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新中国建立后的一个较长时间里 ,我国曾面临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战争威胁。毛泽东同志灵活运用军事威慑手段指导军事斗争 ,有效地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和安全。在和平发展时期 ,毛泽东军事威慑思想不仅获得了极大丰富和发展 ,而且指导我国在军事斗争领域取得了更大的胜利。新时期 ,尤其是在军事斗争准备的实践中 ,毛泽东军事威慑思想不仅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军事思想中所体现出国防建设领域的系统性、科学性的理论体系,是建国以来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源泉。在新时期研究毛泽东军事思想对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指导,要结合新环境、新情况,了解当前国际军事发展的背景、新动向,深入研究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新时期的继承和发展,开展有针对性的大学生国防教育,提高毛泽东军事思想对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3.
中央苏区的军事斗争,是在共产国际及其驻华代表直接领导下进行的。它们关于军事问题的建议有许多是正确的,推动了苏区军事斗争的发展,但也有些并不符合实际,严重干扰了苏区的军事行动。它们反对毛泽东的战略策略并撤销了毛泽东的红军领导职务,同时又不得不接受毛泽东的战法并力求搞好同毛泽东的关系。共产国际派李德任中共军事顾问,在中央苏区掌控军事指挥大权。李德对"福建事变"的失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其错误的军事战略与军事指挥,又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李德的错误在遵义会议上受到严厉批判和彻底清算。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指出:“战争就是政治”,“战争本身就是政治性质的行动”。用“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来揭示战争与政治的本质联系,在中国革命和军队的长期实践中,这一思想一直是我军夺取胜利和发展壮大的理论基石。在新的历史时期毛泽东的战争本质论是加强军事战略全局筹划和军队建设政治方向的理论指南,坚持毛泽东的战争本质论,就是坚持从政治的高度来筹划军事斗争,要坚定军队性质和宗旨的军魂意识,要全面履行党和人民赋予我军的新世纪阶段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5.
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和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是新世纪我军建设的两大战略任务。要正确理解和处理好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在抓紧军事斗争准备中牵引整体变革,在突出军事斗争准备的重点建设中探索变革新路径,在满足军事斗争准备的现实需求中推进变革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6.
当前,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设置、改革创新、科技含量、队伍素质与未来军事斗争要求不相适应。未来军事斗争的特点和当前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要求军事斗争准备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确保部队保持高度战备水平和快速反应意识。必须确保官兵高度集中统一。必须确保部队树立全方位和立体作战意识。必须强化官兵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军事斗争准备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战略决策为教育基准的原则,以马克思主义战争观为理论指导的原则,以服务和保证新时期我军历史使命的原则,以争取人心、鼓舞士气为中心任务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作为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在新中国的革命历史中戎马倥偬半辈子,在战争的硝烟炮火中凝练出了自己独特的军事理论,对中国军事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针对毛泽东对古代军事思想的继承与超越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台斗争的思想和实践;明清以来海峡两岸维护统一的斗争;关于两岸统一中的国际因素;关于台湾岛内军情、民情、政情和对台军事斗争准备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依据俄罗斯最近公布的档案资料,论述了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关于同苏维埃俄国(苏联)军事合作计划的产生、发展及其意义。文章指出,孙中山与苏俄(苏联)军事合作的思想和计划,是孙中山与苏俄(苏联)合作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促进了苏联、共产国际与孙中山国民党的联盟,促成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而且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孙中山与苏俄(苏联)军事合作的思想和计划,首先表现于1925年间苏联与冯玉祥国民军的合作,还表现于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北方地区开辟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与苏联进行的长期合作,直至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中国古代文史,并形成了一种读书治国、治军的理念。毛泽东在诠释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军事建设的过程中,点评和使用了大量的中国古代文学与史学。他在遨游于中国古代文史时,不仅探索到了夺取革命胜利的妙道真经,而且借鉴了古代文史中经验教训的合理内核为社会主义军事建设提供了有益指导,更是承继了古代文史中的军事建设辩证法思想,为理顺治军大业提供了理论支撑。探讨中国古代文史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话语体系构建有助于学好历史,用好历史,构建中国气派、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1.
1930年秋至1931年9月,在毛泽东与朱德的指挥下,红一方面军连续取得了中央苏区三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在三次反"围剿"战争中,毛泽东正确判断形势和敌我态势,确立了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主张认真做好反"围剿"的政治动员等准备工作;积极在运动中寻找战机,化劣势为优势;抓住反"围剿"胜利后的机遇,巩固和发展苏区。毛泽东反"围剿"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与中国红军的革命战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毛泽东思想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新民主主义时期,毛泽东主要对农民进行了军事思想和军事技能的教育,这不仅使农民对战争及军事理论的理解和运用上有了深刻地认识,而且大力提高了农民的军事技能,使人民战争发挥了极大的威力,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相似文献   

13.
新军事革命的深远影响,使军队思想政治建设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向;战争与和平界限日益模糊,军队思想政治建设必须摒弃和平建设思想;“白领”人员比例逐步上升,军队思想政治建设应该转换重点作用对象;军事斗争力量多元化,军队思想政治建设需要加大军外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14.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并创造性地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军事社会学思想 ,形成了以全社会统一领导论为灵魂、军队与社会协调发展论为核心、维护社会稳定论和军队与社会相互团结论为两大支点的军事社会学思想体系 ,成为指导当前中国军队与社会协调发展、共同进步的基本理论 ,即江泽民军事社会学思想。深入研究这一思想的基本体系 ,对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构建中国军事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体系 ,正确处理军内外相互关系 ,促进国家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都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复杂性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刚刚兴起且方兴未艾的一种理论。毛泽东之所以能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对复杂的中国革命战争规律有着全面深刻的了解。这种了解主要体现在毛泽东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等一系列军事思想著作之中。从当代复杂性理论视角对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书进行重新解读,认为此书饱含复杂性理论中的系统整体性、初值依赖性、动态发展性和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等原则。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是毛泽东军事辩证法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军事辩证法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反映在毛泽东的战争观、军事认识论、战略战术思想和人民战争思想中。毛泽东军事辩证法思想铸造了中国人民抗战必胜的精神支柱。毛泽东军事辩证法思想孕育了抗日持久战争的战略战术。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晚年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一部分带有明显的空想性。当时毛泽东和其他领导同志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的设想,采取了教条主义的理解和照搬照抄的做法;对过去在战争年代所实行的军事共产主义有特殊的感情,怀念那种模式;受到了空想社会主义和中国历史上大同思想的影响。另外,毛泽东本人具有浪漫主义、理想主义的气质,忽视了人性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8.
陕北三战三捷是解放战争时期的经典战例,是在毛泽东亲自指导和指挥下进行的,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博大精深。重温陕北三战三捷的战例,体悟毛泽东军事思想和指挥艺术,对打赢未来高技术条件下战争仍具有十分深刻的现实意义。一、积极防御,诱敌深入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指出:"我们历来主张‘诱敌深入’,就是因为这是战略防御中弱军对强军作战的最有效的军事政策"。当时我西北野战军只有两万多人,在十倍于我之强敌进攻面前,我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世界军事革命的发展,战争样式、战争形态都发生很大变化,对人民战争理论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但是,这决不意味着人民战争已经过时。人民战争是以劣胜优、克敌制胜的法宝,是我们加强我军质量建设、赢得未来战争胜利的独特优势。人民战争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一、人民战争是我们最宝贵的军事遗产和特有优势,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打赢未来战争,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战争为根本指导思想人民战争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精髓,是我们的特有优势。研究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我们可以发现,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从产生开始,就深深地打着“中国特…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思想博大精深,毛泽东军事思想更是丰富多彩。毛泽东军事思想发展到解放战争时期更加成熟、完善,在中国军事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研究毛泽东战略战术思想有助于我们对中国革命战争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