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群众法律意识的觉醒和对法律法规的认知提升.群众维权意识逐步提高.直接推动了群众的维权行动。然而群众在维护权益时却忽视各种义务,出现了违法维权现象。群众维权意识重于守法意识.必然对检察工作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法治与社会》2005,(9):63-63
2004年,咸阳市环境监察支队认真落实省市环保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市环境保护各项中心任务,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环境监察执法职能,严格执法程序,不断加大环境执法工作力度,做到了“执法管理目标化。执法检查经常化,执法队伍专业化”,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重点环境问题,受到了群众的好评。同时,咸阳市环境监察支队注重队伍建设,把提高队伍素质、规范执法行为、增强服务意识、树立良好形象当作龙头工作来抓,使单位整体工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局面。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同志在今年“两会”上提出,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和节俭意识,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不断夺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这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对领导干部提出的明确要求。在这三种意识中,公仆意识是关键。领导干部只有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保持一颗公心,得到群众公认,才能更好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干事创业,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4.
今年以来,桦南县检察院积极开展“关注民生、走进群众”活动。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狠抓了民事行政检察监督。以解决当前人民群众最关注、最期盼的问题。在办理民事行政抗诉案件中,认真审查,严格把握抗诉条件,树立质量意识和证据意识。该院一次提请民事抗诉案件7件,解决了农民土地问题。在提升民事行政检察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同时,也极大地赢得了群众赞誉,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平乡县经济突飞猛进,私营企业遍地开花,达2000多家,一些大的项目也正在陆续上马。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现了一些经营业主只顾利润不顾环保,工业废水随意排放、生产废料随意乱堆的现象.已严重影响当地群众生活环境。为维护群众根本利益,切实改善群众生存环境的问题,平乡县人大常委会加强了对企业排污治理工作的监督检查。一是主任会议安排部署。  相似文献   

6.
一是发挥代表桥梁纽带作用,充当信访信息员,及时掌握群众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和苗头性问题:二是发挥代表模范表率作用,充当法律宣传员,积极宣传有关信访的法律法规.提高群众的依法信访意识:三是发挥代表监督协助作用,充当义务协调员,努力把信访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今年以来,  相似文献   

7.
袁道林 《法制与社会》2011,(36):160-160
城管与警察在管理社会过程中出现了权力行使交叉的现象,最终受到侵害的是人民群众安定有序的生存环境。城管在执法过程中体现出得绝对权利意识、越权执法不得不让我们重新考虑如何加强对城管执法的监督与规范化,进而树立执法的公信力及权威。  相似文献   

8.
苏俊锋 《法制与社会》2011,(24):195-196,200
人民群众是公安工作最直接、最广泛、最敏感的信息来源,是对各种违法犯罪现象施加压力最普遍、最直接、最及时的力量,人民群众在对付各种犯罪及治安问题方面的智慧和力量是公安工作取之不尽的社会资源。长期以来的公安实践证明,群众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公安工作的效能和公安机关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为此本文作者对做好公安群众工作进行了一些探索。一是狠抓警察职业道德教育,强化服务意识,树立诚信公安形象;二是加强业务培训,使做好群众工作成为民警特别是基层民警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功;三是改革运行机制,使基层民警真正走进社区、融入到群众之中;四是从事公安群众工作,与群众打交道,还要善于采取多种方法,以情感人。  相似文献   

9.
田湘波 《检察风云》2011,(23):15-16
频频出现的“行贿笔记”、“行贿档案记录”事件反映了这样一种现象:行贿腐败猖獗,社会廉洁环境和公众廉洁意识急需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10.
论点辑要     
《中国审判》2011,(5):83-83
全国各地在推进依法行政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5个方面:其一,部分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意识淡薄,没有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取代单纯追求GDP增长的政绩观,一些领导干部为了“政绩”,不惜侵犯群众权益而大搞形象工程;  相似文献   

11.
公民环境意识的变迁与环境法的制度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鄢斌 《法学杂志》2007,28(3):129-131
公众环境意识是联结环境法律价值和环境法律制度的中介,只有当公众环境意识和环境法的价值理念相一致时,环境法制才可能低成本运行。我国现阶段公众环境意识呈现一种多元的二重结构,诸多因素的制约使得我国的公众环境意识远远落后于现行环境法制所追求的价值理念,也使得我国环境法出现有治法而无法治的现象。中国环境法所面临的这种尴尬要求我们必须从制度实施的外部环境出发调整环境立法、执法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2.
张万金 《江淮法治》2010,(17):13-15
8月13日至16日,记者随“江淮环保世纪行”采访团对滁州、宿州等地进行了采访。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各地在节能减排、环境治理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同时,我们也深刻地感受到,许多地方在经济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映强烈。如果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增强环境意识,资源将支撑不住、环境将容纳不下、社会将承受不起、经济发展将难以为继。  相似文献   

13.
罗晓燕 《政府法制》2012,(17):56-56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深刻阐明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主体地位。联系山西潞安矿区的工作实际,就是要围绕把握“亿吨煤炭新基地、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开创幸福潞安新天地”这一主题,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法制意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矿区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4.
李雁  李朝晨 《政府法制》2014,(21):53-53
为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和法规意识,坚决遏制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山阴交警大队按照上级部门关于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的通知精神,结合多个部门,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于6月16日上午,在政府广场认真开展了“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  相似文献   

15.
《中国监察》2011,(5):46-46
陕西省委书记赵乐际指出,在党风廉政建设中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难点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一要强化理念,结合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开展党性宗旨、科学发展观和责任意识、公仆意识、服务意识教育.促进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从群众角度思考问题,站在群众立场处理问题。二要完善制度,提高现行制度执行效能,  相似文献   

16.
刘剑英 《中国监察》2008,(23):60-60
党的宗旨告诉我们,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心中一定要时刻装着人民群众,为人行事,要为群众着想,替百姓谋利。这就要求我们要真正把自己当成普通人,抱着普通人的人生理念,不厌弈普通人的生活方式,从内心里真正拥有“平民意识”。  相似文献   

17.
在湖北省荆门市,古朴幽静的龙泉书院,清新秀丽的漳河水库,高耸云瑞的东山宝塔,无不令人留连忘返。而今,另一道亮丽的风景──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制度而出现的新气象则更加令人赞叹。 对此,作为发起者的荆门市委常委、纪委书记郭玉吉如数家珍,在谈及“阳光地带”的种种变化时,她形象地把政务公开制度称之为─— 一道遏制腐败的“堤防” 荆门市推行政务公开制度是从1997年开始的。当时,群众对党政机关,特别是对一些执法机关的干部反映最大、意见最多的是:“服务意识太淡,权力意识太浓,百姓办事太难,工作效率太低,服务收费太…  相似文献   

18.
文卿 《中国公证》2012,(3):17-18
记者在走访上海市东方公证处时了解到.上海市东方公证处党委高度重视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在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带领全处人员紧紧围绕“服务群众意识进一步增强、服务群众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的目标任务,倡导全处坚持“便捷、高效、优质、廉洁”的服务原则,不断丰富载体、创新举措,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公证法律服务,取得显著成绩,受到社会广泛赞誉。  相似文献   

19.
张进 《中国司法》2011,(9):23-24
全国政法系统开展的“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是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关键期,全面加强政法干警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其根本目的是要使广大政法干警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动摇、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不丢失、为民执法的价值追求不改变。司法行政部门要通过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牢固树立群众至上的意识,把服务群众作为最高的理想信念,把依靠群众作为最佳的工作方法,培育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满足群众法律服务需求,组织群众参与矛盾纠纷化解,促进特殊人群顺利回归社会,切实发挥群众在社会管理中的主体作用,推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左权县是太行革命老区,国家贫困县,也是朝气蓬勃、跨越赶超的发展强县。全县总面积2028平方公里,辖5乡5镇16万人。在太行精神照耀下的左权人民传承着纯朴善良、警民一家的光荣革命传统。但是,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转型、矛盾凸显和执法环境的变化,干群关系、警民关系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群众的仇富心理、仇警心理日趋严重;部分群众对警察的反感多、交流少、期望高、信任少、误会多、理解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执法行为配合不积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