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世间,有那样一些女人,酷烈、决绝, 放逐自己就像放逐风雪,毁灭自己就像毁灭水火,生死之间毫无惧色和徘徊,“另类”被看作是她们的烙印。但是,她们在爱人面前,却是那么的柔肠百转,羔羊般温和。爱来时,生命如花;爱去时,生死相随。“另类”女人的生命根由,只有一个字——“爱”。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个注重细节的时代, 它影响着我们的工作、情感,乃至生活状态。 许多女性抱怨工作带给她们的身体疲劳,即使她们恪守着诸多健康准则。 那么是什么使她们工作过后,一身疲惫呢? 也许认真对待办公室健康的时候,我们忽略的正是细节问题,它无声无息伤害了我们的身体。安的一天,或许可以让你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3.
正在"最美四川应急人"的采访活动中,作者采访了很多应急英雄。他们中有在寒冬中坚守10余天的高原勇士,有在火场上殊死拼搏的森林卫士,有不顾生死带给人希望的矿山斗士,更有无私无畏尽职尽责的"应急女战士"。他们所经历的那些沸腾怒放的青春,那些血与火交织的画面,那些惊心动魄的生死片段,感动着每一个人,更成为四川应急人最鲜明亮丽的底色。  相似文献   

4.
罗屿 《小康》2012,(3):80-83
正她们或美丽,或高雅,或狂妄,或贪恋。她们身边的男人多以暴行贪腐极权为世人所知。而她们,这些站在权力背后的女人可是亲信与共犯?如今,距埃及革命已有一年。一年来,和躺在担架上接受生死审判的丈夫穆巴拉克相比,埃及前第一夫人苏珊娜则"逍遥"不少。  相似文献   

5.
朱清华 《前沿》2013,(19):66-68
生死文化是文化之核心,是文化之最深层次之精髓.在我们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的今天,建构当代中国的生死伦理文化是解决人民安身立命之根本.“十八大”报告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新思路成为建构当代中国生死伦理文化的航标,即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生死文化为基础,又要承袭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民族血脉,还要放眼于西方基督教文化背景之中.  相似文献   

6.
有多少次,我们被她们打动,眼泪不经意地流淌;有多少次,我们被她们震撼,神情不由自主地凝重;有多少次,她们的峥嵘岁月,鼓舞着我们;有多少次,她们的昂扬斗志,激励着我们。她们是一群在事业上兢兢业业、在生活中奋力进取的女性,在她们的感召下,有越来越多的女性加入到创造新岗位、创造新业绩、创造新生活的队伍中。她们像大雁一样,在无际的蓝天中飞翔,始终执著地保持“人”字的工整,像骏马一样,在宽广的土地上驰骋,矫健英姿,奔腾气势令人赞叹不已。勤政为民心无悔笑对磨难心地宽1998年底,湖北省英山县温泉镇百丈河村的村民联名上书,要求王金初…  相似文献   

7.
如果不是因为这样一次采访,我可能永远也无法接近像仝素芳这样的人群,她们散落在活跃的大众传媒最难以触及的某些角落,我们难以听到她们的声音,体会她们的失望、委屈、抗争和城市人永难真正理解的窘境。  相似文献   

8.
5月14日是母亲节,相信大家都会为自己的母亲献上真挚的祝福。母爱永远那么无私伟大,特别是那些挣扎在贫困中的西部母亲们, 她们不但要担负起自己的生命活力,还要支撑起身为母亲的家庭重旭; 她们的脸上满是遮不住的沧桑,因为负重过多,她们的背也总是弓着, 头却高昂着,因为心里有着蓬勃的希望。那希望就是孩子。那样的母爱,尤其令我们感动。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贫困母亲,是更伟大的母亲。不同的母亲,同样的爱……遥望西部母亲,我们的心灵受到强烈震撼; 为了天下所有伟大的母亲,我们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献上自己最微薄的感恩行动——10段真情告白。  相似文献   

9.
理解灾难     
灾难发生的那几秒钟,会令家庭支离破碎,亲人生死分离,带给幸存者的是巨大的心理阴霾。然而,灾难永远不会消失。它就在那里,冷漠也好,残忍也罢,总会时不时地出现,撕裂大地,也摧毁人心。  相似文献   

10.
灾难发生的那几秒钟,会令家庭支离破碎,亲人生死分离,带给幸存者的是巨大的心理阴霾。然而,灾难永远不会消失。它就在那里,冷漠也好,残忍也罢,总会时不时地出现,撕裂大地,也摧毁人心。  相似文献   

11.
生死无常。一个警察,从他(她)当警察的那一天起,就要做好面对无常生死的心理准备。赵新民烈士以他最后的微笑告别他的亲人和战友们,那微笑“感动中国”,也撼动了平凡生活中的我们:那是一个儿子《为了母亲的微笑》啊,那是我们从为警察的那些人刚毅的面孔上很少见到的柔软和温情……一个人的一生,或平凡,或轰轰烈烈,那是我们能够看得见的日常。我们看不见的,是藏在他们内心深处的对母亲、妻子、儿女等最至亲的亲人们的怀念、思恋、挂牵和爱。那是他们生命中最柔软的一部分情怀,那情怀,就像是沉在河底的蚌,蚌里的珍珠,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2.
《人民公安》2014,(6):15-19
<正>入警那一天,就是签了生前预嘱警察也是普通人,面对死亡也会恐惧,因为有未尽孝的老人,有未尽责的家庭,有未看完的世界,有未做完的事情,有未玩够的乐子,有未享够的爱情等等。我们也热爱生命、享受生命、留恋生命。在生死问题上,生死生死,生在前,死在后,先要有"使之生"的仁心,后再有"必死亡"的决心。不论是对于我们,还是我们的敌对面,生命都是神圣宝贵、值得尊重的,要尽可能以仁慈仁爱之心去保全去保护,要努力往  相似文献   

13.
致读者     
不知不觉间,我们携手相伴,走过了一年的历程。在这一年里,我们全新改版,从封面设计、栏目优化、版面美化等各个角度,力图为读者奉献上一份精美的杂志;在这一年里,我们特别注重文章质量,力图为读者提供思想性与可读性俱佳、现实性与参考性兼备的原创作品;在这一年里,我们全力打造最具创造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期刊,力图带给读者新的启发和触动。  相似文献   

14.
迷彩服、贝蕾帽、擒拿格斗、攀岩滚打、有时甚至需要乔装打扮,英姿飒爽的女子特警队带给我们的是神秘和传奇的色彩。在这里,大连女特警,女飞虎队员们正为维护国家和人民安全而尽职尽责,贡献着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她们每天都在向生理极限挑战,俯卧撑、仰卧起坐、攀岩、抗击打、硬气功等艰苦的单调的训练项目,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铿锵玫瑰在风雨中绽放……  相似文献   

15.
美丽与权利     
陈一姗  官振萱 《台声》2004,(10):60-63
当成吉思汗的脸孔仍是男性想象,她们已经冲锋陷阵,领军上场。商场如战场,她们不让须眉,是台湾最有影响力的女企业家。她们的没有各有不同。每张面孔,都举足轻重;每个决定,都牵动业界网络。当台湾产业由制造业转入服务导向,她们已站上第一线,引领台湾乘风破浪。谁是台湾最有影响力的二十位女人?美丽面纱下,她们的版图有多大?她们为何能脱颖而出?她们的崛起又为社会带来什么变化?  相似文献   

16.
2008年5月29日,河南省12338热线“救灾心理援助团”的30名心理专家来到河南省郑州女子监狱,他们是女子监狱特别邀请来与监狱内的30名四川籍女性服刑人员进行面对面交流的。心理专家们要对她们进行心理援助,抚平四川大地震带给她们的创伤,呵护她们那颗受到强烈震惊的心灵。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军队     
《小康》2008,(6):36-43
这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一幕:人民遭受灾难,解放军赶来救援。再一次,解放军赶来了;武警官兵赶来了;公安干警、消防战士赶来了;他们是人民子弟兵!这一次,最多的现代化兵种协同作战;三军部队以最快的速度奔赴第一线。这一次,中国空军大规模的集结调动,空运、空降、空投,超越极限。生死置于度外,感天动地。世界上大概没有哪个国家的军队应对灾难的能力如中国军队这般出色。灾难中的拯救者,成为中国军人最突出最刚毅的形象。  相似文献   

18.
澜沧新颜     
作为一名80后,我没有经历过澜沧的刀耕火种、风云变幻,在我实实在在的生活中,澜沧带给我的一直是灿烂的阳光、徐徐的微风、民族风情浓郁的街景。年轻的我们,惬意地享受着这片土地带给我们的安逸、祥和。在澜沧,最值得逛的地方就是葫芦广场了。一颗巨大的葫芦镶嵌在澜沧县城,就像在澜沧的心口里种下一颗巨大的金种子,这颗种子发芽、成长、开出了一朵  相似文献   

19.
虽说她们已经离开妇联,“娘家”却留下了她们成长的足迹。虽说她们已经离开妇联,却把“娘家”的作风带到了新的工作岗位。走出妇联以后,她们把更沉重的担子扛在肩上,到更加重要的工作岗位上历练、成长,去创造人生更辉煌的业绩。无论她们走到哪里。永远不会忘记,在她们多彩的人生中,妇联是一抹最靓丽的色彩。本栏目旨在向读者介绍曾经在妇联工作过的同志。在新的工作岗位上的人生感悟和工作业绩。我们有理由骄傲地说:妇联是培养锻炼女干部的基地和摇篮。  相似文献   

20.
她们是职场高手,成功而快乐;她们有喜欢的事做,投入而睿智;她们过自己的生活,开心而幸福;她们……身为同龄女性,你是不是也跟我们一样,在心底深处想加入她们的队列?如果有别人的经验和感受一起分享是不是可以少些挫折和弯路。本刊特邀数位出色女性逐一出场,看她们怎么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