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化变迁和文化进化是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两者的意思大致相同,但也有一点区别,即文化变迁是指一种整体性的文化变化、文化变革和文化革命,在这一点上有时经常与社会变迁相提并论.而文化进化则是源于19世纪下半叶的进化理论,具有比较明确的、专门的理论范围.为此,本文较为详细地介绍和简述了文化变迁与文化进化的一般理论.  相似文献   

2.
《菌说》被认为是章太炎进化思想形成之初的代表性论著。章太炎认为,道德意识的产生始于生命体的本能,并逐步形成了道德意识,他将生物进化之说与意志论相结合用以说明道德意识产生的前因后果。章太炎提出,道德之知的进化源自于人们与生俱来的知性,加之生物体本能带有的欲望,两者共同推动了人类道德逐步前行。道德进化并非尽善尽美,最初的利弊之辨源于自体感知,随着社会的进步,进化之利弊的评价由人类群体共同决定。这就要求人们能以辩证的视角看待道德观念的更替,以冷静的眼光直面进化中社会道德价值系统的变革。  相似文献   

3.
蔡和森在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理论的基础上,在上海大学讲授“社会进化史”,整理出版中国第一部研究社会发展史的著作《社会进化史》。蔡和森最早运用唯物史观的理论和方法,从家庭家族、私有财产和国家的起源和进化,具体阐述人类社会进化历史,详细阐析人类社会进化的根本原因,科学阐释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不仅对教育青年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走上革命道路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对于译介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产生了深远影响,开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国社会发展史的先河。因此,《社会进化史》对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中国化探索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人口素质问题是当代中国控制人口、保护环境不可回避的重大现实问题.对人口素质的客观评价不仅是我国正确解决人口素质问题的出发点,更是制定科学的人口战略和创新21世纪人口政策的重要依据,是统筹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针的前提.本文认为我国的人口素质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社会发展状况基本适应.人口素质进化与社会发展的互动规律决定了人口素质问题的实质是人口素质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理论与当代》2012,(2):54-55
12月1日的《社会科学报》刊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杨国强近日在上海的一次学术年会上的演讲。他说,中国的近代化或者是现代化发端于19世纪,如果以社会转型来界定其内涵的根本内容,那么这个过程到今天仍未结束,19世纪中叶产生的“富强”观念以及19世纪末期引进的“进化”观念。曾经影响19世纪和20世纪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复杂性研究中国学派的代表钱学森科研实践为例,说明复杂性科学研究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实际上,《资本论》就是最早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资本主义这个复杂社会系统(主要是经济系统)进行研究的杰出典范和光辉结晶。马克思恩格斯是社会复杂系统的本质和规律的发现者和科学阐释者,是社会复杂系统理论的奠基者;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既是系统科学思想和方法的具体运用,又是资本主义社会复杂系统本质和规律的科学概括和正确总结,是指导我们认识和研究社会复杂系统的根本指导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组成部分和理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是复杂性科学研究的根本指导思想和方法论基础,而复杂性科学研究必将进一步丰富、深化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7.
人类社会是一个活的机体。社会现代化是人类社会整体在现代的发展进化,是社会生活的全面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在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进行和完成社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文明,奠定未来共产主义发展所必需的文明基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  相似文献   

8.
保罗·蒂利契在《基督时代》一书中曾经说过一句极为深刻、充满睿智的名言:“当人的可能性达到极限时,当人的存在受到极度威胁时,人就面临临界状态.”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将以现代生态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全面综合地分析整个原始时代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是在怎样的一种复杂的互动关系中一步一步地发育出一种适宜于原初政府发生的特殊的生态环境的.正是在这样一种特定的生态环境中,人类及其社会管理组织终于在“临界状态”中勇敢地抛弃了“平等”的氏族社会组织而选择了“不平等”的政治文明社会.原初政府就是在这一“临界点”上发生的.一、原始社会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与政府发生的初始动力原始社会的社会生态系统,我们称之为“原始社会生态系统”.它由一个原始社会系统和两个环境系统构成.原始社会系统内部由五个子系统组成,这五个子系统分别是:原始社会目标与价值系统、原始社会心理系统、原始社会技术系统、原始社会组织结构系统和原始社会管理系统.原始社会的两个环境系统是:原始生物环境系统和原始物理环境系统.塞维斯在《文化进化论》中指出:“在特定的社会中,文化的实际进化是一种适应的过程.”原始人类及其社会组织的变迁实际上也是不断适应生态环境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西方社会建设的基本理论及其演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西方社会建设理论大体经过了产生、发展与反思三个大的发展阶段。19世纪中叶,以追求社会和谐、社会均衡为目标的社会秩序理论的产生,是西方社会建设理论产生的标志;20世纪30年代后,以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的社会福利理论与福利国家理论获得了重大发展,西方社会建设理论逐渐走向成熟;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第三条道路”理论与“社会投资型国家”理论的产生,标志着西方社会建设理论进入了反思阶段。  相似文献   

10.
分配是社会再生产中的一个重要过程,分配制度的变迁不仅影响经济发展,同时影响社会公平与稳定,因此分配制度研究是一个复杂而又系统的问题.笔者限于学识无法对其作系统、全面研究,仅从效率角度来探讨中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变迁这一问题,以期更好把握中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市场化变迁的理论原因及其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