所独有的法律文化。而中国古代礼法合治的体系,反映在婚姻家庭关系方面最为明显。在礼法结合的发展过程中,唐律的"一准乎礼,而得古今之平"正是以前礼法结合思想自然演进的结果。这一点在唐代的婚姻家庭法律制度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并达到了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8.
夏婷婷 《法制与社会》2011,(14):276-277
中国古代礼制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亲亲”、“尊尊”两大原则。传统礼制的发展轨迹,亦为从西周建立.战国的瓦解,又到汉被重新扶正,隋唐时期的成熟,再到明清时期的腐朽没落。在这其中,唐代礼制上承周、汉,下启宋、明,是中国古代经济形态、社会结构、政治体制以及文化传统演变的产物。但是,笔者在阅读《资治通鉴》过程中发现,唐代的多住帝王在某些事件的做法上是违背传统礼制的,甚至是对礼制的破坏。  相似文献   

19.
唐代,是中华法律文化的鼎盛时期。以律、令、格、式为表现形式的法律体系发达、完善;以《永徽律》等为核心的法典,条文简洁、规定明确、逻辑完整;以《唐律疏议》为代表的律疏,对法典的制定过程、立法宗旨、基本内涵、条文沿革、法意法理和实施要求,注疏详尽、阐述透彻、通俗易懂;法律体系在现实生活中的贯彻实施也比较充分、有效。而光辉灿烂的唐代法律文化,并不是有唐一朝的产物,而是从夏商周以来华夏大地上各个时代各个民族法律知识、法律智慧叠加的成果。以此千年发展线索为契入点,对唐代中华法律文化的民族元素进行梳理,阐述多民族共同创造中华法律文化的精神,在当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具有突出的理论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唐代,是中华法律文化的鼎盛时期。以律、令、格、式为表现形式的法律体系发达、完善;以《永徽律》等为核心的法典,条文简洁、规定明确、逻辑完整;以《唐律疏议》为代表的律疏,对法典的制定过程、立法宗旨、基本内涵、条文沿革、法意法理和实施要求,注疏详尽、阐述透彻、通俗易懂;法律体系在现实生活中的贯彻实施也比较充分、有效。而光辉灿烂的唐代法律文化,并不是有唐一朝的产物,而是从夏商周以来华夏大地上各个时代各个民族法律知识、法律智慧叠加的成果。以此千年发展线索为契入点,对唐代中华法律文化的民族元素进行梳理,阐述多民族共同创造中华法律文化的精神,在当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具有突出的理论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