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学远 《人民论坛》2012,(14):114-115
新闻伦理道德只有应用到实践中才有价值,讨论新闻伦理道德的实践品性和实践精神对于新闻传播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在具体情境中建构新闻伦理道德的实践精神,会使道德原则因具有实践品性而不再空洞。构筑新闻伦理的实践精神可以从三方面着手:设身处地,培养意识;理性协商,构建规范;反思实践,确立精神。  相似文献   

2.
张敬 《青年探索》2008,(6):27-31
现代传媒的主要精神产品——新闻,极大地影响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认知和建构。作为校园传播绝对主体的当代大学生对灾难新闻的接受具有较高关注度、接受渠道的多元化和理性传播等主要特点。高校需要加强校园媒体建设和媒介素养教育,充分发挥高校的组织传播功能,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理解和接受灾难新闻。  相似文献   

3.
"对话新闻":理想、契机与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话新闻理念提出了与新闻客观性原则相对立的理解和实践新闻的新视角,描述和规定了新的新闻理想模式。这一理念,萌生于新闻传播技术的飞跃发展、公共新闻等新型新闻实践和对新闻客观性原则的理论反思,适应全球化时代的需要,并具有显著的中国本土价值。但是,在理念普及和实践推进中,也会遭遇各种阻力以及风险。  相似文献   

4.
新闻标题在新闻传播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横跨采访学和编辑学两个领域,对引导受众接受新闻事件的告知,积极扩大传播功效,处于举足轻重的位置。好标题,在各种好新闻评比中,独占据一席。从事新工作多年,发现有些新闻标题可以做很美,而且亦有规律可循,本文就这个命题作一扼要梳理。  相似文献   

5.
迅猛发展的博客现象引起了社会、业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有人认为,在新闻传播领域,博客具有革命性的意义。“新闻博客”将颠覆现有的新闻媒体,彻底改变目前新闻传播的范式和图景,成为未来的新闻传媒。但事实上,“新闻博客”仍然不能解决新闻的真实性问题,也无法保证平民的新闻传播权的实现,它体现的个体性和主观性与新闻的客观公正性存在着基本的冲突。“新闻博客”将颠覆传统新闻传播、成为未来新闻传媒的看法,是一种技术浪漫主义。  相似文献   

6.
张宏树 《求索》2011,(6):210-211,172
传播革命,媒介融合,人类已经进入受众分享传播权时代,如何实施传播权成为考量的核心。新闻传播教育需充分认识媒介融合所导致的媒介变革的过程与规律,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平台等诸多新闻传播教育的核心内容都处于重组与更新阶段。媒介融合趋势下的新闻传播教育需强调人文社科基础,提升媒介素养,充分认知媒介融合、融合文化、融合新闻、融合受众,强化技术、社会责任、传播伦理在其知识谱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数字新闻的算法转向,基于算法的个性化、精准化推送成为新闻分发的主流形式。算法推送新闻提高了传播效率,提升了用户服务体验,也在新闻分发渠道建构了新的权力秩序。在这种新的权力格局下,信息茧房、回声室效应、把关人缺失等负外部性问题被放大,并衍变为严重的公共问题。对此,我们应综合运用技术、法律、伦理等举措进行应对。  相似文献   

8.
李芹 《山西政报》2006,(24):47-47
新闻传播活动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新闻学说到底就是人之学。新闻的传者、受者都是人。所报道的信息也都是由人的活动引起的某种活动。所以,新闻的发展离不开对人的关注。一直以来,人文关怀与新闻传播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新闻事业在人文关怀的传统下不断发展.人文关怀也在新闻传播中被体现、认知并不断地升华。新闻传播如果离开了人文关怀.便是一张冷冰冰的毫无感情的“消息纸”。  相似文献   

9.
张丽红  刘祥清 《求索》2013,(7):170-172
文化视角的传播主要研究外宣新闻源文本与目标语文本在语言、文化和交际维度的变通,因其各自所蕴涵的不同文化意识形态等导致外宣新闻话语的差异和冲突,外宣者试图从多维生态语境中构建语言层次、交际层次、文化层次等多维度的适应与适应性选择,从而引起译入语文化语境对原意的适当重构与改动,有利于促进外宣新闻受众的接受,更好地传播本国文化,树立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10.
高校新闻传播是师生获取校园信息的重要渠道,发挥着引导舆论、传播知识、交流信息的重要作用.其传播要素主要包括高校新闻传播者、传播内容、校园媒介、师生受众等四大要素.要让高校新闻传播积极服务于大学功能的实现,应该在其传播实践中强化传播要素的价值取向及选择标准,这样才能为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营造良好育人环境,传递社会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王勇  石义彬 《求索》2007,(1):173-175
上个世纪末以来,西方新闻传播呈现出鲜明的后现代特征:由热衷报道公共领域、权力与政治,转向热衷报道私人领域、身份与认同;新闻日益娱乐化,大报日趋小报化。受众对现代信念和审美趣味的抛弃,以及资本对新闻业前所未有的渗透和干预,是西方新闻传播后现代表征产生的动因。  相似文献   

12.
刘绍芹 《青年论坛》2004,(1):130-131
“制造新闻”是一种把新闻的真实性和形象策划的创造性有机结合的一种现代传播手段。其传播优势为积极主动、快捷有效、经济实用。为此 ,操作过程中应适度把握其传播规律 ,避免种种误区 ,以免影响和制约社会组织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军事新闻的国际化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军事新闻的国际化传播包括新闻信息流通的国际化、新闻载体平台的国际化和新闻管理标准的国际化三个层次。作为国家权力中的“软权力” ,它具有潜在的战略意义。在适应国际化的过程中 ,我国军事新闻界应在先进传播技术和高效管理方式的基础上做到国际化兼顾本土化 ,大平台兼顾小平台 ,内控兼顾外控  相似文献   

14.
钟业昌 《今日海南》2009,(10):30-31
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是推进新闻传播能力建设所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推进海南的新闻传播能力建设,要着眼于改变海南在国内外传播格局中的总体偏弱地位,形成与全国最大经济特区地位相适应、与国际旅游岛建设影响相促进的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15.
朱有志 《求索》2007,(5):228-228
目前,关于新闻理论的研究大体由新闻本体论、新闻业态论和新闻关系论这三大块构成,其中新闻关系研究主要是围绕新闻业、新闻传播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的关系来展开,湖南商学院副教授康化夷女士撰写的《大洋两岸——中美新闻传播研究》一书,就从中美两国不同历史条件和国家状况与新闻的关系出发,  相似文献   

16.
新闻监督影响司法独立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媒体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存在"双刃剑"的作用,它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司法公正,另一方面却会妨碍司法独立.本文对这两种作用进行理论上的分析,探求新闻监督对司法独立造成侵害的原因,并就解决新闻监督侵犯司法独立的措施提出构想.  相似文献   

17.
学习新闻传播学的同学会问:我选择学习新闻传播学,是想知道怎样写新闻,以后好去做新闻工作,为什么要学习新闻传播的历史呢?  相似文献   

18.
相对于传播的控制观的观点,本文从文化的视角对传播的建构观做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认为传播对人类社会起着重要的建构作用.文章借助社会学、历史学、政治学、符号学等学科的思想和材料分别从对社会组织的建构、对文化秩序的建构、对思维模式的建构进行了论述,突出了传播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对文化共识形成的建构作用和文化传承的意义,从而通过文化世界的建构,建构自身的生存规则和存在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战时新闻传播置身的法律环境包括国际法律环境与国内法律环境:国际法对抗是战时新闻传播的重要内容。战时国际法宣传的传播效果显著,国际法对战地记者的权利与义务均有限定;国内法环境指平时法和战时新闻管制法。战时新闻传播法律环境的特性体现为非常性、军事性、指向性、保密性。  相似文献   

20.
刘寒娥  张丽萍 《前沿》2009,(3):181-183
中国新闻传播思想的形成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结果。在近百年的发展历史中,中西方的新闻传播思想既有其共性的一面,也有其各自不同的内涵。由于双方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媒介生态环境的差异,其思想出现了本质上的差异。本文从文化传播的视野分析探究中西方新闻传播思想的密切联系和内在分歧,特别是在当代全球化的趋势下,在中西文化交流和对话日益频繁中,即实行科学的“拿来主义”。又结合具体国情,吸收精华。剔除糟粕,在保持民族文化特色的同时,实现传媒的世界化。走“和而不同”的道路,从而提高中国传媒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