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Hector L. MacQueen 《The Modern law review》2005,68(3):349-377
This article shows how under the present legislation in the United Kingdom copyright may exist in speech, in particular in interviews and conversations, provided that the words are recorded and constitute an original work. The argument is illustrated and supported by reference to reported cases from throughout the common law world, as well as to news stories and interviews with individuals ranging from Lord Denning to Michael Jackson. Issues arising from the collection of oral history are also discussed. It is further argued that, in addition to the internal analysis of copyright itself, such protection for the spoken word can be justified by the privacy and personality interests of speakers in the use of what they say. 相似文献
2.
我国著作权法立法应引入二分法原则与合并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与表达二分法原则在许多国家立法以及国际条约中都有明确规定,我国的立法中于2001年的《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中有所规定,但2001年修订的著作权法并未纳入该原则。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思想与表达二分法原则在实践运用中面临许多新的挑战,二分法原则的例外——合并原则有其引入的必要性。应在我国著作权法立法体系中纳入思想与表达二分法原则及合并原则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论作品——关于作品的几个共性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平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2,4(4):52-57
作品是版权的客体,是著作权法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虽然给作品下精确的概括式定义,并准确地把握作品的内涵与外延是极为困难的,但可以从肯定和否定两方面把握作品的范围。作品具有表达方式的独创性,表达对象的确定性,客观的表现形式和可复制性。对作品进行分类,既可以从作品自身的角度确定分类标准,也可以从创作作品的主体的角度确定分类标准。可复制性是作品的构成要件之一,而复制又是最重要的使用作品方式。复制的实质是在表达方式和表达对象两方面再现原作品并将其固定在一定载体上。作品与商标、外观设计之间存在竞合关系,但作品的版权保护不能代替商标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经过十年的努力和打磨,《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工作终于尘埃落定。新修订的《著作权法》于2020年11月11日获得通过,并将于2021年6月1日起实施,其内容有重大革新,可谓十年磨一剑。新修订的《著作权法》充实和扩张了著作权的权利客体,赋予了作品以法律定义,承认了视听作品的概念,规定了作品的开放兜底条款,完善了作品排除规则,扩张了广播权的内容与范围;革新和完善了著作权归属和利用规则,新增了演员职务表演权利归属规则,革新了合作作品权利授权和行使规则,作品登记制度正式入法;强化了著作权保护制度和侵权损害赔偿制度,将实际损失与侵权获利并列为第一位的损害赔偿确定方式,确立了基于著作权使用费标准的损害赔偿方式,大幅提高了法定损害赔偿标准,明定了著作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以上多处重要修改和迭代革新,必将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积极而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人工智能作品在符合著作权保护必备的独创性要素的条件下,通过将其作者确定为人工智能设计者而不是人工智能本身,可以有效解决其在侵犯著作权罪名下的刑法保护问题。然而,由于现有《刑法》及相关法律对人工智能作品并没有进行任何具体规定,直接适用当前《刑法》第217条侵犯著作权罪的条款,必然对相关司法实践和公众舆论产生相应的负面影响。因此,需要从在《刑法》及相关法律上规定人工智能设计者的作者地位、增设人工智能作品类型,以及确立以独创性标准作为确定具体内容能否成为刑法保护的对象等层面,保证人工智能作品在侵犯著作权罪名的语境下获得刑法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6.
著作权正当性的危机与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著作权利益集团主导的著作权体制下,著作权成为直接控制消费者的工具以及创作自由与网络技术发展的障碍,从而造成著作权侵权成为一种常态社会现象的危机。只有坚持每一种新生的著作权客体与权利都经过充分的正当性论证、构建以维护创作自由与网络技术发展以及不以消费者为直接控制对象的权利与权利限制制度,才能使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对著作权正当性的偏离得到回归。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观众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全球范围内的电视节目模式许可交易日益增长,同时也产生了诸多法律纠纷,而电视节目模式的法律保护仍然存在立法空白。结合欧美法院判例和学术界的观点,本文对中美电视节目模式的法律保护现状、电视节目模式的侵权认定以及在现阶段如何对电视节目模式进行法律保护作出了初步探讨,得出结论是未来趋势应将电视节目模式作为汇编作品予以著作权法的保护,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最近,《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专利法和商标法相比,著作权法调整的社会关系更加复杂,受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影响更大.《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是与时俱进的需要,应该坚持履行国际义务、平衡各方利益、从实际出发并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等原则. 相似文献
9.
著作权保护范围的确定及实质性相似的判断——以历史剧本类文字作品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数字时代的来临使得与网络相关的著作权纠纷日渐增多,但传统著作权纠纷在目前司法实践中仍占较大比例,部分案件的审理难度并未因多年实践经验的积累而有所降低,个案中对相关著作权法律问题的理解也呈现出一定差异.以历史剧本类文字作品为研究视角,对此类作品的著作权保护范围及侵权判断中实质性相似的认定方法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国内外案例,对传统著作权法领域中的基本原则和理论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作了较为清晰的梳理,以求为相关案件的审理提供可资借鉴的标准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林萍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3,15(4):130-135
形式主义的创造/模仿观重视文学作品中故事的构建方式,让读者关注叙事技巧、版面设计、文字游戏、特殊句式等形式特征,对文学翻译具有特殊的启示意义。它让文学译者摒弃传统重意轻形的翻译方法,关注原文的叙事技巧,努力传达原文的文字游戏、版面设计等形式特征,实现译文在形式与内容上与原文的对等。 相似文献
11.
基于对作品创作行为和著作权性质的不同理解,两大法系对影视作品的作者身份也有不同的理解,并采取了不同的立法处理模式。目前,我国著作权法对作者的身份和范围的规定均不够明确。在影视作品著作权归属问题上,我国著作权法的立法模式不仅有悖法理,作者的权利也未得到应有的尊重,正确的做法是回到大陆法系的正宗。同时,为解决影视作品作者和著作权人署名不规范的问题,国家应尽快完善相关立法,科学界定"制片者"定义,同时对影视作品著作权人的署名做出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12.
短视频产业的规模化导致与短视频分享有关的纠纷有所增长。较之传统视频平台之经营模式,短视频平台所提供内容更为碎片化。这些微小内容的版权问题基于其快销的商业模式,以现有的通知移除规则管理,似乎力有不逮。恰逢欧盟2019年4月通过《数字单一市场版权改革指令》(CDDSM),其中第17条被称之为过滤责任条款,矫正了平台注意义务范围,这对短视频平台的侵权乱象或可有效规制。中国应谨慎分析过滤责任,考虑试验性采用《指令》第17条提出的尽力而为+通知移除规制的两级制义务模式,因应时代需求,改善救济渠道。 相似文献
13.
Although the framework for protection of computer programs has been established in the European Union more than two decades ago, it has not undergone any major changes. Opinions of Advocate General Yves Bot have convinced the Court to advance the concept of the plurality of copyright regimes applicable to software: source code, object code and documentation would be protected under the Software Directive, whereas interfaces, programming languages, data formats and software manuals are dealt with as literary works under the InfoSoc Directive. In SAS Institute v WPL, the Court also ruled that copyright in a computer program cannot be infringed where the lawful acquirer of the license neither decompiled the object code nor copied the source code of the computer program, but merely studied, observed and tested that program in order to reproduce its functionality in a second program. This ruling paves the way and acknowledges the reverse engineering efforts on the Old Continent. 相似文献
14.
思想与表达的合并原则又称思想表达识别的例外原则。它只存在于特定的表达形式中,即表达与思想难以区分,甚至必须被认为混合在思想中。合并原则关注的是作品的表达性成分和作品表达体现的思想是否难以区分,或者表达性成分很有限以致他人的相同或相似的表达不构成侵权。合并原则在著作权司法实践中具有适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司法审判的法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司法审判进行法社会学分析的意义在于 :探析规范外因素在何种程度上能够发挥其影响审判的功效。本文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 :当事人法外竞技的成因和形式 ;律师在诉讼外活动的角色定位以及法官枉法裁判的“三因”。前述分析对法律的制定、审判制度的改革应是有所裨益的。 相似文献
16.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实证研究——温州市检察机关附条件不起诉试点工作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成国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1,13(5):96-104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作为轻罪案件非犯罪化处理的一种起诉替代措施,具有化解矛盾纠纷、提高司法效率等积极作用,成为近年来刑事诉讼领域备受关注的热点课题。我国许多地方的检察机关陆续开展了试点工作,积极探索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在中国的运行模式。温州市检察机关结合工作情况,对附条件不起诉实践运行基本情况、取得效果、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和剖析,为我国合理构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提出相应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杨朱思想体系中所阐发的“为我”“贵己”等思想蕴含着极为宝贵的个人本位和权利意识,它在当时是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重新诠释。“轻物重生”所揭示的人与物的关系引发了对“公私财产”理论的重新理解,而这两点正是当代法律观念极为重要的思想渊源,从法律观念史的角度对杨朱思想进行解读可加深对杨朱思想的整体把握和恰当理解。 相似文献
18.
Sentencing Female Misdemeanants: An Examination of the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 of Race/Ethnicity
《Justice Quarterly》2012,29(1):60-95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predictors of sentencing for the typical female offender—one who commits a misdemeanor or lesser offense. Moreover, although ample discussions of racial/ethnic disparity in sentencing may be found in the extant literature, most researchers have focused on what happens to males who commit felonies. Thus, to help fill a void I examine the likelihood of receiving a jail sentence among a sample of cases for female misdemeanants. All were convicted in New York City's Criminal Court. I account for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 by estimating a causal model that predicts the sentencing outcome. Race/ethnicity did not directly affect sentencing. Indirect effects, however, were found. Black and Hispanic females were more likely to receive jail sentences than their White counterparts due to differences in socio‐economic status, community ties, prior record, earlier case processing, and charge severity. 相似文献