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孙晓青 《小康》2011,(9):98-100
"动车事故"、"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在突发自然灾害与重大事故后,心理救援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全国心理援助人才数据库网络正在搭建中,但现实操作中仍困难重重,这是一项需要引起重视,列入法律甚至形成援助体系的重大工作  相似文献   

2.
自2008年5月以来,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上海增爱基金会、江苏远东慈善基金会主持,世界宣明会、中科博爱心理医学研究院支持的我要爱-灾后心理援助行动项目在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和盈江地震发生后,先后展开了科学有序、深入持续的灾后心理援  相似文献   

3.
马建青 《中国减灾》2011,(17):34-35
近年来,心理援助正在成为继生命救援、物质救援之外的第三种重要救援方式,在救灾和重建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呈现出部分良莠不齐的弊病。通过"5·12"汶川大地震后的亲身体会,笔者认为,重  相似文献   

4.
卢勤 《人民论坛》2010,(6):214-215
汶川和玉树两次大地震过后,心理志愿者应运而生,开始对受灾人员开展心理援助工作。取得成效的同时,也产生了专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以及援助的可持续性得不到保证等一系列问题。完善心理援助志愿者培训和督管的体制,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心理志愿者培训模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心理援助正在成为继生命救援、物质救援之外的第三种重要救援方式,在救灾和重建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呈现出部分良莠不齐的弊病。通过“5·12”汶川大地震后的亲身体会,笔者认为,重视灾后心理援助基本精神的提炼、工作理念的梳理和技术应用的规范,对提高我国灾后心理援助的科学性、专业性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国内灾害心理援助的历史及现状我国首次开展灾后心理危机干预行动,是在1994年克拉玛依大火之后,但那时还没有灾害心理援助的概念,因此那次灾后干预还很不完善。1998年的张北地震、2002年的大连  相似文献   

7.
灾难发生后,与生命救助同样重要的是精神安抚和心理援助。我国目前关于灾难及危机的心理卫生服务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较大,主要表现在:专业人才、专业培训匮乏,未建立专门的组织系统,缺乏相关研究。应坚持科学性和有组织的原则,整合资源、协同工作,分阶段、有序地实施心理重建工作。  相似文献   

8.
农村留守青少年心理问题与心理援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留守青少年最突出的问题是心理问题,主要表现有:孤独无助、焦虑不安、人际敏感、自卑自闭、逆反敌对和早恋倾向等。造成农村留守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多方面对他们的心理忽视。农村留守青少年最亟需的援助是心理援助:重塑留守青少年家庭心理环境,强化学校对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关爱,整合社会对留守青少年心理援助的力量,使家庭、学校、社会对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产生合力效应。  相似文献   

9.
李明 《中国减灾》2013,(6X):26-27
<正>笔者作为特邀专家先后参加了汶川、舟曲、玉树、彝良、盈江和芦山重大自然灾害之后的心理援助工作。回顾五年来数次大灾之后的心理援助工作,感触最深的是我国大灾应对机制的迅速形成与发展。2008年,笔者第一次参加灾后心理援助工作,当时我们国家完全没有先例可循。西方慈善组织和个人有很多毫无章法,有的以心理援助之名传播自己的价值理念,有的无法融入当地文化而得不到群众的认可;国内很多组织也是无法很好地平衡做研究和做服务之间的关系。很多心怀善意的志愿者,面对群众却束手无策,群众的内心深受心理援助工作者的扰动。到舟曲泥石流和玉树  相似文献   

10.
徐田丽 《中国减灾》2011,(9):F0002-F0002
自2008年5月以来,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上海增爱基金会、江苏远东慈善基金会主持,世界宣明会、中科博爱心理医学研究院支持的“我要爱-灾后心理援助行动”项目在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和盈江地震发生后,先后展开了科学有序、深入持续的灾后  相似文献   

11.
地大物博、幅员辽阔、灾害频发、人口众多……种种"中国特色"的现实,决定了中国人在应对重大灾害时所呈现出的特有反应。在大规模的生命救援和物质援助的同时,  相似文献   

12.
应对灾难,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更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经历了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芦山地震等多次灾害的实践和历练后,我国的灾后社会心理援助已逐渐步入正轨,管理更为规范有序,干预方法也更加科学有效。  相似文献   

13.
孙晓青 《小康》2009,(6):42-42
在董玉飞自杀后,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所长张侃曾表示,如果不加大对于特殊人群,尤其是干部的心理援助,下一个自杀的现象很快就会出现。他的预测很快应验,就在汶川地震一周年前夕,北川羌族自治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冯翔  相似文献   

14.
地大物博、幅员辽阔、灾害频发、人口众多……种种“中国特色”的现实,决定了中国人在应对重大灾害时所呈现出的特有反应。在大规模的生命救援和物质援助的同时,“看不见的伤口”可能更难愈合。调查显示,相比医学救援,灾区民众对心理援助的需求更高一些。  相似文献   

15.
将精细化的理念与方法拓展到大学生心理援助中来,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依据预防为主、强化专业性、日常渗透及系统协同等原则,构建大学生精细化心理援助体系.该体系可从精细化的心理援助体系结构、精细化的人员队伍、精细化组织实施体系以及精细化支撑体系等方面进行设计.通过大学生精细化心理援助体系的构建,有助于系统的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爱让心复苏     
徐田丽 《中国减灾》2011,(19):15-16
人们见到在北川心理援助工作站忙前忙后的杨建芬,都会立即被她齐腰的大辫子吸引。这位母亲以其特有的方式纪念在汶川地震中遇难的、长发过腰的女儿。三年来,在心理援助工作者的帮助下,杨建芬从茶饭不思的被救助者,蜕变成一名助人志愿  相似文献   

17.
“8·16”特大洪灾开启了辽宁省抚顺市心理援助志愿服务工作运行机制,抚顺市文明办本着“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专业支撑、社会参与”原则,积极调动社会各界伸出援手,有效降低了灾区群众、救援人员,特别是未成年人的心理伤害程度,有力推动了灾后心理援助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8.
郑晓江  郑瑶 《中国减灾》2011,(13):37-39
"5·12"地震发生后,胡锦涛总书记在2008年5月22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题会议上提出要做好受灾群众的心理安抚和思想疏导。由此,中国开展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心理援助行动。从2008到2011年,三年来灾后心理援助已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为国家救灾、尤其是心理救助打下了坚实的基  相似文献   

19.
如何对灾区孩子进行心理上的抚慰,帮助他们旱日走出地震阴影?由中国扶贫基金会、耐克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和国际美慈组织合作开发的公益项目——“加油——在运动中成长”通过运动的方式开展灾区心理援助已取得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20.
张建新 《中国减灾》2011,(19):17-18
重大自然灾害往往给人们带来严重的个体、家庭和集体的心理创伤。2008年5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深入做好受灾群众心理安抚和思想疏导工作。汶川地震后,我国首次展开大规模灾后心理援助行动,向全国人民和全世界展现出中国心理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