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加曾说:"无论我们认为自己已变得多么高明和安全,自然灾难与人为灾难始终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的确,自古至今,人类的过往就是一部与如影随形的灾难不断抗争的历史。而应对各种挑战和危机,预防和处置各类灾害事件,一直贯穿于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自然灾害不断地考验着我们的应对能力,也考验着我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防患宜先,防救并重"的防灾减灾救灾思想古已有之:"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  相似文献   

2.
袁艺 《中国减灾》2013,(3):30-31
自然灾害救助评估工作现状背景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救灾工作,救灾应急体系不断完善,救灾资金投入不断增加,救灾范围不断扩大、救助项目不断增加、救助标准不断提高。一、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日益完善,对评估工作提出系统要求2003年"SARS"疫情暴发后,中  相似文献   

3.
<正>干旱、洪涝、台风、地震……除现代火山活动外,几乎所有自然灾害都在我国出现过。数千年来一直困扰着中华民族的各种灾害,近十年来又进入一个多发期。这十年,是中国经受巨灾磨砺的十年,是减灾救灾不断趋向高速高效发展的十年,是社会灾害风险防范意识不断增强的十年,更是防灾减灾事业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的十年。十年来,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中国的防灾减灾事业开始从灾害救助到灾害防御、从灾害防御到灾害风险管理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弘扬优良历史文化传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近一个多世纪以来矢志追求的奋斗目标,也是中国青年运动近百年来的基本主题.近现代以来中国革命的传统在青年中以继承、断裂、改造、新生的模式不断得到强化;实现中国富强、民主的现代化目标是一代又一代青年的共同追求,并成为中国青年集体记忆的现代性特征.从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从"新青年"到改革开放的一代,从单一政治斗争模式的青年运动到以青年文化为主体的青年运动多元格局,中国青年和青年运动的历史风格和时代内涵不断发生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5.
韦保新 《中国减灾》2012,(5X):54-55
<正>在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成立十周年之际,奋战在防灾减灾一线的地方民政救灾系统多位同仁也从中心发展、中心在我国防灾减灾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地位和影响等角度,抒发了地方民政减灾系统对中心成立的祝贺,表达了对中心十年来给予地方大力支持和帮助的感谢之情。  相似文献   

6.
1总则 1.1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应对突发重大自然灾害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应急救助行为,提高应急救助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损失,维护灾区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7.
中减 《中国减灾》2008,(10):5-7
9月27日,民政部部长李学举在全国救灾救助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回顾和总结了近几年救灾救助工作的新进展、推进救灾救助工作的新要求,部署了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救灾救助工作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走过的60年的历史进程,中国青年和青年运动伴随着这段不寻常的历史,也经历了许许多多不寻常的社会动荡和变革,既付出了许多,也得到了许多,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在这一过程中成长起来,为民族、国家带来希望,为青春、自我做出证明.改革开放是新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其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中国青年和青年运动由此也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政》2010,(8):62-62
7月9日,江西省抚州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救灾和倒房民居重建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救助方式、救助对象、救助标准及资金筹集、发放等内容,提出了具体要求和工作原则。(姚华丰)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政》2010,(2):62-62
广东省广州市开展寒冷天气的应急救助工作,并通知全市各街道开放临时御寒庇护站,给前来避寒的群众提供食物、御寒衣物和取暖设备;各救助管理站也做好应急救助床位和物资的准备工作,市救助管理站、市区分站开通了3条24小时求助热线。  相似文献   

11.
正如果说党是一个大熔炉,那么党的纪律就是熔炉中的模具,模具的尺寸和严密度都决定着铸造出产品的形态和质量。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群众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让世人为之点赞。这样的成就离不开党的领导,离不开数以千万计的共产党人的顽强奋斗,同样也离不开党的纪律这一"模具"的约束和规范。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部分党员干部出现了理想信念动摇、精神懈怠、以权谋私的现象,不断侵  相似文献   

12.
6月23日,湖南省沅陵县发生了特大山洪泥石流地质灾害,全县42个乡镇全部受灾,受灾人口达49.1万人,成灾13万人,因灾死亡13人,转移安置2.1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2000公顷,成灾8500万公顷,绝收800公顷,倒塌住房3092间,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6亿元。在整个抗灾救灾工作过程中,湖南省及时启动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13.
《中国减灾》2014,(5):26-27
正重庆是全国自然灾害易发多发频发地区之一,灾害持续时间长、临时安置人员多,给集中安置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为了规范集中安置点应急救助工作,为受灾群众打造一个温暖的"家",重庆市做了一些探索。着眼规范:除"四无"抓"五要"  相似文献   

14.
随着第五个"防灾减灾日"的临近,2013年4月10日,河南省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正式印发《洛阳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洛政办〔2013〕48号)。此次出台的应急救助预案主要从组织机构、职责分工、应急保障、信息管理、应急响应、灾后救助和恢复重建等方面进行了明确与细化。这对该市今后应对自然  相似文献   

15.
"9·11"恐怖袭击事件之后,美国人家里多了一样东西:应急救助包。经过那场劫难后,他们懂得了一个道理:生死危机关头,如果手边有点水、有点药、有点光亮,命运也许就会截然不同。2012年6月中下旬,笔者随团到泰国考察学习社区灾害风  相似文献   

16.
1998年水灾中国政府的应急反应和灾害救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振耀 《中国减灾》1999,9(3):16-20,6
主席先生、各位代表:下面我向各位简要介绍1998年中国政府的水灾应急反应和灾害救助情况。1 灾情  1998年夏天,由于气候异常,中国大部分地区降雨明显偏多,部分地区出现持续强降雨,雨量成倍增加,致使长江流域发生继1954年以来又一次全流域性的大洪水,松花江、嫩江流域发生超历史记录的特大洪水,造成全国18亿人(次)受灾,因灾死亡4150人,灾区18393万群众受到洪水严重威胁,倒塌房屋685万间,损坏房屋13299万间;农作物受灾22292万公顷,成灾13785万公顷,绝收5295万…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从国家到地方,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不断细化,内容不断丰富,质量不断提高,有效预防和减少了灾害造成的损失,提高了政府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部分应急预案还存在不少问题,不利于应急问题的迅速处理。日前,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演练成为一个较好的检验方式,特别是经常性演练,不仅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完善应急预案,还能不断提高整体应急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18.
来红州 《中国减灾》2005,(12):30-31
我国自然灾害应急响应制度的建立.规范了我国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对于提高救灾工作效率和质量,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目前《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中所设立的应急响应启动标准,是针时我国一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出现的一次灾害过程而言的。  相似文献   

19.
汶川地震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全国上下紧急行动起来,形成了协同应急的巨大合力,发挥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党政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灾害分级管理的灾害管理体制,可充分发挥中国的政治和组织优势:灾害管理的部门协调机制、社会动员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和监督督察机制,可有效形成救灾工作的整体合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减灾》2012,(8):6-7
2012年上半年,针对各地重大自然灾害,按照《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规定,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共启动国家四级救灾应急响应lO余次,三级响应1次,具体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