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篇文章谈到法律和政策建设时,曾提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问题,但未及展开,本篇就专门谈开这个问题。此前,笔者有文章介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由来、特点及与残疾人康复工作的联系,刊登在2004年的杂志上。2004年全国康复工作的沈阳会议和2005年全国康复工作的宁波会议,笔者亦曾代表康复部就新农合工作进行部署,有些老生常谈不必在此赘述。2002年国家召开农村卫生工作会议后,2003年全国首批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市、区)304个,2004年增加到333个,2005年做到每个地(市)至少有一个试点县。截至2005年6月底,全国已有641个县(市、区)开展…  相似文献   

2.
“上杭农民好福气,每人每年只要缴费10元,就可以参加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从而解决农民最基本的医疗需求,这是一项好政策啊!”最近一段时间,当你走进福建省上杭县的农户家中时,农民朋友都会高兴地告诉你这句话。  相似文献   

3.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的一项重大举措,对于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作用。省人大常委会十分关注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情况,在2007年12月2日召开的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30次会议  相似文献   

4.
《政策》2004,(6):F003-F003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强农村卫生建设的重大举措,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武穴市围绕让农民群众“看得起病”这个目标,不断研究新情况、探索新办法,走出了一条办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农民身体健康的道路,成为“全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先进县市”  相似文献   

5.
何森 《辽宁人大》2007,(9):18-19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台安县人大常委会对此高度重视,于5月11日组织部分市、县人大代表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进行了视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利藩、县委书记杨德显、县人大主任吴成志也参加了视察。  相似文献   

6.
《世纪行》2008,(2):22-2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行以来,农民因病致贫返贫得到缓解,健康意识得到增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民参合率逐年增高,参合农民普遍受益.合作医疗制度深入人心。尽管成绩突出,但是,合作医疗运行中也存在几个突出问题:一是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服务能力有待增强。二是合作医疗办事机构办事效率有待提高。三是对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机制有待健全。四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救助制度有待完善。五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宣传力度有待加大。六是重置农村合作医疗个人基金缴纳标准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7.
为了做好劳动就业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问题,莆田秀屿区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列为“一把手”工程。年初,与辖区内的企业联系,签订用工需求合同,以订单方式,招收和培训农民工,全部被企业录用。针对产业发展需求和农民就业意愿,通过“阳光工程”培训等形式,聘请专职教师、技师、技术人员,开展专业培训。据悉,今年,秀屿区农办、劳动、妇联等部门通力合作,就当前辖区内企业紧缺的工程,如服饰、裁缝、车床、农械操作、建筑、  相似文献   

8.
解决"三农"问题和新形势下的农村医疗卫生问题,必须从各地农村具体实际出发,在做好充分准备和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最终解决农民就医难的问题,从根本上维护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前,全国已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310个县(市)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试点工作,覆盖农业人口达9500万人。  相似文献   

10.
《人大论坛》2006,(8):15-17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为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对于提高农民健康保障水平,减轻医疗负担,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具有重大意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资金筹措由中央和地方财政按参加合作医疗人数,每人每年各35元标准资助(其中中央财政20元,地方财政15元,省地县三级财政按3:3:9的比例分担),农民人均每年缴费10元,以及乡镇政府、社会团体、企业、机关、个人等资助的合作医疗款组成。其补偿范围主要以大病统筹为主,对农民在县、乡镇、村各级医疗机构看病时门诊费、住院药费进行一定比例的补偿。以普安、贞丰两县为看点,黔西南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进展顺利。  相似文献   

11.
改进和完善新农合制度,既是临沂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又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文章以临沂市新农合实施现状为例,采取访谈、文献等多种调查方式,对农民以及政府工作人员等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在充分了解我市新农合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努力探寻影响该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及可行的解决对策.以期为我市新农舍的健康运行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2.
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病统筹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针对近年来城镇居民和广大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水平差距不断拉大,医疗费用与农村支付能力相对不足的矛盾日渐突出而出台的一个新举措.  相似文献   

13.
《北京观察》2007,(7):26-27
北京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从2002年开始试点以来,经过试点、推广、实施、规范几个阶段,到2006年,全市共有261万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86.87%."参合"农民人均筹资水平133元,97.86万人次获得报销补偿,受益率(受益人数/参合人数)为37.49%.2006年全市合作医疗总筹资额3.8亿元.2007年全市共有264万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88.89%.  相似文献   

14.
富川瑶族自治县油沐乡茶山村一名4岁的幼童左脚折断后到县医院治疗,其父康忠青电话咨询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享受治病药费补偿政策的情况。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委员会给予答复:可按规定程序办理。这是2005年初,富川县委、政府大力推进农村卫生改革发展,启动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民心工程”中,首例农民享受医疗“福利”。据统计,去年12月底至今年元月19日止,这项“民心工程”得到全县6.1万农户的欢迎拥护,其中73742名农民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已发放到13个乡镇《新型农村合  相似文献   

15.
龙游县是浙江省农村合作医疗的试点县。近年来,龙游县坚持以民生为第一导向,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抓手,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重点民生工程来推进,努力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探索出一条符合龙游实际的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新路子,取得了明显成效,被评为"浙江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先进县"。  相似文献   

16.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即将走上高速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仪:加大力度加快进度突破难点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仪9月13日至14日在江西省南昌市召开的2005年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切实贯彻落实近期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部署和要求,加大力度,加快进度,突破难点,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康发展。吴仪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自2003年下半年开展以来,已在全国21%的县(市、区)顺利推进,有1.63亿农民参加。经过试点地区和有关部门的扎实工作,试点取得积极成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机制初步建立,越来越多的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相似文献   

17.
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然 《北京观察》2006,(1):25-27
未能覆盖城乡广大居民特别是农民群众的公共卫生资源,离谱的虚高药价,紧张的医患关系,“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地摆在我国政府、公民和医疗机构面前,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问题的焦点和根源是什么?社会各界和一些媒体近来已有很多分析和报道。 2005年,北京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民革北京市委和农工北京市委等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了一些既宏观又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本刊特将这些见解汇集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我国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事资料手册》2005,(1):80-81
在我国农村,传染病、地方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等隐患仍在严重威胁着亿万农民的健康,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时有发生。对于农村人口众多、经济不够发达的我国,解决农民基本医疗保障问题,不可能由国家和集体全包下来,也不能完全靠农村个人自费医疗,已走过风风雨雨50多年的合作医疗,被实践证明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9.
焦红 《政策》2008,(5):45-46
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是关系到全省广大农民群众健康权益的大事。我们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让全省4000多万农民真正受惠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项“德政工程”。  相似文献   

20.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切实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对于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减轻农民医疗负担,防止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但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尚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