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精神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鲁捷  王世超  柯华 《理论月刊》2004,4(3):129-132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环境污染早已引起世界的重视,精神环境也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它同样遭受着各种污染。精神环境的优化对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对精神环境的客观存在、精神环境污染及其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在理论上对传统环境观进行了某些方面的突破,力图证明精神环境是一种影响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客观实在,用求实的理论态度说明精神环境损害及污染的客观实在性,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一个新的探讨领域。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已发展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亟需解决的问题,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关于污染环境罪中“严重污染环境”这一要件的认定,有以下几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第一,对不同业主共同排污的案件应当如何处理?例如,同一车间的两套以上生产设备(如两个以上转鼓、电镀槽)分属两个以上业主所有,但共用一个外排口。不能证明其中一套生产设备的排污行为造成了严重污染环境的结果,但能证明两套生产设备的排污行为造成了严重污染环境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城市化进程和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苏南等发达地区污染企业搬迁成为快速改善城市环境和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企业升级改造的有效举措。与此同时,伴随着工业企业的搬迁或停产、倒闭,遗留了大量的污染场地,其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等环境问题十分突出。但由于对  相似文献   

5.
《时事报告》2014,(5):32-39
主持人:2013年,环境领域的一系列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1月,全国先后有30个省份遭受雾霾天气侵袭;5月,数千名昆明市民聚集南屏广场抗议PX炼油项目;7月,广西贺州市发生水体镉、铊等重金属污染事件……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一方面人们对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呼声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有一部分人对环境问题缺乏科学理性的认识和态度。在此背景下,我们特邀请五位环境问题专家,从各自研究和思考的角度,谈谈对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的理解和认识,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环境形势处于"总体好转,局部恶化"的大背景下,有关环境污染问题和由此引发的群众信访、群体性事件,成为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中国社科院发布的蓝皮书(2012年)指出,过去30余年的经济飞速发展使环境欠账积弊日深,累积了许多环境污染问题,一系列环境危机集中爆发,各类环境事件频发。据环保部资料,从1996年以来,环境群体性事件一直保持年均29%的增速;重特大环  相似文献   

7.
关于污染环境罪的罪过形式,存在着故意说、过失说和复合罪过说,分析污染环境罪的"故意"与"过失"形式,同时结合污染环境罪所体现的因果关系直接性与必然性的犯罪特质,污染环境罪的罪过形式应当是故意。主观内容为直接故意的污染环境罪与它罪形成了法律上的竞合关系,处于半独立法律状态;间接故意形态下污染环境罪则完全处于独立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8.
次生环境问题,即因环境污染或环境破坏而侵害、损害他人权益乃至危害人类生存这一现象,各国立法对其尚未形成统一的概念,学界对此问题亦有颇多争议。事实上,次生环境问题本身的机理较为复杂,在不同语境下人们会有不同的理解。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公害来泛指各种对环境造成污染或破坏的行为;民法可采环境侵权来指代污染或破坏环境,导致他人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遭受损害的行为;环境法则应适用环境侵害的概念。  相似文献   

9.
邓波 《长白学刊》2004,(4):52-53
随着21世纪的来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引起人们关注.中国的污染防治法虽然已经取得了某些进步,但还存在着一些缺陷.从科学发展观角度,中国必须完善污染防治法,应当更加重视预防为主的原则,进行清洁生产、源头控制和总量控制;在调控方式上,要注重政府行政监督、公众参与和经济激励手段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武大伟  周琳 《前沿》2013,(20):83-84
随着人类进入现代社会,向地球索取资源以及空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西方国家开启工业时代的大门之后,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环境污染问题.大气环境改变、臭氧层空洞加大、植被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沙漠化越发严重、渔业资源、海洋资源受到破坏……种种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当前,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各国都开始采用立法手段来维护生态环境,惩治污染环境犯罪的行为.本文通过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污染环境犯罪治理手段进行分析和比较,找出国内与国外相关法律和政策的差异与不同,取长补短,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11.
司法     
《人民政坛》2013,(7):5-5
污染环境致一人以上重伤即可定罪 据正义网6月18日电,针对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办理中的取证难、鉴定难、认定难等问题,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司法解释《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有关环境污染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作出了新的规定,以从严惩治和防范环境污染。根据《解释》,致使一人以上重伤或者三人以上轻伤即构成“严重污染环境”,将被以污染环境罪追究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2.
铬渣污染、癌症村、康菲漏油、PM2.5……近几年环境污染问题凸显,这些词语频频见诸报端,给公众带来的危机感不亚于食品安全问题。特别是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经院院长吕忠梅建议赋予公民环境权。我们每个人都有在健康环境中生活的权利,这是我们基本的生存权之一。在国际上,环境权是人权的一种,并且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权已写入法律。  相似文献   

13.
王晶晶 《中国保安》2013,(16):52-54
伴随着全世界气候不断变暖的严峻形势,节能环保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它已不再是一个人、一个国家面临的难题,而关乎整个人类乃至整个地球的生存与发展,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不仅带来了社会的进步,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21世纪的人们在追求科技兴业的问时,也越来越注重环境的保护和能源的节约利用。  相似文献   

14.
唐钊 《求索》2015,(3):4-8
污染转移意味着人为改变污染地点,往往会产生比原地污染更严重和难以预料的后果。这种现象在国际和国内大量存在,导致弱势者的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严重受损,背离了正义的要求,最终损害全球的持续发展。因而,要防止污染转移带来或加剧负面影响。环境利益的公共性凸显了污染转移规制的必要。污染转移规制针对环境失衡,注重矫正污染转移的非正义性。污染转移规制应强调以环境正义为理念,通过规范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5.
读者表达     
中国应大力发展环境修复产业第6期文章《环境修复进退两难》报道了环境修复这一新兴而又有巨大市场潜力的产业。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污染所导致的严重环境危害事件时有发生,并呈逐步上升趋势。据统计,目前中国有2000万公顷耕地受到重金属污染,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5。环境修复工作迫在眉睫,中国应大力发展环境修复产业。中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以解决饮用水不安全和空气、土壤污染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强综合治理,明显改善环境质量",这也意味着将污染场地、土壤和水体等污染  相似文献   

16.
徐丽桥 《北京观察》2017,(10):40-40
当前我国快递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随之产生的大量“快递包装垃圾”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环保问题。快递包装常用的塑料袋、胶带等大都不易降解,直接扔掉极易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17.
将环境成本纳入企业的成本核算体系,不仅是人们环保意识觉醒的体现,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着重介绍了环境成本计量方法中的污染当量法,包括该方法的可行性、必要性、内容及计算公式。并以某煤炭公司的环境成本计算为案例,指出了污染当量法的计算过程和该方法的优点。最后提出了完善我国环境成本计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时兴全 《政策》2004,(3):19-20
近年来,一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环境问题日渐突出,污染反弹呈上升趋势,企业违法排污造成的群众群体中毒事件明显增加: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因固体废物冶炼产生有毒气体导致44人住院治疗;湖南省安化县梅城镇一个体造纸厂排放废气,造成79名小学生住进了医院;重庆市綦江县化工陶瓷厂排放的有毒废水污染河流,造成沿河129名村民发生亚急性砷中毒;贵州省独山县中南选冶厂的有毒废渣污  相似文献   

19.
污染环境犯罪刑法条文的修改及司法解释的出台为依法严厉打击污染环境犯罪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但是由于该类犯罪主观形态模糊、行政与刑事司法衔接不畅、相关证据标准不明确、检察机关提前介入机制不健全等因素,致使在实践中出现立案难、认定难、定罪难等问题,从而直接影响到刑法惩治预防价值功能的发挥,以及执法办案社会效果、法律效果和政治效果的实现。因此,实务部门必须吃透刑法条文本意,遵循司法运作规律,健全相关机制,提高办案质量,为本地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20.
新文 《中国减灾》2008,(11):23-23
手机SIM卡就是移动电话卡槽里插的大拇指般大小的卡片。人们都知道废弃电池可以污染环境,那么废弃的磁卡等物呢?答案是:比电池污染还厉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