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2 毫秒
1.
《人大建设》2007,(2):55-55
关山在近期的《炎黄春秋》上撰文:曾担任广东省委书记的吴南生,是1936年参加革命的老同志。1944年,他在延安中共中央党校二部学习。最近,他在接受访谈时回忆说,在延安时,毛主席不断讲民主。1944年秋天,他和美国中印缅战区司令兼蒋介石参谋长史迪威将军的政治顾问谢伟思(美国人)谈话时,就特别强调希望“每一个在中国的美国士兵都应当成为民主的活广告。他应当对他遇到的每一个中国人谈论民主”。谢伟思说:”美国的军队是不允许从事政治宣传的。”毛主席还是强调说:“即使你们的美国士兵不做积极宣传,但只要他们出现并同中国人接触,就会产生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不久以前,我在四川见到马识途和孙静轩两位老同志,他们说你从北京来,余杰就业的问题解决了吗,我茫然无所知;他们说,就是发生在你们全国作协的事,你怎么不知道?很抱歉,我今年只在末班车“福利分房”缴买房款的时候登了一回作协的门。于是只好改话题。他们走后我想,马识途同志是中共的老地下工作者,40年代领导反对蒋介石国民党的学生运动,《红岩》作者之一的罗广斌就是由他联系的青年,他至今还这样关心一个年轻的作家,看来不仅是身为四川作协主席的职责之故;诗人孙静轩年轻时就是浪漫派,直来直去,有啥说啥,老来仍喜欢与年轻…  相似文献   

3.
1995年10月的一天,我搭李贵副部长的车回家。他对我说:你们离退休干部办公室对咨询组的老同志一定要照顾好。因为这些人在1982年根据中央的政策精神被“一刀切”下来了,如果当时不下来,就可能享受副部级待遇。从他们个人角度讲是“吃亏”了,但这些同志顾全大局,没有任何怨言。  相似文献   

4.
下基层调查研究时,发现有的群众对干部讲大道理当面点头,背后发牢骚,认为“太虚”。有些单位搞教育,表面看听得很入境,实际上脑子已“开小差”。在一些群众中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大道理一箩筐,不如‘大团结’一张、“辛辛苦苦讲一年,抵不住上街转半天”。一些基层政工干部反映,“正面道理难灌输”是当前政治教育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5.
爱发牢骚的部属,他们的意见,不是通过正当的渠道向上反映的、往往不被有的领导所重视,可能还会认为他们是犯自由主义,是在故意涣散民心军心,破坏稳定团结,降低领导者在群众中的威信,从而对他们有一种厌烦情绪。作为一个领导者,决不能这样认为。注意倾听群众意见.特别是不同意见.是我党我军的传统,是我们的重要工作方法,也是我们做出正确决策的重要依据。尽管这些爱发牢骚的部属,他们反映意见的方式方法不可取,但我们决不能置之不理。那些发牢骚的同志,一般情况下不会是自言自语的,他要发牢骚总要有“理由”和听众,他发的牢…  相似文献   

6.
婚姻的尊严     
一对看起来很和睦的夫妻突然离婚了。不知情的人们纷纷打探缘由,却都不得而知。“为什么?”每每有人如此问他们。“不为什么。”他们每每如此回答。“讲吧,讲出来你也好受些呀。”有人劝女人。“是吗?是你们好受还是我好受?”女人笑笑,依然不发一言。于是有人骂女人...  相似文献   

7.
《干部人事月报》2014,(1):94-94
一家招聘主管对应聘者进行面试,其中一道简单的选择题令许多人落选。题目为:在你面前有两种选择,一是挑两担水上山,给树浇水,你有这个能力完成,但会很费劲;二是挑一担水上山,你会轻松自如,还会有时间回家睡一觉。你们会选择哪一个?很多人选择了第二种,只有一个小伙子选择了第一种,当招聘主管问他原因时,他说:“挑两担水虽然很辛苦,但这是我能够做到的,既然能做到为什么不去做呢?何况让树苗多喝一些水,它们就会长得更好。”最后这个小伙子被聘用了。招聘主管如此解释选中他的原因:“一个有能力承担两份责任的人,却只选择承担一份,这样的人,我们认定他是一个责任感较差的人。”  相似文献   

8.
退休后,空闲时间多了,很想为社区做点事情。 在小区里,我接触到一些离退休的老干部和知识分子,交谈中他们会这样说:“我们不喜欢搓麻将,喜欢读书看报;不喜欢家长里短闲扯,喜欢发表一些对国内外大事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友人的孩子,在中学念书。他说起,他们班级拥有一位校外辅导员,是参加过革命战争的老英雄。近日开学后又来班里跟大家座谈,当听到有同学说“很敬佩英雄老爷爷,可惜现在和平时期我们没机会再来当英雄”时,老英雄笑道:“你们不是学雷锋,坚持轮流打扫校园环境,每星期给敬老院服务,在社区做电脑小老师吗?雷锋,就是英雄嘛。”  相似文献   

10.
性格与命运从前有三兄弟很想知道自己今后的命运,于是他们便去找智者。智者听了他们的来意后,说:“在遥远的天竺大国寺里,有一颗价值连城的夜明珠,如果叫你们去取,你们会怎么做呢?”大哥说:“我生性淡泊,夜明珠在我眼中只不过是一颗普通的珠子,所以我不会前往。”二弟挺着胸脯说:“不管有多大的艰难险阻,我一定把夜明珠取回来。”三弟则愁眉苦脸地说:“去天竺路途遥远,险象环生,恐怕还没取到夜明珠,人就没命了。”听完他们的回答,智者微笑着说:“你们的命运很明晓了。大哥生性淡泊,不求名利,将来自难以荣华富贵,但也正…  相似文献   

11.
沙汀1904年(农历冬月十三日)出生在四川安县。原名杨朝熙,沙汀是他的笔名。6岁时发蒙后听到过老师讲例p斋》,很感兴趣,对里面一些人物、故事、情节,到老来都还记得。幼年时,随他的舅父郑幕周出外“跑滩”,到过川西北不少小汤镇,坐茶馆、听玩友唱板凳戏、看过杀人,看到一些淘金老板、工匠,去金矿玩耍,感受社会底层生活,对于一个幼小者,一切都是新鲜的。1922年,18岁的沙汀进入四)l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老师中有“五四”革命前辈张秀熟、袁诗尧等;同学中有社会科学爱好者张君培,爱好文学的艾芜。他接受了新文化思潮影响,1926…  相似文献   

12.
戒“俗”     
“俗”者。粗俗、庸俗、卑俗也。俗气,指的是世间一切恶浊之气。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也有一些俗气不容忽视,其主要表现为:有的信奉“沉默是金”的庸俗哲学,随波逐流,明哲保身;有的当老好人。不愿“挑刺”,随意“栽花”。在开展批评时泛泛而谈、隔靴搔痒:有的不讲原则讲关系,不讲党性讲人情,视生活作风为“小节”。  相似文献   

13.
有一位专业技术人员,平时喜欢发牢骚,看到不顺眼的事,不论与己有无关系,都爱说上几句,还经常当众与领导顶撞,弄得领导下不了台。为此,所在单位领导很有看法,便在工作中有意冷落他,提职、评奖之类也都没有他的份。这位被认为是“刺玫瑰”的专业技术人员感到受排挤,跳槽到一家外资企业,很快成为技术骨干,挑起了大梁。其实,所谓一些人的“带刺”,无非是个性强一点,爱提个意见,发点“牢骚”,常常不讨一些领导喜欢。可这样的人往往并非平庸之辈,而是在某些方面有出类拔萃的才能。如果不能正确对待他们的“刺”,容忍他们的个性,就不能发挥他们的聪…  相似文献   

14.
沈宝祥 《同舟共进》2010,(12):36-37
1988年秋,胡耀邦同志在中央党校工作时的秘书陈维仁,为自己的老领导写了首诗,前两句是:“戎马倥偬为大同,十年开拓振雄风。”“十年开拓振雄风”,是对耀邦同志“文革”后复出的十年不平凡历程所作的很好概括。胡耀邦同志1977年3月到中央党校任职,到1987年初,整整十年。这十年,是他一生中最辉煌的时期。  相似文献   

15.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有关干部工作的传闻:“某某要动”,“某某要升”,“某某要到某某单位当‘一把手’”……过不多久,其中不少传闻果真成了事实。所以有人说:“传言不可不信。”这就是组织人事工作中的“跑风漏气”。那么这些“风”、“气”的源头何在呢?仔细分析,这些传闻可能源于四个方面:其一是对上级党委研究的初步意见,有些做干部人事工作的同志,尤其是某些参与干部人事决策的领导干部,人情和面子重于原则和纪律,顶不住老领导、老部下、老同志和亲朋好友的情面,一咬耳朵,一下子捅出去了;其二是某些领导热衷于“…  相似文献   

16.
五年的铁窗生活1968年3月17日傍晚,几个造反派把我叫到会议室,开批斗会。他们杀气腾腾,给我无限上纲,由“顽固的走资派”上升到“反革命”,那个造反派头子怪声怪气地斥责我说:“你已不仅仅是个顽固的走资派,而是犯有资敌通敌的反革命,还不好好交代!”我意识到他们要进一步迫害我,坚定有力地对他们说:“我既不是走资派,也不是资敌通敌的反革命。”那个造反派头子,瞪着他的三角眼睛,如狼似虎,兽性发作,忽地站了起来,把桌子一拍恶狠狠地对着我说:“你没有好下场!”我没有屈服,对他们说:“你们这些做法是违反毛泽东…  相似文献   

17.
新官黄启华     
1998年4月,湖南省株洲市。听说公安局交警支队要换支队长,大伙暗地里猜测:新支队长是谁?长什么样?后来谜底出来了,是黄启华。很多老交警说,他以前当过交警大队长,业务很棒;后来调走了,如今重操旧业,回来不仅是支队的“一把手”,同时也是市公安局的副局长。黄启华中等身材,一脸的干练和严肃,显得很帅气;有时脸上也洋溢着热情,很实在的那种热情。白天,他除了处理支队的日常事务外,还要亲自上路执勤,纠正和处理交通违章。没有人敢去走他的后门,就连他的亲朋好友也不例外。有一些好友找上门来为违章者“了难”(方言:有“…  相似文献   

18.
文革初期,一伙造反派将在天津日报工作的著名老作家孙犁揪了出来。该社主管“牛鬼蛇神”的小队长喜欢打人,一位叫李夫的报社干部将小队长暗暗叫到一边,提醒道:“打谁,你也不能打孙犁!”小队长瞪大眼睛反问:“孙犁,孙犁怎么啦?”李夫说:“我是为你呀。要不然,你真打了孙犁,说不定有朝一日,他会把你写进他的书里,那可是白纸黑字啊,就把你永远钉在历  相似文献   

19.
《同舟共进》2013,(10):83-84
北京阎长贵(求是杂志社老干部)看到贵刊第8期“专题策划”中对黄苇町关于整风的采访,感到很亲切。黄苇町是我的同事和老熟人,我以前知道他是经济学家,看了你们的采访后,得知他还是“党建研究专家”。对整风、党群关系等话题,他谈出了真知灼见,我很为他高兴,祝贺他。算起来,我是有将近60年党龄的老党员了(我1955年18岁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对这次整风、整党有很高的期待,  相似文献   

20.
如果我们研究一下那些搞腐败的贪官言行,就会发现这些贪官最“恨”腐败。他们和正派人一样对“腐败”嫉恶如仇。如果再细分一下,他们“恨”腐败要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他们的腐败行为还没暴露前。这时,他们“恨”腐败是为了掩盖他们搞腐败的罪行,是为了给他们的丑恶嘴脸涂脂抹粉。他们这样“恨”腐败,也是为了欺骗正派人,给人一个清官的形象。所以,你会想出一百个一千个贪官来,也不会想到他们的头上。据说胡建学案发前任泰安市委书记时,大小会上给下级干部们大讲特讲的经典就是繁体字的“钱”字,即“金”子有两把“戈”(古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